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教育推出2013年高考策划“恢复高考36年,校长们一起追过的大学梦”。专访南开大学校长龚克,回忆77年恢复高考,他说十分振奋,感觉中国终于变了;在冬天里走进四面透风的考场,他戴着毡绒的帽子,穿着棉大衣,带着手套答题;走过高考独木桥被录取,他走进大学,没有开学典礼,而是开不尽的揭批查四人帮运动会议;诠释大学梦,他说现在的大学梦是文凭梦,他们那时是知识梦学习梦。 核心提示:凤凰网教育推出2013年高考策划“恢复高考36年,校长们一起追过的大学梦”。专访南开大学校长龚克,回忆77年恢复高考,他说十分振奋,感觉中国终于变了;在冬天里走进四面透风的考场,他戴着毡绒的帽子,穿着棉大衣,带着手套答题;走过高考独木桥被录取,他走进大学,没有开学典礼,而是开不尽的揭批查四人帮运动会议;诠释大学梦,他说现在的大学梦是文凭梦,他们那时是知识梦学习梦。 “现在的大学梦是文凭梦,甚至还包含了松一口气歇一下的梦。我们那时候是学习梦知识梦。”谈到当代的大学梦龚克语重心长,回忆自己当年的高考追梦,记忆的画卷被慢慢打开。 做工人时学英语 同成千上万人在庙里备考上课 1977年冬天,在邓小平亲自过问和布置下,关闭十年之久的高考考场大门终于重新打开。这也是恢复高考以来,惟一一次在冬天举行的考试,570万考生走进了考场,龚克也成为了轰轰烈烈高考大军中的一名。当时龚克在798厂做一名车间工人,有着优厚的待遇,798厂在当时十分有名。 10月底从每天早上7点半的广播里,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后,他很振奋没有丝毫的犹豫就报了名,他感叹:“空前开放的高考制度打破了层级的界限。”这次考试采取的是个人报名的方式,不用群众推荐,不用领导批准。当时恢复高考时,四五被定性为反革命事件,还没平反,龚克也参加了这一次天安门纪念纪念周总理的活动,但是空前开放的高考制度使得他顺利报名参加了高考。龚克当时有一种感觉是中国要变了,因为在打倒四人帮后,大家期盼的很多变化当时都来得特别慢。 那一年,报名学生的比例年龄跨度之大令人难以想象,从10几岁到几十岁的人都纷纷去参加考试。 1977年年冬天,考试被安排在12月份举行,备考的时间不到一个月。1966年文革开始时,龚克刚刚小学四年级毕业,即将升入五年级,就读于北京的一所名校景山小学,1967年到了国际学校,龚克也是在不断停课、复课、闹革命中渡过,学校清理阶级队伍时,龚克去到农村,一呆就是几个月,所以在1970年中学毕业时,龚克其实还是小学四年级的水平,几乎没有学过中学的课程。 后来到798厂做一名工人搞无线电器材,龚克一直没有间断学习,因为在真正的工作实践中他发现:“没有知识的人真是愚蠢的人,就像毛主席说没有知识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一样。”工厂期间,他一直没间断学习外语,每天通过北京人民广播电台1450虔州频道的英语讲座学,当时有一个说法“学一点外语是人生斗争的工具”。在车间里做车工期间,龚克一直觉得知识不够,例如齿轮变速的计算需要用到对数,因为根本不知道对数是什么概念,所以龚克参加了工人的文化补习班,去学习基本的代数、几何、对数、指数的数学知识,还去学习物理磁场相关的知识。 在一个月备考的时间里,龚克学习工作同步进行,参加过几次集体的学习班,在一个在劳动人民文化宫的大庙里头,成千上万的人在那儿,拿着高音喇叭讲代数方程。他说景山小学良好的基础教育,和工厂里从不间断过学习,即使在紧促一个月的复习时间里,他依然充满自信,一点也不恐惧,虽然他也做好了考不上的准备。 冬天走进四面透风的考场戴着毡帽手套答题 一个月后,龚克迎来了恢复高考后的首考,在北京酒仙桥中学参加了考试。参加考试时,担心迟到,龚克一大早就动身了,带着提前派发好的准考证,他住在城里,去到考场需要一个多小时,6点多他赶到了考场。