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

当前位置: > 教育科学 >
论教育行动研究
时间:2014-02-17 15:40来源:《教育评论》2013年第6期 作者:李艳春 刘军 点击:
行动研究是教育学中一种比较新的研究方式。本文论述了行动研究的概念、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并以具体例子来展现行动研究的过程。认为,通过行动研究,教育主体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努力寻找用实践的方法深化所进行的教育过程,提高教育主体自我反思的意识及能力
  摘 要:行动研究是教育学中一种比较新的研究方式。本文论述了行动研究的概念、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并以具体例子来展现行动研究的过程。认为,通过行动研究,教育主体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努力寻找用实践的方法深化所进行的教育过程,提高教育主体自我反思的意识及能力,从而促进教育实践效果的提高,更好地促进教育与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教育实践;关系互动;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最初是由美国的柯利尔提出来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柯利尔为了促进印第安人与非印第安人之间的关系,让局外人参与到他与同事们合作的研究过程中,这种研究方式称为“行动研究”。①行动研究产生于社会科学的大背景中,已经广泛应用到组织发展、人类学、教育学、经济学、生理学、社会学及管理学等学科领域中。教育行动研究是由教育主体发起,并在其实践的教育教学环境中进行自我反思的系统调查研究过程,需要教育主体在彼此合作的基础上,通过很好地参与并理解教育实践过程而增强教育实践性,从而使教育发挥最大的效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②教育行动研究需要对整个教育过程进行反思,并把反思视为研究者与要研究的情境之间的桥梁。同时,这种行动研究是参与性的民主过程,需要教育客体的参与。教育主体要进行不断反思,反思即回顾教育教学实践过程,并对自己教学过程的意义、价值和影响进行思索,以及与他人交流意见。通过反思,可以批判性地对整个教育过程、对教育客体及教育理论方面的做法、对教育主体特定的行为方式进行检验。③教育行动研究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形成某种教育理论,而是通过观察受教育对象,对其行为加以反思。在与其他教育合作者的交流过程中,不断加深对教育实践过程的理解,发现问题,采取对策,提高反思能力,提高教学工作与质量,从而促进教育实践本身的提高。行动研究旨在通过帮助教育主体(即实践工作者)把握自己在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关系,将研究行动整合进入教育实践的背景中。通过帮助教育主体成为研究者,从而克服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之间的距离。④

  国外学者根据对行动研究理解的不同而给出不同定义。卡尔与凯米斯等人认为,行动研究是由社会情境中的参与者进行反思性的调查研究,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实践活动,目的是增强自身实践的合理性与公正性。⑤特伯特把行动研究理解成一门社会科学,主要处理感知与行动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目的是增强行动的时效性、合理性、有效性。阿格瑞斯等人把行动研究称作行动科学,在反思及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根据行动进行推理及反思。他们认为,这种研究方式对解决组织方面的问题尤其有效。⑥结合以上学者的不同定义,笔者认为教育行动研究是行动主体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分析以提升行动的质量。整个的研究过程包括:回顾问题、发现问题、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检验效果。
  实践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来源,包括一切人类文明的知识和理论都来源于行动与实践。要很好地理解社会知识,就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而且理论要随实践的变化而变化。教育教学实践无不如此。同时,行动研究是建立在研究者彼此合作的基础上。所有的知识都是通过与其他人的合作而产生的,没有人能够孤立地思考、学习或行动,必须通过合作才能获得知识。正是通过与其他人的合作,我们才能够知晓事情。也就是说,所有的知识从根本上说都是社会性的,从日常使用的语言到使我们成为国家有用之才的教育以及所有的研究,都是通过与他人的合作进行的。在合作过程中,教育研究者彼此之间的信任及彼此价值观的理解得以增强。研究者利用这些信息,以一种参与者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深入到对问题的研究中。这样,同普通或传统的社会研究比较,行动研究更具有实效性。
