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

当前位置: > 高端访谈 >
郭广生:经济落后的国家难出一流大学
时间:2013-04-28 09:08来源:凤凰网教育 作者:毕威 点击:
郭广生,1963年生于河南林州,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10年5月任北京工业大学校长。郭广生教授主要从事化学、应用化学以及高等教育等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世界一流大学是在整个世界的竞争过程中所展示出的一个学校的水平。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经济非常落后的国家能够产生出一流的大学,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一批高水平大学的支持,一个国家的经济、科技的实力很难有非常大的进步。

核心提示:北京工业大学校长郭广生做客凤凰网教育频道《校长访谈录》节目,谈及北工大办学特色及定位、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我国高考制度、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等多个热点话题;此外,他还介绍了其个人的求学经历及感悟,给大学生们送出了寄语与建议。以下为部分文字实录:

凤凰教育: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凤凰网教育频道《大学校长访谈录》节目,本期访谈我们专程为大家邀请到的是北京工业大学郭广生校长。那么,首先我们请郭校长和我们广大网友先打个招呼。

郭广生:各位网友好!

凤凰教育:郭校长好!能不能给我们大家先简要介绍一下北京工业大学?

郭广生:北京工业大学创建于1960年,是北京市人民政府重点支持的一所重点大学,在1996年作为第一批高校进入国家“211工程”的建设行列,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北工大是北京市唯一一所进入到“211工程”的大学,也是作为我们国家第一批进入到211工程建设大学行列的。

凤凰教育:那北京工业大学有什么特点和特色?郭校长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郭广生:我是2010年5月份到北京工业大学任校长。那么,到了学校之后我非常幸运赶上学校迎接50年的校庆,举办了一系列学术的活动,我们通过这些学术的庆祝活动来进一步总结学校50年的办学经验,学校的办学特色,规划学校新的未来。在这个过程中,我很快就对学校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概括来讲,建校50年来北京工业大学为国家输送了10多万优秀毕业生,为国家了一大批重要的科技成果。为国家和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和人才的支持,已经成为首都人民最受欢迎的高品质的高等学校。经过50年的建设和发展,北京工业大学已经成为了北京市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成为了国家和北京市创新体系的重要的力量,成为了北京市委市政府在咨询方面的思想库和智囊团,成为了北京市高校改革发展的示范窗口。

应该说一个学校的特色可能会表现在很多方面,我们会讲到她的办学特色、学科特色、人才培养的特色,包括课程的特色等等。我到北京工业大学两年多的时间,觉得学校有两个特色或者说有两个方面是非常突出的。

第一个是准确的办学定位,鲜明的地方特色。北京工业大学应该说是在“立足北京、服务北京”的宗旨下成立的。我们在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讲到了要做好三个服务: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要为首都的建设服务。这三个服务已经成为了学校的立校之本,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学校及时在扩展、调整定位和思路,形成了“立足北京、服务北京、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指导思想。

立足北京、服务北京已经成为了工大人的一个立校之本,已经成为了几代工大人的精神,也成为了我校的办学方向。作为北京市高校,这么精确的定位、鲜明的特色,给我的印象非常非常深。

第二个特色,我把它总结为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北京工业大学成立于1960年,当时为了适应北京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适应北京工业体系的调整和发展,需要更多高精尖新的专业人才,但是当时北京市很难找得着。一些中央高校是给全国培养人才的,等到需要人才的时候,北京没有。在这种背景下,北京市提出来了要建设自己的工业大学,要为北京工业向高精尖新发展,提供专门的技术支撑。北京工业的定位是高精尖新,这是作为首都的北京对工业的定位,这种工业定位的背后必须有人才的支持。在这种背景下,学校成立的时候,主要围绕着以工科来设立专业,而且特别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

等到80年代末期,原国家教委在一些工科院校搞了一些试点,北京工业大学作为第一批试点的单位,承担了工程教育中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改革的试点,就是教育和实践相结合。1991年,在我们的老校长樊恭烋的倡议下又成立了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协会。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协会成立后,樊恭烋校长是第一任会长,而且成为终生名誉会长,在樊校长后面的几任校长,包括左铁镛校长等都是这个协会的会长,所以应该说中国产学研合作的提出是由北京工业大学提出、发起而且是在传承的。

到了新世纪的前后,1999年左右,北京工业大学又提出来了,要实践教学一条线的教改思路。我们在去年举行的第五次教育教学大讨论的过程中,又进一步提出了创新教育不断线,我们要通过产学合作来培养创新人才。所以我把它总结为走产学合作之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工业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非常突出的一个特色。

凤凰教育:刚才郭校长也谈到了,就是说我们北京工业大学有很多的特色和特点。那么,据我们所了解您之前是在化工大学担任校长,两个学校都是理工科专长的这样的学校,您觉得他们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点呢?

郭广生:我在研究生毕业之后在北京化工大学工作了20年,应该说北京工业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都是目前国内最优秀的理工科院校,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成立时的背景和使命不同,突出地表现在服务面向不同。北京工业大学刚才我讲到了,他是北京市举办的,是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是一所地方的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现在是教育部的学校,但是在1998年体制改革之前,是属于化工部的学校。化工部为了培养化工人才成立了一批化工的学院,北京化工大学的前身北京化工学院是在这种背景下成立的。所以我想,一个是典型的地方高校,一个是非常典型的行业的院校,但是这两所院校都是本领域的排头兵,也都是非常优秀的学校。

凤凰教育:刚才您介绍北京工业大学的时候,就说我们是第一批被选入211高校的学校之一。那么,作为一所北京市属的211高校,您觉得北京工业大学将来的发展前景和趋势是什么样的?能不能给大家分享一下?

