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科与专业、学科专业与行业专业既相互依存,又不能相互替代,它们共同决定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学科专业知识是学科、专业和社会行业实践发展的科学基础,社会行业实践需要是学科、专业及其知识发展的不竭动力,提高认识和实践能力都是学科、专业及其知识发展的目标。高等教育的专业划分、设置和人才培养应该是学科知识标准和行业活动性质标准的结合,既满足学科发展及其对知识和人才的需要,又满足行业发展及其对人才和知识的需要。但中国高等教育过去的专业划分和设置基本以学科为本位和标准,轻视满足行业实践需要;重视学科专业、教育宏观实践和基本理论研究和教学,轻视满足行业专业需要和对教育教学实践服务;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教育、教师教育与注重鲤论和宏观研究的教育学学科教育关系模糊,学科教育、教师教育组织及其教师长期游离于教育学学科之外;以自然科学的科学化为评判标准评价教育科学和不能很好应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法形成有效指导教育实践的合理性教育理论而不断遭遇质疑;由于过分追求科学化、专门化和专业化,而远离大众生活,不能很好应用于大众生活教育,造成许多严重问题。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有不同的需求,教育学发展必须根据社会发展需求,适时调整、改造专业结构和相互关系,通过合理定位专业目标和优化专业结构、设置,持续强化学科专业与行业专业及其自身相互给予有力支持的关系,解决实然轨迹与普遍逻辑的矛盾,提高创新能力和教育质量,满足社会需求,促进教师教育、中小学教育等各层面教育的科学发展及其对教育学学科和专业的需求和支持。 关键词:教育学;学科专业;行业专业;专业改造;学科建设 教育学在近现代的发展中一直存在着质疑。之所以质疑是因为它存在许多不科学的层面,之所以发展是因为社会需要它,它在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而不断自我调整和改造。教育学改造包括许多层面,其中学科与专业改造具有关键性作用。学科及其专业与行业及其专业既相互依存,又不能相互替代,它们共同决定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学科及其专业决定教育培养专业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行业及其专业决定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质量和数量。学科、专业知识是学科、专业和行业实践发展的科学基础,行业实践需要是学科、专业及其知识发展的不竭动力,提高认识和实践能力都是学科、专业及其知识发展的目标。高等教育的专业划分、设置和人才培养应该是学科知识标准和行业活动性质标准的结合,既满足学科发展及其对知识和人才的需要,又满足行业发展及其对知识和人才的需要。中国高等教育过去以学科为本位和标准的专业划分和设置造成许多严重问题。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有不同需求,教育学发展必须根据社会发展需求,适时调整、改造专业结构和相互关系。当代中国社会和教育发展、变革对教育学发展中的改造、变革提出强烈要求。教育学必须通过合理定位专业目标和优化专业结构、设置,持续强化学科与行业、学科专业与行业专业及其自身相互给予有力支持的关系,解决近现代中国教育学发展实然轨迹与世界教育学发展普遍逻辑的矛盾,加强科学研究及其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创新能力和教育质量,满足社会需求,促进教师教育、中小学教育等各层面教育的科学发展;通过持续提升社会对教育学的强烈旺盛需求,赢得社会支持,体现自身价值,促进自身持续健康发展。 一、学科和专业的关系和分类 学科是科学知识的分类,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不同性质的学科有不同的知识体系、目标追求、教学和研究内容、方式和成果。行业是社会活动、劳动性质的分类和职业分工,不同的社会活动和劳动性质分为不同行业和职业,有不同的活动目标、方式、过程和成果。专业有行业专业和学科专业。学科专业从属学科知识体系,学科及其专业的目标是知识的发现、创新和培养专门人才,是以知识形态的成果服务于社会,通过培养各级各类专业人才促进社会发展。行业专业从属劳动性质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行业及其专业需求和分类也是学科及其专业分类、设置和发展的重要根据。学科知识是学科及其专业和行业及其专业的科学基础,国民经济和社会文明健康发展是学科及其专业和行业及其专业的最高目标和根本动力,学科专业和行业专业需求和分类共同决定高等教育专业分类和设置、结构、培养人才的目标和措施。学科及其专业决定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行业及其专业决定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质量和数量。