考生们都在学校教室外等待,有的和熟人互相打招呼,也有的人默默不言在翻看复习资料。铃声一响,可以入场,大家进去找到自己的座位坐定,龚克说那会脑袋空空,没有前例,他不知道要考什么,大家都一样头一遭。 第一科目是政治考试,对龚克来说难度不大,他没有什么害怕,北京的政治考卷发下来像一个画轴,拉出来一长卷,就开始答题。冬天的考场里很冷,屋里没有暖气,玻璃还透着风,龚克戴着毡绒的帽子,穿着棉大衣,带着手套答题,如果当时可以拍照的话,就是这样一个画面。监考老师在教室里走来走去,龚克笑言“这架势好些年不见了。”在龚克的印象中题肯定是答不完的,到了点就交卷,然后就大大方方的去餐馆里面去排队买饭了。吃饭的时候,大家还讨论上午的题目,有的就说别再想那个,我们想下午的那个。两天的考试就这样过去了,龚克的感觉是没有特别的感觉,紧张也谈不上。 妹妹通知书先到充满忐忑不敢看榜躲在值班室 那一年,龚克的妹妹龚明也参加了高考,原本家里父母亲只安排龚克一人参加考试,妹妹就早点回家保着哥哥上大学就行了,但是龚克的妹妹就说那我也可以考大学的。就这样,兄妹俩一起参加高考。龚克的妹妹曾经插过队,考试时已经回来,在当时很好的一个厂北京新华印刷厂最好的彩印车间里工作。 在等待通知书的日子里,龚克心里充满了忐忑。77年的高考,不公开具体的考试分数,只发布通知书,像大字报一样最终张贴在公共看榜的地方。一个星期天,妹妹龚明先上榜了,被录取了,其实在备考时龚克觉得自己的希望更大,这时他坐不住了,回到工厂,但是没有去放榜的地方,委托了人帮忙看,自己则是去了值班室,在那跟人聊天,实际是在等消息,龚克坦言那时候的那个劲头真是难受,觉得自己应该有,但有没那么有把握。直到听到自己被录取了,他马上给家里的父亲(龚育之)打了一个电话,是北京工业学院(现在北京理工大学)。当时,高考的满分是400分,龚克说自己是考了324分还是325分,记得不真切了,总之是考得相当不错的分数了。 1977年,有570万考生参加考试,最终只录取了20万人,录取比例是29:1。在龚克的798工厂,只有4、5人考上,他是北京工业学院,其他的同事分别去了清华、北大、北科大。其实,对于专业和学校的报考,龚克说当时没人指导,就是自己凭感觉报的,由于自己从事的工作,加之70年代电子革命的浪潮,他定了无线电的专业方向,在学校的选择上,龚克的父母都是清华大学毕业,这也就成了龚克的第一选择,但那时候清华的无线电系在绵阳,邓小平作为总务长有一个命令,以绵阳分校为基础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子对抗学院,这就使得无线电系就回不了清华了,这使龚克很忐忑,加上自己当时在北京有女朋友不想去绵阳读书的私心,最终龚克放弃了清华,报了第一志愿哈军工,第二志愿北工,第三志愿南工。 大学开学没有典礼而是揭批查四人帮运动 从拿到录取通知到大学开学,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没有躁动和兴奋,这和现在的高中生各种“采购”不一样,龚克想得是在工厂里站好最后一班岗,最后一期的剪报如果是出在自己手里,那一定要出最漂亮的一期,这和现在高中生的想法也不一样。上大学前,龚克在工厂里已经从工人转成了干部,他办了一些手续,就准备去学校报道了。 龚克记得很清楚,到了报到日,他打起背包带上被子、盆子、牙膏等生活用品就去了学校宿舍,宿舍住5个人,龚克是第一个到的,找了一个下铺收拾好,就在宿舍里等着认识其他来报道的同学。接下来,一个石家庄的同学在父亲的陪送下进屋了,那同学当时带了一个木头箱子,那个木头箱子,后来一直变成了龚克宿舍内桌子一样的东西。最后宿舍人都陆续报道,有东北的、山西的,当然也有北京的。学校没给宿舍配暖壶,龚克就和同学一起去买暖壶,在学校闲逛,下午就和同学打篮球,一起参加建校劳动清理场地,把碎砖给清了,把沟给填好,在接触中大家慢慢就熟络了起来。到大学报到的一幕一幕,很琐碎,但是龚克记得很清晰。 