郭广生:这个我还是简单再介绍一下211,因为到现在为止全国一共有112所,那么当时提出来211的概念就是说要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高校和1000个学科。既有21世纪的意思,还有一个100个大学。当时中国的本科院校600多所,很多的部委的高校,也有很多的省市的高校。

当时第一批我的印象是30多所,因为也不可能让一个部里头太多的学校一次的进入,应该说进入到211是非常不容易的。而我曾经在北京市教委主管过高等教育,北京市现在一共有89所高校,36所是中央的高校,剩下的都是北京市的高校,当然还有一些是民办高校。所以在这么多北京市的高校中只能有一所进入到国家的“211工程”。这一方面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北京工业大学的关心、支持,另外一方面,也是北京工业大学多年发展的结果。

正向我前面所讲的那样,北京工业大学经过50年的风雨兼程,抓住了两个历史的机遇,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这两个建设实现了两个根本的转变。第一个转变就是实现了从单科性大学到理工为主,理工、经管、文法、艺术多学科相结合的多科性大学。所以现在工业大学的学科除了军事学、农学之外应该说覆盖了所有的学科,特别是在工科、理科、经济管理方面都拥有了不俗的实力。

第二个转变,我们认为是实现了从教学型大学到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变。建校初期,应该说学校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培养人才,主要通过教学(课堂教学)来实现,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学校具有了非常强的学科实力、科研实力,可以通过在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中来培养高层次的人才。

在这种过程中,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在不断地扩大,国家提出来了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个战略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刚才我讲了2010年到北京工业大学来任校长,这也是一个非常巧合的事情,2010年到工大,刚才我讲正好赶上两件事情,一件事情是工大的50年校庆,我们总是讲要总结50年,那我们要面向50年、新的50年。第二个就讲,正好赶上在2010年7月份的时候,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大会,正式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从这个意义上讲,2010年,一个新校长到了,赶上了新的50年的交界,又赶上国家颁布了2020年的规划纲要,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想工大的发展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想作为新一代的工大人必须要很好地谋划学校新的发展,我想这既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经过广大教师特别是通过教授广泛的讨论,我们集思广益,对于学校的发展提出了几个目标,现在我们叫做“三步走”战略,这个“三步走”是从三个实践的角度来讲的。第一步我们讲的更长远一些,就是讲等到工业大学建校100周年,就是新的50年,即到2060年,希望把北京工业大学建设成为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第二个目标我们再往回看,面向国家的2020,那么工业大学的2020应该是一个什么样呢?我们提出了到2020年要把工业大学建设成为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也是我们经常讲到的,我们提出了建设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目标。我想不管是面向2020,还是面向今后的50年,“十二五”或者说现在的工作是最重要的。我们在制订“十二五”规划的过程中,提出了要通过我们的努力,希望使我们的若干学科能够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的能力,使得学校的综合实力能够继续的居于全国地方高校的前列,基本实现从教学研究型大学到研究型大学的战略转变。

所以,我们讲三个目标,一个是面向100年的,一个是2020的我们讲了一个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然后呢我想讲“十二五”的,所以“十二五”我们经常讲要基本实现这个战略性的转变。
 

凤凰教育:刚才郭校长给我们介绍我们三个目标的时候,其实您也提到了就是说我们在“十二五”或者说2020的时候我们希望把工大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在近几年我们国家一流大学的提法一下子就变得多起来了,很多学校都在说我们在争创世界一流大学。最近这几年很多学校都在不断地扩建、扩招,然后学校的规模是越来越大了,但是其实没有任何一个国内的学校马上就说我们现在已经初步实现了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我想能不能请郭校长给我们大家详细地谈一谈,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这个提法究竟是怎么出来的?您个人怎么看待?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呢?

郭广生:大家去看一个学校的定位,会经常看到,我们要成为什么国内一流、地方一流啊,所以一流大学是一个相对的标准,那么根据学校的办学特点,根据学校所处的区域、行业的不同。首先我认为一流大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整个高等教育的体系中,我们可以把学校分为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作为一所高校他可以在不同类型或者不同层次,或者在不同的领域中达到最高的水平。有的学校是定位在国内一流,有的是区域一流,有的是行业一流。一流大学的提法,说明大家都希望能够在本领域达到最高水平。

但是加上一个定语,世界一流大学,我想它就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了,它就是绝对的概念,希望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学。所以我想讲的是,世界一流大学是在整个世界的竞争过程中所展示出的一个学校的水平,也是在世界竞争中体现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非常重要的一种标志,而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经济非常落后的国家能够产生出一流的大学,或者说我们反过来讲,如果没有一批高水平大学的支持,一个国家的经济、科技的实力很难有非常大的进步。我们纵观世界的发展历史,应该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不是在高等教育领先的前提下,来实现整个国家全面的领先或者全面的振兴。

在这种背景下,我觉得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到现在,我们提出来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这么一个目标,我觉得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及时的。当然这个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也是非常非常的复杂,或者说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可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而且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也是非常漫长的。现在我们希望很快能够建成世界一流的大学,希望我们的方方面面能够全面地在国际上都是一流的,我们确实都是这种想法。

但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确实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的工程,而且这种投入需要两个方面,一方面需要国家长期的智力和财力支持,而且作为一个长远的持之以恒的计划,另外一方面从一个大学来讲,它也是一个漫长的、充满挑战的、要付出艰巨的努力才能够实现的一种路径。