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核心活动都是以社会分工、学科知识和专业结构三位一体的组织形态展开。 专业结构首先是专业分类和设置结构,然后是专业目标和课程体系结构等。专业结构的合理性首先是学科与行业关系的合理性,然后是学科专业结构与行业专业结构自身关系的合理性,再次是学科专业结构与行业专业结构相互结合和给力关系的合理性。促进学科与专业相互给力的实质和目标是,形成学科及其专业与行业及其专业等各层面相互持续紧密结合和给力的关系。高等教育发展.、如果只重视学科建设,轻视专业建设,使学科代替或脱离行业和学科专业、学科专业代替或脱离行业专业,不仅会削弱学科发展的专业知识基础,而且会使学科发展脱离社会及其行业需求依据和动力,成为为科学而科学的象牙塔知识体系。如果只重视社会需求,轻视学科及其专业建设和科学创新、知识积累和传播,使行业代替或脱离学科、行业专业代替或脱离学科专业,行业专业发展就会丧失科学知识和学科专业能力的依据和动力,沦为缺乏科学含量的一般职业。中国的研究生教育专业结构基本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核心、与行业专业分类缺乏联系的专业结构。以学科知识体系为基础、与行业专业分类紧密联系的专业性研究生教育刚刚起步,还存在许多问题。本科教育的专业分类和设置实际上是学科专业与行业专业的结合,但理论依据很不清晰。 中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于1984年首次发布,分别于1994年和2002年修订,2011年第三次修订。1994年国家统计局划分的行业有:农、林、牧、渔业,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地质勘查、水利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其他行业等16个。2002年的修订把教育,住宿和餐饮,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娱乐,国际组织从其他行业中划分出单列,比1994年增加4个行业。2011年的修订只是对2002年的划分作了个别微调,提前了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的排列次序,有: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等20个行业。 1992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共设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等五个门类、58个一级学科、573个二级学科、近6000个三级学科或专业。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和管理学等12个学科门类,89个一级学科,386种二级学科或专业。这种学科及其专业分类基本与行业及其专业分类没有关系,根本依据是学科知识体系。 为了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使研究生教育与行业及其专业紧密结合,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和试办工商管理硕士、工程建筑学学士和硕士、法律硕士、教育硕士、工程硕士以及临床医学硕士和博士等六种专业学位。此后专业学位教育迅速发展,到2011年,我国专业博士有,教育、口腔医学、兽医、临床医学和工程等5种。专业硕士有,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审计、法律、社会工作、警务、教育、体育、汉语国际教育、应用心理、艺术、翻译、新闻与传播、出版、文物与博物、建筑学、工程、城市规划、农业推广、兽医、风景园林、林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护理、药学、中药学、军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工程管理等39种。专业学士有建筑学1种。专业学位教育基本覆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干领域,目前,具有研究生专业学位授予权的培养单位509个,硕士授权点2679个,博士授权点66个,累计招生超过100万。原则上招收大学本科后有一定专门职业实践经验的人员,2009年个别专业开始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于1987年、1993年、1998年和2012年进行三次大规模调整。第一次修订后的专业种类由1300多种调减到671种。第二次修订后的学科门类有10个,管理学从属各学科门类,艺术学从属文学门类,专业种类为504种。第三次修订后的学科门类有11个,增加了管理学门类,专业类71个,专业种类由504种调减到249种。第四次修订后的学科门类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个,增加了艺术学门类,专业门类和种类增加到94个和469种①。 