  教育行动研究对教育研究者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首先,行动研究者必须愿意从事并参与某项教育研究,需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教育行动研究是面向教育客体的实时研究,这就要求研究者具备在不同场合扮演不同角色的能力与灵活性,对实践问题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具备能够适时调整教育研究方法或侧重点的应变能力。其次,教育研究者需要具备合作精神,即行动研究者要共同制订计划、执行计划、分析数据。完善的计划有时会涉及不同的专业知识和不同的视角,研究者的个人知识可以通过研究者与其他合作者之间的理性探讨而得到发展。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每个人的观点都会被认为是有助于问题的理解和解决的。最后,教育行动者既是教育研究者又是教育实践者。这种双重身份使教育研究者近距离的倾听,掌握其所处环境中的问题,并从微观层面上进行教学信息反馈,对新的思想、方法和材料进行探索、检验,评价其有效性,从而提高集体处理问题的能力。

  一般地,行动研究的第一步是根据现有条件认真研究选题,结合参与者多方面需求对所处环境进行全面了解。第一步会形成两个结论:即如何达到目的的总体规划及与其有关的一些细节决定。接着是执行第一步,然后是实地调查。该调查有四个作用:评价行动,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给计划者一个机会,学习、了解并进一步反思;这种实地调查可以作为计划下一步骤的基础;可以为修改整体计划服务。下一步骤又是计划、执行、实地调查了解,为了评估下一步的结果,为计划第三步骤准备合理基础,此时或许会再一次更改总体计划。⑦在整个循环过程中,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方法,在某些阶段未必严格按照每个步骤进行,即这些步骤可以彼此重叠,顺序也可以调换。最后,要对研究的结果进行检验。检验研究效果的标准是,行动者的意识和能力是否提高,问题能否解决,生存环境是否改善。
  据此,笔者认为,教育行动研究可以分为以下步骤:明确要研究的教育问题;确立解决所要研究问题行动的目标与过程;按研究设计进行教育行动,并对行动进行记录,搜集证据并确认在什么程度上实现了教育目标;对相关材料进行整理加工,总结行动与目标之间关系的一般性原则;在教育实践的情境中进一步对这些原则加以检验。总之,教育行动研究包括教学反思、教学计划、教育行动、观察教育客体、反思及再计划这样的一个循环过程。为了更好地说明教育行动研究过程,现举一案例加以解释说明。
  问题确定:男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出现很多男生辍学的现象,男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无法与女生相比。
  问题分析。行动研究者与来自不同学校的教育主体一同讨论这个问题,同时设计行动方案。根据大多数教育主体的教学经验,大家初步认定,学校男生缺少学习兴趣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男生的学习风格与女生存在差异,然而大多数教育主体的教学风格比较单一,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可能更加适合女生;男生对诸如语言类的课程并不擅长;男生缺乏如父亲或成功人士之类可以模仿的榜样;男生的父亲对孩子学习的关心程度不够。
  计划拟定。教育主体收集资料并阅读相关文献,进一步了解问题,研究者提供相关指导。
资料收集。研究者通过访谈及发放问卷的方式,向家长、教师以及男女学生了解相应情况。教育主体要在课堂上观察男生在不同的时间会有哪些不同的行为,这些行为与女生的行为又有哪些不同。还要观察男女生对不同学习科目是如何反应的,观察不同的教育主体在采用不同教学方法时男女生的行为有哪些差异。
  反思与批判。在收集资料过程中,教育主体要及时将发现记录下来并形成反思记录。同一所学校的教育主体还应该定期进行讨论,总结发现的结果,制定接下来的行动方案与计划。一段时间(如三个月)之后,不同学校的教育主体可以再聚集到一起,分析各自的发现结果,当然研究者也要参与讨论。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教育主体与研究者做出决定,尝试采取若干不同的行动方案与策略。同时,教育主体要详细地记录所发生的事情。
  行动采取。教育主体在课堂上采取若干不同的教学方法,要不断激发男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教育主体可以尝试每天对每一位男生至少表扬一次;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男生进行家访;鼓励男生的父亲们更多地到学校参与活动;教育主体甚至还可以邀请文体明星来到学校同男生沟通交流。
反思与批判。六个月之后,不同学校的教育主体再一次聚集,共同分享彼此的研究成果,讨论所遇到的困难以及所采取的对策。研究者也要参与到这种讨论过程中,对教育主体提供及时的、必要的指导。
  最终结果发现,男生们的学习态度发生变化,重要的是教育客体学到了新的知识与技能。

  无论何种研究都存在局限性,教育行动研究也不例外。由于教育行动研究总是伴随着教育主体的反思性过程,这就需要教育主体或研究者充分利用人际关系技巧与沟通技巧,而不是严格的操作化模式。由于研究者在实际情境中进行研究,作为研究对象的样本往往是特定的,研究结果只能应用到固定的情境中,具有更大的情境性。因此,不具有普遍的代表性,即行动研究不具有可归纳性与推广性。另一个局限性是信度问题。信度要求一个研究要获得足够多的观察数目以形成统计概括的基础,而且观测要在一定时空条件下进行,是可重复的。由于某些社会现象在时间上具有不可逆性,使获得的很多数据不能再做严格的检验,也不可能通过可控实验来发现数据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正是由于行动研究非常依赖环境、关注特定环境中的特定情景,因而这种研究很难产生可重复、推广的结论。