我也举一个例子,哈佛大学是世界上一流的大学,查尔斯·艾略特(Charles W.Eliot) 19世纪曾经在哈佛大学做了40年的校长,美国著名的实业家和慈善学家、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的创始人洛克菲勒有一天问艾略特,说这个哈佛大学怎么样才能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呢?艾略特当时讲,需要5000万美元的投入和200年时间。当时是在19世纪,艾略特出生在1869年,1905年去世;洛克菲勒出生在1839年,1937年去世。所以在19世纪的时候艾略特提出的5000万美元的投入,那就是讲到了他需要大量的经济实力的支持,200年实践也是讲到了需要长期的努力,所以从这个例子我们也看出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确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我们知道的像牛津、剑桥这一批大学他们都有七八百年的历史,但是对于中国高等教育来讲,我们经常把天津大学作为现代的中国高等教育第一所大学,1895年建校,也刚刚是100多年的时间。当然,我在这里并不是说要给我们的高等教育减轻压力,我们自己也要努力,但是我想讲一流大学关键是一个建设的过程。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也想强调一下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他是一个国家的行为,但是他又是和国家的经济实力、经济发展、科技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就像我前面讲到,如果说没有国家经济实力或者说国家科技的发展,我想也不可能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同样来讲的话也必须得有一批高水平的大学,我们的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才能够更快。

前面我讲到北京工业大学分“三步走”的战略,我们提出来是要把北京工业大学建设成为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当然,我们希望我们的部分学科或者学科的方向能够经过我们的努力达到世界一流的水平。当然要实现这个目标,学校提出了三大战略:人才强校、特色发展和开放办学战略。我个人认为,人才强校是关键,特色发展是我们的目标,开放办学是路径。我想通过我们实现开放办学包括国际化的发展战略,能够使得学校实现我们目标。

凤凰教育:好,郭校长刚才也提到了,就是说我们这三个不同的目标和方向,比如说开放办学。其实我觉得最近这一年或者两年或者说这一段时间内,北京工业大学和您本人参加的学术交流和国际上交流的活动也越来越多。据我们所了解,北京工业大学和都柏林的大学也有这种合作的项目,您能不能详细地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项目?

郭广生:可以的。我们都讲国际化的战略,大家可能都比较清楚,说这个开放办学的战略是工大提出来的可能相对来讲特色一点或者说有点另类。实际上最开始我们在研究的时候,我们也提出来的是国际化的战略,三大战略之一,不能搞战略太多了。我是经过一个偶然的机会,应该说也是突然的灵感,觉得开放办学战略比国际化战略要更宽。当然说国际化的战略是开放办学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我们讲开放办学向国际开放那就是国际化战略。但是,同时北京工业大学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211工程”大学。作为北京市唯一的“211工程”大学,我们必须面向国家的需求,面向全国开放,在服务国家和北京的发展过程中去提高自己的水平。

我在这稍微多讲一些,开放包括对内开放怎么开放,服务北京怎么服务呢,我们讲的不能够停留在一些口头上,北京现在是十六区县,我们要了解十六区县的经济结构是一个什么样的分布,每个区的定位也不一样,比方说我们地处朝阳,朝阳、通州、顺义、大兴,应该说每一个区都有自己不同的定位,我们必须要深入地了解每个区自己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对人才的需求,我们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去服务于区域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要走出去,开放办学。

当然,刚才我特别也讲到了国际化战略是我们开放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大家对这个国际化战略,我觉得还是有一些认可的,就是国际化的战略已经成为了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它既是我们高等教育本身的特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一种必然的结果,大家都知道现在是经济的全球化,经济的全球化为高校之间的国际交流合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包括交流的内容和形式,所以如何通过国际交流合作引进国外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能够吸收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世界一流大学或者高水平大学先进的教学模式、管理经验。然后,通过吸收借鉴来提高我们自己的办学水平,同时通过国际交流能够扩大影响力。所以我想这种国际交流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刚才您刚到这个我们和都柏林的合作,应该说作为一个地处首都的高校,北京工业大学历来非常重视国际交流。我梳理了一下,到目前为止北京工业大学已经和30多个国家近200所大学建立了不层次的、不同类型的合作交流关系,所以能有200多所合作学校,我想那是很多很多学校所达不到的,这就说明了我们交流的面很广。当然,我们这么多的学校也不可能都是同等地去交流,所以我们会再重新梳理我们的一些合作伙伴。

我们把它分成了几个层次,其中第一个层次就是我们讲的战略性的伙伴关系,而且不是在一个区域都有。会根据每个国家,根据我们自己学科的特点,也根据每一个区域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的情况,我们有选择性地建立伙伴关系,选择和我们水平相当、学科相类似的学校。我们第一个层次是战略性的。第二个可能就是我们所谓的重点,会更拓展一些。然后,第三个层次就是一般的这种交流,我想搞什么都是要有重点。所以您刚才讲到的我们和都柏林大学的合作,就是作为我们国际交流的一个非常重点的一个项目。

要谈到北京工业大学和都柏林大学的合作,又回到了北京工业大学自身的定位了。去年北京市作为首都和爱尔兰的首都都柏林市正式成为了姊妹城市、友好城市。当时的郭金龙市长访问爱尔兰的时候,专门到都柏林大学进行了参观,都柏林大学在中国已经有一些交流项目了,他们提出来希望能够在中国、在北京和一所著名的大学合作,建设一个全新的国际学院。那么,在这种背景下应该说工业大学作为北京市重点支持的大学,既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遇,也是我们所承担的一种使命,所以我和都柏林大学校长的交流应该说非常非常的顺利。

我就跟你谈一个时间的概念,10月份我们有了这种交流的意向,我们在12月16号,在郭金龙市长的见证下,北京工业大学和都柏林大学两个学校的校长就正式签订了合作的框架协议。他也不会再找别的高校了,我们也没有别的想法。但是,怎么办需要进一步来谈判,应该说也是非常非常的幸运,在2月19号也是习近平副主席访问爱尔兰期间,习近平副主席和爱尔兰总理一共见证了4个项目,一个是我们两个学校的合作项目,另外三个都是经贸项目。北京工业大学和都柏林大学合作建设国际学院的这么一个项目在国家领导人的见证下正式地签订协议。所以我想,既有了两校之间的合作愿望,也有了两个城市之间的友好关系,再加上我们国家和爱尔兰的这么一种友好的往来,使得我们这个项目推进很快。