二、教育行业、学科和专业的分类 知识、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专门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对的。根据专门的层次可分为行业和学科、职业和专业以及专业方向。行业和学科是不同劳动、活动性质和知识体系相互区别和相同劳动、活动性质和知识体系相互联系的专门性,职业是相同行业不同活动和知识的专门性,专业是相同职业不同活动和知识的专门性,方向是相同专业不同活动和知识的专门性。 学科与行业并非完全对应,哲学、文学、数学、化学等各学科,不直接应用于其他行业就是科学研究行业,直接应用于各种专门活动就属不同行业。教育学应用于教育研究就是科学研究行业,应用于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等活动就是教育行业。教育行业包括许多专业,但是,正像哲学是一切科学之母一样,教育活动及其必备的教育学知识是连接和统合教育学科各专业和教育行业各专业的纽带和根本。教育学专业分类和设置究竟是以学科还是行业为依据,抑或以服务学科发展和社会及其教育行业发展两者为目的和依据的有机结合,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但发展势头是以服务学科发展和社会及其教育行业发展两者为目的和依据的有机结合。 (一)教育行业划分 1994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国家标准教育行业有,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其他教育五大类,有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中等专业学校、普通中学、农业和职业中学、技工学校、成人中等学校和工读学校,小学校、成人初等学校,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其他教育等13种专业。 2002年国家统计局发布《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其中国家标准教育行业有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其他教育五大类,有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中等专业教育、职业中学教育、技工学校教育和其他中等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职业技术培训、特殊教育和其他未列明的教育等13种专业。 2012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教育行业有,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和技能培训、教育辅助及其他教育等6大类职业,有学前教育,普通小学教育和成人小学教育,普通初中教育、职业初中教育、成人初中教育,普通高中教育、成人高中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体校及体育培训、文化艺术培训、教育辅助服务和其他未列明教育等17个专业。 (二)教育学学科专业与教育行业专业的区别 20世纪90年代前,中国研究生教育专业分类和设置完全以学科为根据。1992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教育学有教育史、教育学原理、教学论、德育原理、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比较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军事教育学、学前教育学、普通教育学(包括初等和中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特殊教育学和教育学其他学科等18个二级学科或专业。 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教育学类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和体育学。教育学一级学科包括,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比较教育学、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教育技术学等10个二级学科或专业。 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实行行业专业研究生教育。专业硕士和专业博士教育的专业就是根据行业专业分类设置的专业,是相对于学科专业而言的行业专业。据此把研究生教育划分为学科型和行业型比目前划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更合适。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议批准的教育专业硕士只有教育管理1个专业。