除了认识新同学,还有“开会”,这并不是开学典礼,而是揭批查四人帮运动,因为学校里当时还有一个张春桥的兄弟张秋桥,包括给以前老院长平反也开会,加之一系列的政治运动。大学时期,龚克所在53771班,总共25名同学,当时学校和现在不同,没有辅导员,也没有班主任。龚克从大一开始担任班长,一直到大学毕业。毕业后同学们一直保持联系,同学中有去研究所的,有去国企的,也有考研的,当然也有像龚克一样出国留学的,大家的发展都很不错。 恢复高考意味着毛主席定过的东西也可以改 作为恢复高考的77届学生,龚克的回忆和讲述,清晰而具体,热烈而真实,有纠结、有忐忑,当然更多是的振奋,这是一代人的缩影。当时,参加高考的年龄跨度之大,行业之广,都是全所未有的,有人说高考改变了一批人的命运。龚克说,光靠高考这条路是做不到的,一代青年人的命运实际上是国家的命运,这是一个国家命运的改变。恢复高考是一个重要的信号,邓小平看到了,如果中国要搞现代化,要搞开放,对人才大量需要,所以才有空前开放的高考政策出来。这不仅恢复高考这一件事改变的,如果别的都不变,只是恢复高考,只是二十几万人能够上大学的话,也谈不上改变一代人的命运。所以恢复高考,国家的开放,科教的这种大力振兴,这是一系列的动作,国家的轨道变了,这一代人变了。 龚克直言:“高考这个信号告诉我们,毛主席定过的东西也是可以改的。”真正按老百姓的愿望去做事,不一定要按最高指示做事,符合历史潮流。 “高考是整个后面走向改革开放的一个序曲。”龚克是这样评价关闭10年的中国高考。
(凤凰网教育 刘静) 另附:文字采访实录 现在优质高校的录取率同77年比无大改变 凤凰网教育:77年恢复高考招生比例29∶1,上大学很难,扩招以后,上大学变得相对容易,但是仍有现在非常激烈的高考竞争,这是为什么? 龚克:首先,怎么看待现在上大学难的问题,到底难还是不难?从统计数据来看,将近1000万人,900多万人考试,最终录取了600多万人,从这个录取率上看不难,跟77级1000万人考试,录取20几万人,这个比例是极大地改观了。 但是家长和考生依然觉得很难,为什么?因为他们希望享受一个相对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当时77级开放的高等教育资源是比较整齐的,清华北大是好学校,但是北理工、北航、北师大也很好。现在招生虽然扩到了900多万人,但是100多所211的学校,招50万人左右,这个比例比1977年1978年,没有改变太多。 现在一本的录取率高的年份是8.5%,从这个录取率来看上大学很难。现在家长、老师、考生想去追求的大约都是一本,相对优质的教育资源,目前供给相对不足,这个情况社会上需要充分关注。高考改革难,如此紧张的供需关系,一定会难。 高考出卷子把很多人都引导错了,要用4张卷子把1000万人给区别开,严格的区分度,势必会把很多关注高考复习引导到细节。而这种区分度并不是教育规定的要求,是一种供需感的要求。现在在中国,要享受优等的高等教育资源仍是比较难的,所以高等教育提高质量是非常紧迫的任务,不是少数学校提高质量,而且是一批学校要提高,要让中国的一本录取,即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覆盖到考生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之间。 美国排名前200 的学校,能够覆盖美国本科考生50%以上,在德国、在欧洲的学校,高等教育资源几乎可以百分之百地覆盖。在这种情况,中国这一方面路还很长。