当时在郭金龙市长见证我们签框架协议的时候,郭市长就讲了一点,就希望北京工业大学和都柏林大学建立的国际学院,能够把它建设成为中国和爱尔兰、北京和都柏林市、北京工业大学和都柏林大学之间一个合作的示范基地,应该说这个项目得到了国家、得到了教育部和北京市大力的支持,他们也希望我们这个项目能够建设成为我们国家在高水平的合作交流方面的一个示范项目。目前应该说正在教育部的审批过程中,因为国际合作项目的审批手续非常非常的复杂,但是乐观地讲,今年还是有望批下来的。

凤凰教育:就是说今年批下来大概明年这个学院就可以开始招收学生了。

郭广生:这个招生问题比较敏感,但是从我们现在报告的过程中,我们是希望今年能够招生,但是这里要取决于我们整个录取的进度和最后批下来的时间。如果说能够在我们录取之前正式批下来,我想我们会按照我们原来的约定招生。近期都柏林大学校长很快会再到北京来进行访问,我们就会对如果教育部批准之后,今后怎么来进行运行,怎么进行管理等一些细节的问题做最后的敲定。

凤凰教育:一些细节。

郭广生:我再介绍一下都柏林大学,都柏林大学应该说是世界上一个非常著名的学校,按照泰晤士时报的这种排名,这个排名供大家参考,他不是一个绝对的,他排在80多位,应该说他是世界一流的大学,前一百位的大学。那么,跟我们谈的合作学科呢,目前定位在软件、物联网、金融工程,这几个是北京急需的一些专业。

凤凰教育:也是很热的。

郭广生:也是很热的,但是也觉得非常急需的,而这几个专业在都柏林大学来讲,在国际上又是非常有影响。都柏林大学学校是处在100名之前,但是他这些专业是处在20多名,所以应该说我们和都柏林大学的合作,就是引进了国外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我刚才介绍的我们合作的这些专业,也是北京或者说是我们国家非常需要的一些专业。按照我们现在协议上签订的,合作学院是可以在工业大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院来进行人才培养,毕业之后,应该按照双方的要求,特别是参照都柏林大学的教学体系,如果说学生合格的话,可以拿到我们北京工业大学的毕业证书,拿到中国的文凭,也可以拿到爱尔兰的文凭。

凤凰教育:也就都柏林大学的。

郭广生:对,拿到都柏林大学的学位证书,所以是一个非常好的一个项目。

凤凰教育:对,如果能被这个国际学院所录取的话,这个学生也非常幸运,那会不会到时候分可能就会很高?

郭广生:这个我想肯定会的,因为不管是他的过程还是我们合作的对象,包括他今后发展的这种前景,我们还是说对他充满着信心。

凤凰教育:对,刚才郭校长也提到了,我们这个招生也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那我们暂且抛开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的高考也是刚刚结束,6月初刚刚结束没多久,现在可能很多学生都处于这种填报志愿的状态。其实很多学生和家长都会有这样的疑问,是选择一所研究型的大学好?还是选择一所培养实际有动手经验的大学好,选择做研究的这种专业好?还是选择这种将来比较好找工作的专业好?这次我们特别幸运能邀请到郭校长,请郭校长给大家指点一下迷津。

郭广生:选择什么样的专业,我想,学生是有选择权的,选择什么样的类型的学校,学生也有选择权,但是我想这个选择的空间是有限的,因为按照我们现在的体系,也是中国最公平的体系,我们是按照分数来录取的。

凤凰教育:对。

郭广生:按照我们教育学的讲法,一般我们把学校分为三类,一类是研究型大学,一类是教学型大学,处在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中间的我们称之为教学研究型大学,但是应该说这三类的分类也没有个绝对的标准。但是应该说研究型和教学型它还是有很多区分的,到底说一个学校应该是培养研究型的人才还是培养教学型的人才,我自己是觉得它必须根据自己的,就是学校自身的背景、实力和特点来确定,好像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人才,我觉得提高质量都是学校必须去全力追求的,但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我们不可能让一个新成立的学校说要培养研究型的人才。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我想讲,就是说不管是教学型人才,还是研究型人才都是国家需要的,但是一所大学要是培养研究型人才还是教学型人才是根据学校的水平、历史、学科、定位,我想是不同的,所以我想讲一个学校的定位和培养目标不同,它人才的目标也不同,我自己要讲的,在我们中国现在讲两千多所普通高中学校,应该说只有少数的研究型大学是培养研究型人才的,我们绝大多数的高校,包括北京工业大学在内,主要是要培养应用型的人才,所以我想学生选择,既他有可以选择的专业方向,也有他不太好选择的,他要根据他自己的分数,自己的成绩来选择。

凤凰教育:好,那我们以上可能谈到北京工业大学方面的工作事务比较多,那么下面我们这一段时间能不能提一些关于您个人的问题。我们很多学生或者包括网友也非常的感兴趣,就是您在去年的时候亲自给新生上了一节课,您能不能给大家讲一讲当时是怎么想到说由校长本人来亲自给学生上一节课的?