2012年有教育管理、学科教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思政、语文、历史、英语、体育、音乐、美术)、现代教育技术、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科学与技术教育等近20个专业。2012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等6所部属师范大学开始招收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从2009年开始招收的首届免费师范本科生有80%左右将攻读各个专业的教育硕士。 200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2009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等15所学校开始招收教育博士,招生专业领域暂定为学校课程与教学、学生发展与教育、教育领导与管理三个领域。 (三)教育学本科专业分类是学科专业与行业专业的结合 199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教育学门类有教育学类、思想政治教育类和体育学类。教育学类包括教育学、幼儿教育、特殊教育、教育管理、教育技术学。 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教育学门类有,教育学类和体育学类。教育学类包括教育学、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教育技术学。 2004年和2008年教育部批准设置的目录外专业和试点专业教育学类有小学教育、艺术教育、人文教育、科学教育和言语听觉科学。职业技术教育类专业有农艺教育、园艺教育、特用作物教育、林木生产教育、特用动物教育、畜禽生产教育、水产养殖教育、应用生物教育、农业机械教育、农业建筑与环境控制教育、农产品储运与加工教育、农业经营管理教育、机械制造工艺教育、机械维修及检测技术教育、机电技术教育、电气技术教育、汽车维修工程教育、应用电子技术教育、制浆造纸工艺教育、印刷工艺教育、橡塑制品成型工艺教育、食品工艺教育、纺织工艺教育、染整工艺教育、化工工艺教育、化工分析与检测技术教育、建筑材料工程教育、建筑工程教育、服装设计与工艺教育、装潢设计与工艺教育、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烹任与营养教育、财务会计教育、文秘教育、市场营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管理等37个。 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教育学门类有教育学类、心理学类和体育学类。教育学类有教育学、科学教育、人文教育、教育技术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工学学位)、艺术教育(可授教育学、艺术学学位)、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特殊教育。其中林木生产教育、特用动物教育、农业机械教育、农业建筑与环境控制教育、制浆造纸工艺教育、印刷工艺教育、橡塑制品成型工艺教育、纺织工艺教育、染整工艺教育、化工工艺教育、化工分析与检测技术教育、建筑材料工程教育等12个目录外专业由于实际无布点而撤销。 三、教育学学科和专业的发展逻辑、轨迹和问题 逻辑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则和客观规律,或人应该遵循的事物发展的规则和客观规律,轨迹是物事发展的实际过程和结果。教育学的逻辑是教育学的理论思维规律,教育实践的逻辑是教育实践活动和教育发展的规律。教育学的逻辑还有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教育实践提升为教育理论的逻辑。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不仅应该是教育理论研究内容、方式与教育实践内容、方式的结合,而且首先应该是学科专业和行业专业层面的结合,是培养人才目标和类型的结合,然后才是教学、研究方式的结合。研究发现,中国现当代教育学学科和专业的发展轨迹与世界教育学学科、专业分类和设置发展的逻辑存在许多矛盾。 (一)在以研究和服务教学实践为核心基础上全面促进教育学学科和专业发展是世界教育学学科、专业分类和设置发展的逻辑,而重视学科专业、教育宏观实践和基本理论研究和教学,轻视行业专业、逐渐减少对教育教学实践服务则是现当代中国教育学发展的轨迹和存在的问题。 有人类就有教育,就有关于什么是教育、为什么教育、教育什么和怎么样教育等问题的认识和思考,但教育学成为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是从近代开始的。世界主要国家教育学学科和专业关系发展逻辑是从一种理论或学说到一门课程再到一个专业和学科,从主要为雄辩术和教学艺术或pedagogy,如古代昆体良的《雄辩术》、近现代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和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到在重视教育教学艺术基础上重视全面认识教育的education,如近现代杜威和布鲁纳等的著作和思想。