大学梦已变成了文凭梦要防止 凤凰网教育:学生对大学梦追求没有那么炽热了,您对这个现象是怎么看的?您对大学梦是怎么阐释的。 龚克:大学梦是一个什么梦?现在的一个误区就是大学梦变成了文凭梦,这个是要防止的。我们那个时候的梦,是知识梦,是学习梦,学位制度是在我上学期间才建立起来的。 由于我们现在的高考,搞得同学们太累。所以高考迈出这一关,歇一下的梦,松一口气的梦,也是这个梦的一部分了。 五四的时候,习近平跟青年谈话,谈刻苦学习,谈筚路蓝缕,谈学如弓弩。我认为,不要以为舒舒服服地、轻轻松松地就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可以让自己的人生有意义,这个是要做努力的。而大学只是给你提供一个条件,文凭只是一个符号,最后的发展你还是要靠你自己的真本事。 一个有意义的大学梦,应该是和自己的个人的人生价值实现相关的。而人生的价值,一定要跟社会发展需求联合在一起,才能显示出你的价值来。所以现在谈起梦,我感觉现在大学梦里面有点空,就剩大学两个字了,大学对人生意味着什么,要有更多的思考。
高等教育的规则、机会平等要坚持避免寻租空间 凤凰网教育:恢复高考36年,一直都有政策的调整,您觉得什么根本原则是最重要的。 龚克:1977年政策空前的开放,给了一个所有人的享受高等教育公平的机会,这是我们一直要坚持下来的。1975年以前采取的政策,就没有给所有人公平,中间设了很多卡子,存在很多寻租的空间。公平这条线非常重要,需要坚持。 高考面前人人平等,在成绩面前人人平等,不管你是什么出身,不管你是什么样的背景,这样的一个公平尺度不应该受到破坏。
南开受天津财政多面支持招生政策一定会倾斜 凤凰网教育:2012年底,各地纷纷出台了异地高考的政策,对于政策实施的前景您怎么看? 龚克:首先资源非常有限,加上历史原因在各地分配的资源已相对固定下来了,所以现在异地高考矛盾特别大的是北京、上海这些城市。一般来讲,在解决这些问题要靠增量,就要靠加大投入形成的增量来去逐渐地消化掉这样的问题。举例来讲,山西、四川原本录取率就低,再加上一部分人口离开四川考试,把招生指标带走,那四川当地肯定不通过这种异地政策。 公众抱怨北京的录取比例高,要把北京压下来,乍一听是有道理的,全国应该是平等的,为什么单独北京高?但是实际上,全国如果真统一卷子来考试,我相信北京、上海的考生,由于他们的中学教育资源比较优厚,被录取的比例可能会更高。 关于具体的招生,南开是中国南开大学,不是天津南开大学,但是南开在北京招生名额今年48个,天津300个名额,在湖北这种大省才80几个名额,这是为什么?因为南开地处天津, 离不开天津的财政方方面面的支持。 为什么这两年天津给南开的支持强了,因为天津的财政强了,之前南开的发展不好,这跟天津整个经济发展比较困难相关,假如把复旦、交大,从上海移到甘肃去,中央拨款一分钱都不少,但学校获得的财政支持就是不一样。 解决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供需不足中国至少要10年 凤凰网教育:您说所有的高考难,上大学难,甚至异地高考政策的调配,都是供需关系的问题,那么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 龚克:中国教育的供需关系如何化解,资源分布如何走向相对均匀,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来定现在的政策,解一个题得有初始条件,不同的初始条件就会不同的优化结果。 现在中国的初始条件,现实的国情和资源分布,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资源的分配,以及财政的资源分配,这三方面在决定着现在高考的情况。首先要缓解供需紧张的矛盾,进而是要优化中等教育的分布,把资源分布比较均匀,各地上大学紧张的情况就会缓和。 从学生角度来讲,地域分布不是最重要的,高等教育资源和考生供需关系是重要的,中等教育资源相对均匀分布是重要的,所以高中阶段教育应该资源分布要强一点,解决这个问题,我预计还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按照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到2020年是要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凤凰网教育:大概多长时间,您能预测一下吗? 