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

当前位置: > 征信研究 > 成果发布 >
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毕业生学校就业环境与政策研究
时间:2012-04-09 15:24来源:未知 作者:李景岩 刘松梅 于永会 点击:
为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笔者通过调查与分析,对高校毕业生学校就业环境与政策进行了探讨。通过探讨给出了高校毕业生学校就业环境与政策的基本内涵,为解决就业难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众所周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那么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缓慢,就业岗位缺少,其就业就更难上加难。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对就业环境与政策进行了专门调研。
高校毕业生学校就业环境是指影响其求职就业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因素,这些影响因素来自社会和学校,则可把它划分为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两大类。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是指为了解决就业问题而制订的规定、意见、协议等文件,文件的出台源于社会(政府、企业等)和学校,因此,把它划分为社会政策和学校政策两大类。基于上述界定,我们首先对学校就业环境与政策进行研究。
一、高校毕业生学校就业环境研究
在调查方式上,我们对学校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具体内容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分别用“是否”单选制的问卷,而对“有利因素”的“有利程度”和“不利因素”的“不利程度”,分别用“特别有利”和“比较有利”、“一般有利”和“特别不利”和“比较不利”、“一般不利”多选制的问卷。以地处吉林省西部的白城师范学院和中西部需方市场、服务市场为样本进行问卷。在学校发放300 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98.5%;在社会发放100 份,回收率56%,有效问卷55.8%。1.学校就业环境的分析首先分门别类地对问卷的主要有利因素和主要不利因素进行统计,然后对其进行分析。

①政治方面。通过上述统计,表明毕业生对“学校领导重视就业工作”、“完善校院(院系)两级就业工作体制”是就业的“有利因素”,并得到绝对确认。同时,也看到毕业生对“在‘两
课’中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强化教育不够”、对“担任《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结合严峻的就业形势强化教育不够”,对就业则“特别不利”。

②经济方面。通过上述统计,毕业生对“学校(院)对学生就业工作处就业工作给予了一定数额的拨款,满足开展就业工作的需要”百分百地认为是就业的“有利因素”,而且也百分百地认为“特别有利”。对“重点大学为学生设立‘创业基金’”也被大多数毕业生确认为“有利因素”,而且也多数确认“特别有利”。相反地,毕业生对“各系用于就业工作的经费无从落实,影响各系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百分百的确认为“不利因素”,而且百分百地确认为“特别不利”。

③文化方面。通过上述统计,充分说明毕业生对“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工作”、“组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撰写创业计划书’等活动”,以及“创建‘大学生就业信息中心’、‘创建教育与文化研究中心网站’、‘创业教育走廊’”得到绝大多数确认为就业的“有利因素”,而且也绝大多数确认为“特别有利”。而对“重点大学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则被一般地确认为是“有利因素”,与一般地确认为“特别有利”。同时,对“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学生参加各种科技文化活动人数少”、“学校组织的招聘洽谈会存在虚假现象”,则绝大多数被确认为是“不利因素”和较大多数被确认为“特别不利”。

④教育方面。通过上述统计,不难看出“开设《就业指导》、《创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创办校外实习、就业基地与创业实训基地”、“创办校内‘创业教育与文化研究中心’以及创业模拟训练平台”均获得绝大多数毕业生确认为是就业的“有利因素”,而且也被绝大多数毕业生确认为“特别有利”。“建立就业工作考核评估激励机制”被一般的确认问“有利因素”和“特别有利”上。在其“不利因素”中,如“在教育教学体制上,尚未建立新型的教育教学体系机制”、“在学科专业设置上,尚须构建新兴型学科,培养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和“在素质教育上,社会责任感、诚信意识、就业观等方面不够”,都被大多数毕业生确认为是“不利因素”,而且被大多数毕业生确认为是“特别不利”。
2.学校就业环境的探讨
在课题确定之初,我们查阅了大量文献,综合起来对就业环境进行了界定。在调研之后,我们认为当初的界定基本上是正确的,不过也有些新的认识。于是,我们把高校毕业生就业环境重新定义如下,即高校毕业生学校的就业环境是指影响求职就业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因素,而且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将其单独加以列出。
对学校就业环境的建设,要坚持继承与发展的原则,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①政治环境。在认识上,党委要把就业工作当作政治任务。从国家来讲,关系到建设和谐社会和促进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为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从本校来说,事关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将其视为“生命线”。
在领导上,毛泽东曾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的因素。”学校择是党委副书记、院(系)择是总支副书记亲自抓,党委书记和总支书记要亲自过问。
在工作上,建立完善的校(院)或院(系)两级工作体系,做到机制到位,责任到人。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切不要忽略基层的作用,殊不知基层单位在实习、实训中,与需方单位有密切的往来与合作。
在监管上,应强化就业工作的考核评估激励机制,奖罚分明,将其落到实处。
②经济环境。继续加大资金投入,确保校级学生就业工作处有效地开展工作,拓展就业市场;解决基层就业工作“经费无从落实”的问题。
③文化环境。在物质层面,建设蕴含一定审美意向和价值取向的有效载体,形成有关就业环境的外在标志。
在制度层面,形成内在机制,涵盖优关就业政策的保障体制和措施。
在精神层面,树立正确的就业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行为层面,注重有关就业行为的外显活动。

④教育环境。在教育教学体制上,要建立新型教育教学体系机制,与企业、科研单位联合办学。
在学科专业设置上,要根据中西部经济社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以及教育改革,设置新专业与构建新学科。
在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上,要结合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开好相关课程。
在就业教育方式上,应建立完善的全程就业指导模式,要细化到分阶段、分层次、分形式。
在实习与实训上,要开拓领域,与在中西部就业相结合。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学校政策研究
1.学校就业政策的分析。在上述统计中,对学校(院)“制订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定、就业工作考核评估办法和工作暂行规定等文件”和“为毕业生签订《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和《毕业生就业推荐表》,以及补发《补办协议审批表》”,均被大多数毕业生确认为是就业的“有利因素”,而且被绝大多数毕业生确认为“特别有利”。而对“学生违约现象时有发生”,则被毕业生一般的确认为是“不利因素”,而且也被一般的确认为是“特别不利”。
2. 学校就业政策的探讨。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界定,前面已有阐述。学校为解决就业问题而制订的规定、意见、协议等文件较之社会而出台的文件较少。但从以人为本的角度,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又显得特别重要。
同样地要坚持继承与发展的原则,我们建议如下:
①学校要认真贯彻执行已制订的文件,确保就业工作卓有成效地进行。
②学校应进一步完善《就业协议》内容,使《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聘用合同》合二为一或成为《劳动合同》的附件,增加法律效应。
③强化毕业生诚信意识,避免违约现象发生。
参考文献:
[1]刘珂.浅谈大学生就业环境[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9(5).
[2] 曾湘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J]. 经济研究,2004(6).
[3]张丽,王菲.浅析就业环境对就业的影响[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0).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