突出行业专业分类和设置,以学科专业服务于行业专业是现代世界各国处理学科专业和行业专业关系、现代世界著名大学教育学院专业和课程设置的显著特征。二战后美国专业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授予硕士专业学位占硕士学位授予总数的55%以上。哈佛大学2001—2002年度授予学位总数为6791个,其中学术型36%,专业型64%。目前,在工商、教育、工程和护理等领域很多行业,硕士专业学位成为进入行业、个人发展提升的重要依据。英国的硕士和博士也都按研究型和专业型两个导向培养。2003年至2008年,每年授予的课程型研究生(Postgraduate taught)专业学位占授予研究生学位总数的比重平均为75%左右②。 重视学科专业分类和设置,轻视行业专业分类和设置是中国现代教育学科分类和设置的基本特点。本科、硕士、博士教育都主要是学术型,学校和课堂教育教学实践专业只是全部学科专业分类的几十分之一。1992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教育学类,教育学一级学科的18个二级学科,有十个以上是教育教学及其管理基本理论的学科和专业,只有教学论、普通教育学中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等五六个二级学科和专业可能包括学校和课堂教育教学实践的学科和专业,而事实上主要是教育教学及其管理基本理论的学科和专业。多年来,学科教学论的研究生教育对中小学教学实践研究和教师教学素质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教育学学科和专业中基本处于次要地位。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教育学一级学科有10个二级学科,只有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可能包括学科课程与教学论专业。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教育学类包括教育学、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教育技术学,基本没有学科课程与教学论专业。 为了改变这种状态,近年来,中国教育学本科专业目录和硕士教育都加大了行业专业教育比重。2011年教育部颁布修订后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教育学门类的教育学类专业把主要培养教育学基本理论研究和教学人才的教育学各个专业合并为一个专业,统称教育学,专门设置了培养学科教学专业人才的科学教育、人文教育、艺术教育等专业。硕士教育要求学科型和行业型结合,两者招生比例达到1:1。但这只是刚刚起步,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并未真正解决。 (二)教育学专业人才逐渐统一于教育学学科和专业是世界主要国家教育学发展的逻辑,而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教育、教师教育与注重理论和宏观研究的教育学学科教育关系模糊,学科教育、教师教育组织及其教师长期游离于教育学学科之外则是近现代中国教育学与教师教育关系发展的轨迹和存在的问题。 伟大的教育家之所以伟大不在于具有系统的教育学知识,而在于以独特的见识引领和推动教育实践的发展,为教育学知识体系奠基和领航。但一般人要成为合格和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必须掌握教育学基本知识。知识的分类和专业的专门都是相对的,任何学科都是以某种知识体系为核心由众多知识成分组成的知识体系,任何专业都是以某种知识体系和社会活动为核心由众多知识成分组成的专门活动和职业。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基本可分成四个层面:每个人都需要的公民知识、同一行业需要的行业公共知识、同一学科需要的学科知识、不同行业和专业需要的专业知识。人们在中小学和社会活动中学习的知识都是公民知识,所有行业专业人员在大学和其他专业和职业教育普通公共课教学中学习的知识是行业公共知识,在学科公共课教学中学习的知识是学科公共知识,在学科专业和行业专业教学中学习的知识是学科和行业专业知识。 教育行业的专业人才是以公民知识、行业和职业公共知识为基础,以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学专业知识为核心知识的专业人才。一个人缺乏数学、语文等学科专业知识就无法从事教师职业,成为合格教师;一个人缺乏教育教学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同样无法从事教师职业,成为合格教师。很难说数学、语文等学科知识和能力是教师的本体性或必要条件知识和能力,教育教学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和能力或充分条件知识和能力,教育知识没有充分必要条件知识。 学科、专业的设置不仅与知识的分类紧密联系,也与知识的来源途径有紧密关系。教师需要的学科知识无疑来源于学科教学,但教师的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究竟是来源于其他学科及其专业的教学和研究,还是教育学学科及其专业的教学和研究,世界各国有不同的安排。