  从教育主体角度出发,教育行动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1)缺少时间。教育领域中的行动研究往往由教师本人担当,而多数授课教师是沿着一成不变的线路从一个教室进入另一个教室,在一整天授课之后筋疲力尽,许多教师的工作量已经远超过其身心所能承受的范围。行动研究需要教师们将其关注点概念化、讨论、形成行动计划,积累或创造素材,寻求建议,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详细写出执行的计划,这些都需要充足的时间作为保证。一般说来,任课教师没有进行研究的时间,并且经常感到收集数据对于实际教授过程而言就是一种障碍。(2)缺少校方支持。学校最为关注的是授课情况,认为行动研究与教师的授课无关,因而不是教师们的工作范畴。没有了学校的支持,教师们觉得这种研究是不值的,而且他们的研究结果想要公开或承认也会受到限制。(3)个人因素。课堂上进行行动研究也许会引发某些人性问题,这种研究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自我审查、剖析自己,而某些教师恰恰最不愿意仔细地反省自己。另一个问题是,某些行动研究涉及的思想会与学校的某些规章制度相冲突,一些学生也担心收集到的数据会产生消极结果。⑧
  行动研究是处于情境之中的、参与性的、以经验为基础的研究,尤其适合应用到课堂的环境中。研究者就是参与者,教育行动研究作为一种研究取向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包括量的方法(如问卷调查),质的方法(如访谈、观察、实物分析、实地体验等),这些特点使行动研究受到教师研究者的喜爱。教育研究的目标是找到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而不是使之具有普适性。这种研究为课程发展、机构变化、评估计划、政策变化做出决定,从而使学校和其他教育环境产生真正的持续性的改善。
  在行动研究已经开始逐渐影响包括教育在内的众多领域的今天,教育行动研究者追求着远大的目标:增强教育实践的有效性。通过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紧迫的人类问题探寻具有实践性的解决方法,进一步深化理解教育过程,不断提高教育主体在教育过程中的自我反思能力,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及研究工作,使教育主体在“研究”的状态下进行教育教学,更好地理解自己从事的教学实践及教学研究。在发现和发展自己的教育实践知识与教学能力的同时,对于全社会所迫切关注的教育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供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这不仅是为了教育主体自身教学实践的发展,也是为了更好实现教育客体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注释:
①袁振国主编:《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210页。
②Sharon M.Ravitchet.al,Developing a pedagogy of opportunity for students and their teachers,action research,2007(1).
③Schwandt,T.A.Dictionary of qualitative inquiry,2nd edn.Thousand Oaks,CA:Sage,p224,2001.
④Torsten Husen&Vevilie Posflethwaite,“Action Research.”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aedia of Education(2nd edition)1994.
⑤Carr W.,Kemmis,S.Becoming critical:Education,knowledge and action research.Phialdelphia,PA:The Felmer Press,P162,1986.
⑥Argyris,C,.&Schon,D.Theory in practice:Increasing professional effectiveness.San Francisco:Jossey-Bass Publishers,P125,1974.
⑦Anastasia M.White,Lewin’s action research models a tool for theory building,actionresearch,2004(2).
⑧Bailey,K.M.,Curtis,A.,&Nunan,D.Action research:In-class investigations.In K.M.Bailey,A.Curtis&D.Nunan(Eds.),Pursur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the self as source.Boston:Heinh&Heinh,(PPl33-156),2001.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