郭广生:校长上课这个本身并不新鲜,很多大学校长都在上课,我原来在化工大学的时候也一直在给本科生,也在给研究生上课,但是呢给所有学生上课可能并不是太多。

凤凰教育:对。

郭广生:我们经常讲,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那么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对他人生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成长的阶段。四年的大学经历中最重要的就是一年级,因为一年级是他从中学到大学一个转变的重要阶段,一年级是他要适应大学生活的一个时期,一年级是要重新选择自己的目标,重新规划自己未来的事情。所以我们想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帮助我们的学生实现他们自己的理想、能够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很好的基础,我们必须得从最开始抓起。所以,应该说在这种思路下我们从去年开始对整个一年级的工作进行了整体的研究、统一的部署,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上课我讲是一方面,我们成立了新生领导小组,我们推出了包括校领导在内的所有的中层以上的干部联系一个班级,我们重新出台了进一步加强班主任和辅导员工作的一些意见,我们给学生开设了很多的新生研讨课,我们在一些学科给一些优秀的学生配备了导师等等。所以,我想一年级工作不是说做一件事情,而是一个整体的一系列工作。我们就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能够给我们的学生今后四年的发展打下一个基础。

所以,我来上第一节课是我们整个新生工作中的一部分,既是学校工作中的一部分,我觉得也是作为校长必须承担的一种责任。我觉得谈到这个话题还是有一些情况可以交流的,北京工业大学非常幸运,在奥运期间,国家的或者说国际上唯一的一所羽毛球独立场馆建在了北京工业大学,当时是艺术体操和羽毛球的比赛场地。2010年在这里我们举行了隆重的50年校庆,我们每年在这里能够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这都是很多学校(不能说所有学校)做不到的,也是令很多学校的学生羡慕的,我们可以在一起搞这么隆重的事情。所以去年的9月16号在非常短暂的开学典礼之后,我给学生上了一节课。

当时主要讲了三个内容。因为对学生讲,还不能讲到太深奥,时间太长,学生不愿意听。所以,我首先要告诉大家你进入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学校,因为大家也知道很多学生选择学校是在家长的参谋下,很多学生从来没有去过这个学校他就选择了。首先要他知道是一个什么样的学校,有的可能只知道名字,只知道专业,它的历史、它的实力、它的影响、它的特色不知道。第二个,我就讲了大家现在进入到大学,2011年是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开始。大家面临的国际、国内的经济社会的背景是什么?因为我们在大学是短暂的,今后必须要走向社会,要了解在大学期间应该储备什么。第三,根据我自己的求学的经历,希望学生能够树立远大的目标,能够树立远大的理想。因为中国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一个阶段的任务是非常明确的,目标也是很明确的,特别是高中生考大学,唯一的目标。但是也有一些误导,我们不少的中学老师讲你好好地努力,再吃点苦考上大学就轻松了,大家觉得考大学是很艰苦,实际上大家不知道上大学也是非常非常辛苦的,所以我就提前给大家讲。

我当时也给学生提了几个问题,通过提问题的方式跟学生谈想法。作为一个新时期合格的一个大学生,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素质?你们自己是不是有远大的理想,有明确的目标?相当多的学生说不知道上大学干什么。如果你不知道上大学干什么,或者你不知道你今天要干什么,你就没有办法去达到你明天的事情。有了目标,那你是不是有一些坚强的品质,优秀的品质和坚强的意志?我想不管是读书还是工作,不管是在哪一个领域上,我觉得具有坚强的品质、具有优秀的品质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那首先学生对科学、对新知识也要有强烈的兴趣,所以我就问学生,你是不是具有对新知识、对科学的强烈的兴趣心?能不能成为合格的大学生,大学期间是不是有优异的成绩和一技之长?当然后面也讲到了,是不是有非常强烈的责任心,有与人沟通的能力?我准备了有3个多小时的内容,最后讲了一个半小时,不能再长了。

要感谢媒体对工大的关心、关注,对我们工大学子的支持,我讲完之后不少媒体发了一些报道。《科技日报》想了一个题目,“只要努力,人人都能成才”,把我讲第一课的背景提炼出来了,就是鼓励学生只要你努力就可以成才,我觉得也蛮符合我的想法的,我们要把所有的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人才,而不能讲我每年招3000学生,我把2900个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了,有100个不行。能考上大学的,根据学生自己的特长,都能够成才。所以说只要努力人人都能成才,它是带条件的。

《光明日报》用了另外一个标题, “理想--走向成功第一步”,也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我当时讲了一个大学要有理想,一个大学生更要有理想,如果没有理想不能够也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大学生。《中国教育报》的手机报也讲到了“树立远大理想,从容应对未来”,所以我想感谢媒体给我们的这种报道。

凤凰教育:我们作为媒体,应该报道高校的这种最新信息,提供给很多考生或者说家长朋友们一些有用的服务,这也是我们应该做的。我其实特别感兴趣,郭校长您提到了您给大学新生上一节课,这是在一系列的工作中的一部分。我听您刚才好像也说我们学校所有的中层干部,处长以上的干部,都要联系一个班,您能不能详细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提法是您要求他们这样做的吗?还是说很多处长也自发地希望和学生之间也有更多的交流?我知道我们的中层管理者都是非常忙碌的,他们有这个时间去跟学生之间加强联系吗?