现当代世界主要国家的学科教育和教师教育都是分离的,教师教育是在学科教育本科后对有志于从事教师职业者的教育。从事教师教育和学科教学论的教师都属于教育学科和教育学院。世界各国的这种安排设置目的无疑是为了促进教育研究者、教师教育者和未来教师的学科专业的发展和教师教育专业的发展。但中国现当代学科教育和教师教育与教育学教育的关系长期模糊,由于担心学科教学论教师及其教育对象离开学科教育学院而影响其学科专业发展,而长期游离于教育学学科之外。这不仅致使许多从事学科教学论教学和研究的教师既没有中小学教学经历,又没有教育学学科和专业的经历和知识,学科专业水平难以与学科教育教师相比而在学科专业中被认可,教育学知识和研究水平难以与教育学专业教师相比而在教育学学科中被认可,而且制约着大学学科教学论教师和中小学教师乃至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最终结果是影响了各个层面教育的发展。 (三)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学发展的逻辑是持续促进教育发展的合理性,而以自然科学的科学化为评判标准评价教育科学,又不能很好应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法形成有效指导教育实践发展的合理性教育理论,因而不断遭遇质疑,这是近现代中国教育学发展的轨迹和存在的问题。 教育学归根结底是关于人的发展的学问。关于人的发展,虽然在历史上甚至现实中有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和教育决定论等不同认识,但重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则是现代人的基本态度和行为方式。想要登上月球就要了解月球,想要充分利用太阳的光辉就要认真认识太阳的本质和意义,想要重视教育、发展教育和做好教育工作就要认识教育、研究教育。近代以来,教育学虽然在不断发展壮大,但由于人们对科学涵义、价值的认识不同和教育学存在不科学或不完善的层面,因此,对教育学的科学性、专业性和实用性有许多不同质疑。学科和专业分类、设置和建设的核心是专业知识的创新和传播,最终是专业人的培养和发展。改造教育学,优化教育学专业结构必须对教育学知识的性质、价值、目标、形成的方式和评判的标准有科学的认识。 从广义说,人以科学态度和方式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等层面的系统认识就是科学或者科学研究,但不同学科又有不同认识。自然科学认为把人当作自然对象进行研究是科学的,但哲学社会科学和教育学认为这不科学,科学研究必须把人当作社会人研究。自然科学认为能实验、数量化和重复的研究方式是科学的,但哲学社会科学和教育学研究不仅许多不能实验、数量化和重复,而且认为即便如此也未必是科学的,定性和定量研究有效结合才是科学研究的科学方式。自古以来普遍认为,实事求是是科学研究的科学态度,其实实是求事也是科学研究的科学态度。科学研究既需要抽象、归纳,也需要假设、猜想、演绎,不仅要追求是什么和合规律性,而且要追求应该是什么和合目的性。包括教育学在内的所有哲学社会科学的直接目的不仅是认识、知识、理论的科学化,也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有效结合的合理性。 教育学能否归属科学范畴和是否达到科学水平是两个不同概念。教育学属于科学范畴不等于已经达到科学水平。研究对象、知识或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是构成学科及其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研究是以科学态度和方式对教育存在的系统认识,不仅具有确定的对象和任务,也具有科学方法。所有科学的直接目的都是认识、知识、理论的科学化,终极目标都是社会和人的发展。任何科学的科学化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没有天生为科学的科学。教育学是关于培养人和教育发展、教育活动的系统知识和科学化、合理性学问,终极目标是培养人、人的发展和教育实践的发展。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存在,教育活动与自然和社会的经济、政治等都有紧密关系,是比世界上其他活动复杂许多倍的复杂活动。教育学的科学化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绝不是一劳永逸的科学化后再促进教育发展,而是在不断促进教育发展中不断科学化的,事实上自古以来人类积累的丰富教育学知识对教育实践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以自然科学的简单标准评价和怀疑教育学的科学性,认为它不科学;以恨铁不成钢或自暴自弃心态怀疑教育学的科学性,认为它已经或正在走向终结③,不仅会损害教育学的发展,也会影响教育发展,祸及子孙后代。 任何知识都有专业知识与大众知识、科学和学术知识与实用知识和技术之分。大众知识是大众在社会生活中积累和需要的知识,是对事物某些层面的认识。