龚克:首先是比例,现在要从一本录取率8.5%去看,在我心目中突破20%,最好到25、30之间。现在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还要经过至少十来年的努力。 现在不是要简单地扩招,扩招后大学的含金量要保证,这比简单的扩要难。比如一本是一个相对比较好的一种资源,但是现在一些好的资源也不被考生、家长、中学所了解,我们需要通过媒体让大家知道,中国不仅有北大清华,还有一批比较优秀的学校,还有一批整体不够好特色专业不错的学校。
去行政化:把教员和学生给摆到重要位置 凤凰网教育:对于大学去行政化这个命题,您怎么看? 龚克:大学的根本任务不是完成行政职能,而是培养优秀人才,所以大学最重要的是教员和学生。所谓教学去行政化,我的理解是忽视了学生和教员的作用,并不是说大学不要有科室,大学不要有层级,而是在大学的制度设计里,要把教员和学生给摆到相当重要的位置上去。 现在南开在探索这件事,去年通过教授推选民主机制重构了学校的学术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是一个学者的机构,现在涉及学术的行政决策上,怎么来发挥它的咨询、评议,民主的构架已经出来了。再有,学生怎么发挥作用,这个更需要探索,即使在西方很多大学里,我认为如果说它的制度有缺陷,学生作用发挥的不够好就是缺陷之一。 一般来说,越一流的大学,学生作用越大一些。
致毕业生:面临最难就业季不要怕起薪低 凤凰网教育:2013年有699万学生,遭遇了史上最难就业季,对这些学生您有什么话想讲一讲。 龚克:所谓最难,是说今年大学生就业人数最多,如果以这个来说,也许会出现越来越难的情况,明年还会多。大学的扩招是在2007年,2008年,把步子基本上停下,这几届高峰,可能在今明两年可能就会过去了。 对于学生找工作的心态,我认为该持非常开放的态度,不要认为一开始工作的岗位,就是一辈子工作的岗位,不一定!在今天的社会里,有很多后面的机会,但是学生要敢于迈出这一步,敢于为自己先取得就业机会。在职业岗位上证明自己的职业能力、发展潜力,那么第二次去应聘时,就能拿出第一次就业时候的业绩,而不仅是大学里面的分数,所以迈出这一步,非常勇敢迈出这一步,不要太计较。起薪可能低一点,但是要看到有的中小企业成长性比大企业要好。 回到40年前,微软是什么企业?肯定不能跟当时摩托罗拉比,但今天你要看这两个企业有什么状况。倒退10年,苹果快垮了,现在又怎么样,所以你要看到企业的成长性,看到这市场的变动性。比如你在苹果里最优秀的职工,苹果即使垮了也不怕,还可以到其他地方去。 如果有这样开放的态度,在就业就会把难变成不难了。只盯着八千块钱以上的,上海、北京、广州的岗位,恐怕还真是难,这种岗位没有900万,没有1000万。即使你现在到了北京,是不是若干年以后,就一定会发展好,这是要打一个很大的问号。 你可能也有光亮,但是你去一个特别亮的地方,真的不容易显出你来,你到了一个暗的地方,你还更容易发挥作用,你的空间可能会更大一些。
致高考生:考试在即别犯已犯过的错误 凤凰网教育:马上到来的六月份,又有一批新的考生要走进高考,对这些学生您的劝告是什么? 龚克:距离高考这么短的时间来讲,我想考生在这段时间里面把心情放到坦然一些,淡定一些,最重要的是不要犯自己在练习过程中,模拟考试中犯过的错误。这个时候,考生想要学很多新的东西,我觉得与其去下那个功夫,不如在最后这些天里,想想自己过去犯过的错,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能不能在高考实战的时候不再犯这样的错,犯新错有的时候是没办法。但是犯已犯过的错是最窝囊的事,最不应该的,我想这个可能是一个比较现实的建议。 (注:实录在不改变受访者愿意的基础上略有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