郭广生:这个问题是一个大家可能看得出来的一些非常表面的问题。我觉得,实际上它背后隐藏着非常深刻的道理。乃至,我觉得非常重要的办学理念的问题,就是中层干部主要任务是管理,您为什么要去联系学生班?当然这个也是我过去经验中的一种借鉴,也不完全是一种创新。为什么我讲它隐藏着很重要的教育理念呢,这又回到了什么是大学,如何办大学的问题,我想大学正是有了我们一批一批的学生,它才叫大学,如果没有学生的话,你仅仅有很好的研究的理念,那你是研究院。

所以说大学有很多的任务,但是我觉得人才培养是学校最根本、最重要的任务,而且在这里我也想插一段,即使是研究型大学,有教学任务,有科研任务,包括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但是呢,人才培养是学校最根本的任务,在一个高水平的大学中有本科、有硕士、也有博士,应该说有基础教育,也有高端的。大家都觉得博士生可以给学校出更多的成果,但是我在这里仍然要讲,本科是学校的重中之重,是学校的立校之本,不管是教学型大学还是研究型大学,大家在讲你的教育质量的时候主要是看你的本科,所以我觉得,作为一个大学校长,怎么样能把我们的本科生培养成优秀的人才,是我们最主要的职责。

当然我从另外一方面讲,如果没有大学生也就没有校长,当然也就没有这些处长,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校长讲课,中层干部参与学生的管理,我想既是我们管理中的一个要求,也是我们办学理念要求我们所必须去做的一些事情。

这个措施推出之后,应该说我们有80多名的中层干部和所有的校领导,都联系了一个班级,我选择的是和我专业相关的环能学院的应用化学班。我们没有给中层干部太多的这种具体的工作、联系。大家都知道要加强联系,有的人加强联系一天联系好几次,有的人说加强联系一个月联系一次,所以我想这个联系是相对的。但我了解到我们很多中层干部都把自己作为了第二班主任或者是班主任,经常会听听他们的课,参加他们的班会,有的还参加他们一些课外活动等等。像我呢,开学初会参加他们的班会,他们有活动有总结的时候我去听一听。

所以通过这种方法,我想一方面确实拉近了学校领导、干部和学生之间的这种关系,大家知道原来校长很亲切。所以那天我问我的学生的时候,我说一年多了你们给我谈谈你们对学校哪一点给你们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有好几个同学就说我觉得校长很亲切,我觉得他是发自内心讲的。所以我想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还有一个也是我内心的一个,也算私心吧,也算推动工作的一个想法。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有很多问题,特别是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的呵护下,甚至在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全家的呵护下成长起来,优越感很强,受不了挫折。

但是到了大学,在这么一个大的集体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学习中的问题,原来我都是班里的尖子生,怎么我现在学习考不了第一名了呢?原来我觉得我的这种体育特长、艺术特长很优秀,我到了学校一比我怎么觉得不如别人了呢,原来我可能就觉得我很愿意参加一些其他的活动,可是现在大家在竞聘学生会主席的时候觉得我的表达能力比不上别人等等,学生会受到很多困惑,所以我们讲大学不光是要学习知识,更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的时期。

而这个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非常小的小概率事件可能会影响到他的发展。靠谁?学生不愿意找家长,不愿意找同学,有的任课老师经常上完课联系也不多。而他觉得我随时可以找到我们的联系人。比方说我们的宣传部长,他做过团委书记,联系一个班,学生就说我可不可以咨询他?这样的话就可以解决很多,同时在跟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会把学校没想到的地方,或者做的还不是特别好的地方,学生跟联系的这些中层干部及时提出来,可能学生一提出来他们很快就改进了。有的时候不是没有做,是没有意识到。

所以我想这帮我解决了很多问题,否则把问题积累了之后都要来找校长也不好解决了,我们最近也在对我们整个一年级的工作重新进行总结,评估哪些措施是有效的,我们需要继续坚持,哪些措施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从我们现在总结的情况来看,应该说中层干部联系学生班级是非常好的一个措施,还是要很好地坚持下去,否则的话对我们学生就不公平了。2012学生就说我们怎么就没有机会了。确实我们的中层干部的管理任务重,包括有的教授、院长,包括我工作也很忙,但是拿出一些时间来跟学生交流,我自己觉得也是非常值得的,也是必须去做的。

凤凰教育:那刚才郭校长也提到了,今年还是打算继续做好新生工作,一方面可能我们这些处长在2012年的时候又要带新的同学了,然后郭校长在9月份我们新生入学的时候肯定也会安排给新生再上第二堂课了吧?

郭广生:应该是这样的,我们现在对学生教育时,要求学生有规划,我想学校也要有规划。所以我们现在把学生的活动叫做“两节两晚会两典礼”。大家都知道,大学生文体活动非常非常的丰富,特别是北京工业大学,我们有三个艺术团,一个是交响乐团,一个是合唱团,一个是舞蹈团。我们去年提出来希望我们上半年作为学校大学生的文化节,我们集中来展示学校的文化建设,学生的文体活动。去年的文化节开幕式是在北京音乐厅,我们去年的闭幕式是在国家大剧院,所以应该说给学生也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然后下半年是学生科技节,北京工业大学非常重视大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设计了一系列的项目。我们去年,估计您也知道,拿到了挑战杯的特等奖,我们下半年是学生的科技节,把我们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分成两个部分,而且呢能够持续的去做。第二个呢,两个晚会,是新年晚会和我们的毕业生晚会,两个典礼就是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作为校长,什么时候能感受到是校长的,我觉得在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的时候你感觉到你是校长,你代表着学校,包括我们很快要进行的毕业典礼,我们要送走4000多毕业生,所以我想今年我们2012届新生来的时候,我一定还会给学生讲。

凤凰教育:我觉得这个也真的是我们北京工业大学非常非常有特色的一个特点吧,然后之前我们说到的很多关于郭校长的经历,您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些关于您求学方面的经历?因为我们都非常非常想知道,就是您当初是怎么走上了这条管理道路的,(因为化学是您的专业)您能不能详细给大家讲一讲这方面的经历?

