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

当前位置: > 高端访谈 >
宋振韶:从“感谢不杀之恩”看近距离关系
时间:2013-05-01 10:10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唐景莉 李亚楠 点击:
大学生到底应该如何处理近距离关系?影响人际关系的到底有什么因素?面对人际矛盾,应该如何疏导和干预?记者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宋振韶博士。

从“感谢不杀之恩”看近距离关系——访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宋振韶博士

  最近,网友纷纷在微博上向当年同学表示:“感谢舍友不杀之恩”。从亲密无间,到“不杀之恩”,戏谑的说法却让人感受到几分悲凉。大学生到底应该如何处理近距离关系?影响人际关系的到底有什么因素?面对人际矛盾,应该如何疏导和干预?记者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宋振韶博士。

  宋振韶介绍,根据近些年累积数据显示,大学生前来求助的问题中,人际关系排列第一,其后是抑郁、强迫、焦虑和自卑等。大学生普遍都是20岁左右的青年,他们面对近距离关系,不会管理冲突和有效调控情绪,缺乏这些方面的技能。

  除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还要重视健康素养

  问:您在一次讲座中问学生:能长时间让你们觉得开心、幸福或者情绪低落的事情是什么?大部分同学都回答是人际关系问题。根据您所说的累计数据显示,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是最显著的问题之一,那是什么原因造成大学生在近距离关系中的技能缺失呢?

  答:这有很多方面的原因。首先,从时代背景来看,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是60后一代人的子女,60后父母经历过文革,他们大多数都会存在文化、心理、精神层面的缺失,他们自己在情绪管理方面就有很多困扰。父母和孩子之间存在矛盾、冲突,也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本身就会存在心理创伤,在学习处理人际关系矛盾的过程中就会有问题。

  另外,教育观念也是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现在的很多教育理念都以“成绩好”作为好学生的标准,过分强调结果导向,造成了对方法和过程的忽略。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将自我价值与成绩对等,用成绩来讨好父母、证明自我价值。我做过一些调查,发现“好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原动力基本来自以下几方面:通过学习来改变命运;得到父母的关注和爱;得到老师的青睐等等。但事实上,价值应该有多方面的支撑,大陆强调德、智、体、美、劳,港台还强调一个“群”,就是群体合作。

  问:这种近距离交往技能缺失的现象,除了教育缺失和心理学的原因之外,还有其他什么原因呢?

  答:任何社会现象都不能简单归因于心理或完全归因于教育。过度的单一视角将增加心理负担,延伸出更多的问题。

  梁文道有句名言:用超宽超大的文化视角,无限放大您的视野。在近距离交往中所体现出来的问题,我们也要从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等多个视角去考察。

  我们以前的科学、人文教育都提倡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但是我认为还有一个“第三素养”即健康素养,也就是说要懂得自我照顾,这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

  通过艺术实现人生平衡,奏响心理疏导四步曲

  问:大学生面对这种情绪困境,有没有比较有效的疏导和干预的途径呢?

  答:其实人的心理需要被满足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比如培养兴趣、社交能力、艺术、体育等多个方面都会实现自我价值的满足和提升。艺术手段可以实现人生的平衡,体育、美术、音乐等“小科目”对人生的作用是很大的。心理学中有艺术性治疗,通过绘画、音乐、舞蹈等表达心绪和生命体验,能够起到积极健康的情绪宣泄功能。

  问:由于大学生不可能每个人都具备专业的心理学知识,那对于“不专业”的人来讲,自我干预有没有一个比较规范的章程可循?

  答:心理干预更重要的是疏导和化解,我们强调“四步曲”,也叫“4a法则”:认识(awareness)、接受(acceptance)、分析(analysis)和行动(action)。

  Awareness,就是认识、觉察自己,知道自己是谁、自己的感受是什么。

  Acceptance,就是接纳自己,不否认、隐藏自己的情绪,感受到的就是真实的,要接纳其存在。

  Analysis,就是分析情绪背后的原因,看到自己的心理过程,清楚自己内心到底发生了什么,思考自己的心理过程是否正确,自己的想法是否合理,是否有错误、过失,这叫做“君子反求诸己”。

  Action,就是行动,认识到自己情绪背后的原因,就要采取有效行动,表达自己的感受,排解不良的情绪。

  强者才去寻求帮助,向人求助不是示弱的表现

  问:现在很多学生都不愿意选择向别人求助,尤其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认为这是示弱的表现,那学校怎么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情绪状况,进而进行有效干预?

  答:首先是学校要设立人际交往方面的相关课程,学生意识到自己需要学习,会选择这样的课程进行自我知识更新。

  其次是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成长服务。在这里要强调一个误区,即向人求助是示弱的表现。其实,强者才去寻求帮助(only the strong go for help),在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之后,学生其实应该寻找专业人士提供个体或者团体的心理咨询或辅导。

  另外,大学生建立近距离人际关系的状况直接与中学阶段是否能建立自我认同和接纳相关。中学的健康课程应该更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和接纳自己,与父母、家人、同学建立良好关系。

  问:您2005年在美国州立大学(SUNY)布法罗分院做访问学者,在社会学系讲授《社会学》。在青少年近距离交往问题方面,国外有没有什么相关经验可以借鉴?

  答:就近距离交往这个话题来讲,其实中国文化应该是更有特色。但是国外也有两个理论值得借鉴。

  第一是交互作用分析学派的理论,强调对沟通的分析,他们将人的自我状态分为三个部分:父母人格、成人人格和儿童人格。两个人相互沟通的时候,如果进行的是平行沟通(信息发出与接收都是平行的),那么,交流就可以顺利进行,彼此之间容易达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二是家庭治疗理论,强调改善父母、夫妻和亲子关系,从根源上进行疏导。这与中国文化中修身齐家的观念相契合。家庭治疗理论认为,人生活在系统之中。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构成了一个人的基本的人格。家庭关系改善的个体,走向社会,近距离交往也相应会得到改善。(记者 唐景莉 通讯员 李亚楠)

  《中国教育报》2013年4月29日第5版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