专业知识是正在和准备从事专门职业的专业人才在专门的教育、研究和实践中掌握和需要的知识,是对事物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科学和学术研究的根本目的是发现和发明全面系统的认识和知识,把先进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实际变成实用知识和技术也是重要目的。但从生活需要到科学创新再到实际应用,不仅并非立竿见影,而且重大科学创新和实用性转化需要较长时间,甚至投入毕生精力和几代人的努力,也可能需要长期远离实践。教育研究和教育学知识同样如此,实用是重要目的,但全面提高教育专业人才和普通大众的教育素质则是全面目的。以大众认识和知识代替专业认识和知识对教育发展造成的损失在历史和现实中都屡见不鲜。把教育学仅仅看成实用学科,把教师教育简单化为教师技能训练,不仅会使教育学专业人才工匠化,而且也是应试教育等一切急功近利教育的根源。 (四)始终与大众生活紧密结合是教育学发展的本然逻辑,而由于过分追求科学化、专门化和专业化,逐渐远离大众生活则是近现代中国教育学发展的轨迹和存在的问题。 教育对象虽然包括所有人,但主要是有较多经验的人对经验较少的青少年的教育,所以,教育学知识主要是指导、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知识。教育学课程主要是为将来专门从事教育行业的学生和正在从事教育职业的专业人才开设的课程。教育主要是对他人的教育,但自我教育也是重要组成部分,无论男女老幼,任何人的自我教育别人都不能代替,大学生还面临着成家立业教育子女的问题,所以在中小学和非教育学专业的大学教育中,通过其他课程渗透教育学知识甚至专门开设教育学课程很有必要。不仅如此,所有人通过学习教育学知识了解古今中外教育发展也很有必要。然而近现代以来,教育学发展越来越专门化和专业化,越来越远离大众生活,不仅在大众读物中教育学知识越来越少,甚至很多中小学教师不知教育学及其学科、专业为何物。远离大众化的专业化就是远离和拒绝社会广泛需求和支持的专业化,这不是科学的专业化。为了实现科学的专业化,现当代中国教育学发展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好专业化与大众化的关系。 古代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修身养性,四书五经等高级读物不必说,就是《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神童诗》等蒙童读物也无不渗透大量教育学知识。《三字经》前几段全部都是有关教育问题的叙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苟季和,有义方。教八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89个字把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弟子规》写道:“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夸,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自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神童诗》共六十一篇,有十四篇是劝学的。一至五篇分别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中空。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古代社会重视教育学知识传播的态度和方式现当代社会无法比拟,现当代社会很有必要学习古代人重视教育学知识的态度和传播教育学知识的方式。 四、当代中国教育学专业改造和学科建设的实践策略 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有不同的需求,当代中国社会和教育发展、变革对教育学学科和专业化发展中的改造、变革提出强烈要求。教育学必须通过合理定位专业目标和优化专业结构和设置,持续强化学科与行业、学科专业与行业专业及其自身各专业相互给予有力支持的关系,解决近现代中国教育学发展实然轨迹与世界教育学发展普遍逻辑的矛盾,加强科学研究及其与社会实践、教育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科及其专业创新能力和教育质量,满足社会及其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促进教师教育、中小学教育等各层面教育的科学发展。社会需要是科学和学科及其专业发展的根源,教育学必须通过提升社会及其教育行业对教育学知识的持续强烈旺盛需要,赢得社会支持,体现自身的价值,促进自身的持续发展。 (一)全面认识教育学发展普遍逻辑,着力解决教育学长期形成的关键问题 教育学改造包括许多层面,其中学科与专业改造具有关键性作用。教育学学科与教育行业、教育学学科专业与教育行业专业及其自身各专业能否形成持续紧密结合和相互给力关系,不仅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的问题,而且是教育理论和实践与社会实践、教育行业结合的问题。