郭广生:这个时间过得很快,我大学毕业马上就30年了,马上30年,是1979年上的大学,在山东大学化学系,1983年的本科毕业,所以到2013年就毕业30年,好遥远的事情,应该说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确实不像现在的大学生,或者不像现在的中学生知道那么多的信息,所以我们就考了一个分数就报了一个志愿,然后报了山东大学,最后录到了山东大学的电化学专业,在我的印象中1979年全国统考,化学是非常非常难的,我考的还非常好,在我们地区是前几名,所以我原来第一志愿也是在问别人,从我们周围农村出来的有当兵出去的,我就问学什么专业啊,他们说学轻工好,像自行车之类的,当时买自行车很难买,轻工好,我第一志愿好像报了一个工科院校,第二志愿报的山东大学。

当时我们在大学的时候也不像现在这么好的条件,每周给我们演一场电影就是在大操场,有一天无意之中我碰到一个老师,他问我是哪里的,我告诉给他,他说我是到你那录取的,我就问老师我怎么没录到第一志愿?他说那个时候考化学那么难,大家都没有报的,所以说能够拿到档案就可以,不像现在似的,我们非常规范,我们要电子填档,要根据你的一批投档什么的,当时在初期来讲,这种过程还是处在相对初级的阶段。我拿到入学通知书的时候问我的化学老师,我说电化学是搞什么的?

凤凰教育:是学什么的?

郭广生:当时老师告诉我现在一直记忆很深,他说你知道吗,1979年当时中国的卫星刚上天,中国卫星上天的时候你可能不知道了,中国卫星上天的时候唱的是《东方红》,他说你知道卫星上天唱的《东方红》,那就是搞电化学搞的,所以我想当时的卫星上天就和我们现在神九上天一样,让国人非常振奋。后来就在电化学学习,搞电池,像包括我们现在讲到的这种新能源啊,我想这是这个专业。

大学毕业之后我就直接读了研究生,因为成绩比较好嘛,所以我的研究生专业选的是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又属于化学中偏理论的,说好听是偏理论的,说不好听一点是最难的,因为他是物理化学顾名思义,他确实有很多物理的问题,来研究用物理的原理来解决化学的问题,而物理的基础又是数学,那是自己选择的方向,我的导师当时是系主任,他的专业领域是激光化学,又属于当时最先进学科的前沿,所以我想我一路走来求学的过程中也不能说最开始就有远大的目标,但是应该说最开始就选择了之后就能够一步一步的,扎扎实实的走到了现在。肯定你会讲学化学怎么会当了老师。

凤凰教育:我特别好奇。

郭广生:1986年研究生毕业,当时研究生非常少,在我的印象中现在我们每年全国招40万左右的研究生,当时研究生可能就招不到1万的学生,所以研究生毕业也非常好找工作,但是找工作去哪找不知道,所以通过我们老师的同学讲,你到中科院哪一个所···

凤凰教育:搞研究。

郭广生:对,北京的国家的环科院、感光所、化学所,什么石油化工研究院。我记得到北京跑了几个他们都愿意要,一看我专业一看成绩都很想要,再一个这种无意之中我导师的一个好朋友,在北京化工大学当教授,我去看他,因为我找完工作了我想拜访他,他就讲他说你搞激光化学,化工大学正要搞激光化学,当时还在化工部,说化工部要支持化工大学搞一个新的研究方向。这个教授推荐我,他说他们引进了一个学科带头人,你见一见他,我见了这个学科带头人,一个姓杨的教授,他一看我的成绩一看我的课程一看我的专业,他说打着灯笼都找不着,你一定要到我这边来,可是当时我已经被别的单位同意接收了。由于这种偶然的机会最终又选择了当时在化工学院,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觉得我想既有这种偶然的因素,但是我觉得还是有必然的选择,就是当时讲到的激光化学的自己的这种新的方向,也是想在这个方面做研究。

所以也不客气的讲,大家现在都知道纳米等等,我是最早做纳米材料的,我在80年代,1986、1987、1988年的时候采用激光法制备纳米的材料,应该说在中国做的是我们这个团队做的是最早的,在中国做的是最好的。到大学就回到了,总是要做点别的工作,所以就推荐说你要不要1987年让我做一个研究生的班,20多个人让我做他们的班主任兼辅导员,但是我自己的编制是专职的科研编制。

凤凰教育:对,学术方面。

郭广生:但是让我建实验室,这边说呢做一点公益活动,我说行,1987年20多人的一个班,他们入学有往届生也有应届生,他们往届生很多年龄比我还大,所以在和他们沟通的过程中我觉得是没有障碍的,年龄相近,然后呢又年轻经常在一起,所以我想和我们这些同学就成了很好的朋友,当然现在也非常自豪,我这个班的学生有的成为了大学校长,有的成为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有的成为了全国的人大代表,也有的成为了非常著名的企业家,还有在国外做教授的,我觉得他们发展的都很好。

做这项工作领导觉得你做的不错,所以不断的给你加一点任务,所以后来在学院里头就做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但主要还是做科研。

凤凰教育:还在做科研。

郭广生:后来呢又兼做管教学的副院长,在1997年的时候,30岁出头吧,当时就做教务处长,而当时一个重点大学的教务处长大多都是非常资深的教授,所以我自己觉得也压力很大,我觉得作为一个教务处长,怎么样抓好教学工作,怎么样把最先进的教育理念能够引入到学校,怎么样把最好的教材能够引入到学校,怎么样更好的通过一个政策的出台关注学生的成长,所以我是觉得呢这么一步一步的慢慢的,应该讲牺牲了自己的一些业务走到了管理的岗位。

凤凰教育:刚才郭校长也给我们分享了一下您自己求学的经历,我特别希望您能给大家分享一些,因为现在很多大学生可能他眼界非常开阔,尤其在我们北京工业大学也有很多对外交流的项目,他们视野已经比郭校长上学的那个时候开放好多了,他们可能更急于的希望能够做学校社团活动,或者能够参与国际交流的项目,比如做一些交换生或者说到咱们那个都柏林国际学院来进行学习。我听说很多学生在做学生工作的同时,或多或少都会在学业方面有所取舍,都会在自己的学术研究方面有一点点舍弃。面对这样的困惑,比如说就有一个学生站在您的面前说现在我向郭校长提问,我想面对这种取舍我应该怎么办?郭校长能不能给他们一些建议和意见?

郭广生:我是79年上的大学,在我们前面有77、78级,大家也知道77、78级呢是积累了十多年的非常优秀的人才进入到了大学,应该说他们在进入大学之后非常珍惜大学的学习生活,如饥似渴。我是应届生,不到16岁就上大学,所以老师就会经常讲看你们79级的比不上77、78,等到过了两年我读研究生时他们也在那里,别人又讲,看看人家77、78、79级,比你们强。我讲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经常会觉得下一代不如上一代,经常讲一代不如一代,会提出很多的担忧,那我自己作为一个大学教授我觉得这些大可不必。当时我们是三点一线,宿舍、食堂和教室,图书馆的资料也不是很多,参考书基本上没有,很多是翻译的讲义,那个时候根本不可能有电视,更没有网络。

凤凰教育:没有网络,对。

郭广生:所以在那种背景下,我想大家主要的是在通过课堂来获取知识,但是现在呢我们应该说,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是成长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他们除了在课堂上之外,在课外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等多种渠道可以获取知识,有人说现在的学生不如过去学生对学习的专注度高了,我倒是觉得现在的学生也非常可爱,他们知识面宽,反应灵敏,应该说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外语好、应对能力强、接受新生事物快等等这些都是优点。但是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现在有一些学生他不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课堂上,我觉得也是可以理解的。

至于你刚才讲到的,学生有很多的兴趣可以参与很多的活动,我讲一个观点。我是非常关注网上的新闻,特别是我们校园网上的新闻,我经常会跟宣传部的同志们沟通哪一些该上,哪一些应该从什么角度上。工业大学已经毕业了10多万优秀的毕业生,为了给我们在校的学生树立榜样,选择他们的师兄、师姐做了很多的访谈。

凤凰教育:太好了。

郭广生:我们讲,有一些优秀校友算不上杰出校友是因为这里不是根据他的职务高低,而是根据他在某一个领域的贡献来衡量的。最近的一个校园访谈讲到我们的一个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主设计师曹宗豪,他是北京地铁奥运支线总设计师,2009年10月被授予北京市轨道交通工程首席设计师称号。学生记者团去采访他的时候也问到了类似的问题,他也讲到了“万丈高楼平地起”,就是说楼盖再高关键的是要打好基础,所以我想对于现在大学生来讲,有很多机会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我觉得对大学生来讲是非常非常必要的,因为现在很多课堂的一些内容应该说随着科技的进步,他落后。

比方说金融危机经济上的一些事情,可能很快就会在网上大家就会去评论,但是要把它写到教材里头那要过很长的时间,所以说学生能够在课外获得更新、更前沿的知识。也有的学生会觉得我学这些基础东西有什么用啊,老师我学这个就业有用吗?经常会提这样的问题,所以他们经常也会去学一些更实用的技术,更有用的技巧,我觉得是必要的。但是前提还是讲要有些基础,就像我讲到这个校友讲到的,如果说你没有坚实的基础你不可能盖成高楼大厦。同样,我们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希望学生能成为创新人才,那创新人才一定是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过程中,具有非常深的基础知识,然后加上有非常丰富的实践活动才能够完成。

所以具体到您讲的学生选择,我想从两个方面讲。第一个方面就你的问题回答,怎么来处理好这个关系,我自己觉得学生在学校期间每一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打好基础。所以说要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积极参与跟自己专业,或者跟公益事业相关的一些实践的活动,通过理论和实践结合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为今后事业的发展打下基础。

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我想我们也要反思,我也经常反思为什么学生不愿意上这个老师的课,为什么这些学生不愿意学这个专业,我觉得也反映出来,就是我们的课程设置乃至我们的一些专业设置,不能很快的根据社会的发展作出调整。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觉得我们必须从专业结构调整和课程调整上有一个快速的反应机制,要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且现在大学生他不是一个目标,一万个大学生可能会有一万个想法。所以呢我们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够提出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培养方案,既要满足基本的要求,也要满足他个性的发展,只有满足学生个性发展之后,才能够在自己有兴趣的地方成长,能够去创新。所以我想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想既有学校要改进的地方,也有需要青年学子借鉴的地方。要先把基础知识学好,等到了工作岗位之后你发现基础没学好,再来补就很难了,但是其他的机会今后会有的是。

凤凰教育:会有很多。

郭广生:对。

凤凰教育:我觉得郭校长说的也特别有道理,那么现在是6月底,又有一批新的北京工业大学的毕业生马上就要从北京工业大学毕业了,9月份又会有一批新的年纪很小的高中生又从高中升入到大学了,那么在本期访谈接近尾声的时候,我们能不能特别荣幸的邀请到郭校长给这一些马上要离校,和这些马上要进校的这些毕业生和应届新生们说几句话?

郭广生:各位同学好,我还是要讲一个大学培养学生,我们具有非常好的课程体系,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一个学校的文化。所以学校非常重视学校的文化,而这种文化体现出他的特色,体现出他的品位,我非常欣赏北工大的校歌,北工大的校歌既给我们的青年学子展现了他们对未来的憧憬,也把校训融入到了校歌中,所以刚才主持人讲到的给我们的毕业生和我们的新生讲一句话,我想引用我们校歌中的一句话,就是“不息为体,永不停止每一个坚定的信念;日新为道,永远探索让心中从没有终点”。北工大的校歌体现了学校的校训。所以我想,让我们一起脚踏实地,共同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谢谢。

凤凰教育:好,我们也非常感谢郭校长,谢谢。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