中国近现代教育学学科专业和教育行业专业关系发展轨迹、教育学专业人才组织轨迹、教育学评判轨迹和教育学普及轨迹不仅与近现代世界教育学发展逻辑和中国古代教育学发展逻辑存在矛盾,也不能适应中国现当代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这既有教育学及其依存的社会发展不同阶段对教育的需要等原因,也有人们对教育学发展逻辑认识不够的原因。无论何种原因,当代中国的教育学必须根据社会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重大变革和改造,必须全面深刻认识近现代世界教育学发展的普遍规律,解决近现代中国教育学发展实然轨迹与世界教育学发展普遍逻辑的矛盾问题。 (二)调整和优化学科和专业结构,不断加强教育学学科和教育行业专业相互给力关系 教育学学科知识是教育学学科及其专业和教育行业及其专业发展的科学基础,但创新和传播教育学知识的教育学学科及其专业不仅是教育行业众多专业中的一个专业,而且是以促进教育行业发展为终极目标和最高评价标准的。教育学专业是学科专业与行业专业结合的专业,其结构是教育学学科知识及其创新、传播与教育行业实践、知识应用相结合的、共同决定的专业结构。合理定位专业目标和优化专业设置的原则是根据学科及其专业需求和行业及其专业需求确定专业种类和结构,根据学科及其专业创新水平与其促进行业及其专业发展的效果水平评判学科及其专业水平,根据学科及其专业创新成果在行业及其专业中的应用和推广水平评判行业及其专业水平。 教育行业包括教育研究和教育教学活动等各层面的职业和专业。教师职业和专业包括高等、中等、初等和学前幼儿教师等职业及其数学、语文教育和科学、人文教育等专业,各级各类教育管理职业和专业。教育行业还包括教育政策、知识和技术咨询,教材课本编审出版,教育技术和信息服务,教育教学设施服务,教育培训和辅导等专业。数学、化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和哲学、文学等社会科学,从学科角度讲,是一级、二级学科及其专业。从行业角度讲,它们本身不是行业,只是学科研究行业中的一个学科或专业、方向。而数学、语文和科学、人文等教学教育则是教育行业的核心或主体专业。教育学学科及其专业绝对不应自我封闭在不解决任何教育教学具体问题、当然也是任何从事教育行业的人都需要的一般知识的教学和研究中作茧自缚,应该加强行业专业需求的专业设置和应用性人才培养,加强一般知识在学科教学和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推广应用,由主要培养教授教育学的教师和教育科研才人转化为同时重视培养教授教育学的教师和教育科研才人与培养掌握学科知识、教育知识、有较高教学和研究能力的中小学和大学教师的目标和数量定位上来;应以教育行业主体专业为核心,通过全方位加强学科和专业建设为社会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满足和引导社会需求,赢得社会支持,体现自身价值,促进自身发展。 (三)优化教师队伍组织结构,持续提高教育学专业教师教学和科研整体能力 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教师教育、中小学和大学教育教学的教师都归属教育行业,都应有教育学的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也都应归属于教育学专业组织。学科教学论教育、教师教育与教育学学科及其专业关系模糊,其组织及其教师长期游离于教育学学科之外是传统师范教育的产物。 教师教育本科以上高学历化、综合化、开放性和一体化既是世界各国教师教育发展的逻辑,也是中国教师教育发展趋势和师范大学的诉求。这种发展趋向标志着各层面的教师原来完全或主要由师范教育来培养变为师范大学和综合大学共同培养,教师教育和教师入职学历的最低起点是大学本科,教师职后培训成为教师教育的重要任务。这要求师范大学由原来培养教师的唯一职能转变为教师教育和综合教育的两种职能,使教师教育成为一个重要部分和主要特色。这也要求师范大学的教育学学科、教师教育与学科教育的学科建设、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过程逐步分离,各学科学院集中力量做好各学科教育工作,由教育学院等机构代替原来师范大学职能集中力量做好教师教育工作。这还要求教育学学科及其专业教师组织有相适应的新的安排,通过优化教师队伍组织结构,持续提高教育学专业教师教学和科研整体能力。 教育学专业人才究竟采取何种安排和编制更利于教师、学生发展和教师教育、教育研究,理论和实践的证明都很有限,只能根据世界主要国家的经验,从两利取其重和两害取其轻来评判和选择。鉴于历史原因和现阶段的各种矛盾,中国教育学学科和专业教师的统一组织安排和编制的最佳选择和合理进程是以教育学院为核心,积极主动而不是拖延迟缓和无奈地逐步实现最终目标。 (四)改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加强科学研究及其与实践结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专业教师是高等教育专业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促进教育学学科及其专业与教育行业及其专业的相互结合和给力,必须落实到课程设宣和教学方式,重视教育基本理论和宏观问题的教学和研究与学科教学和学校发展等微观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教学和研究的紧密结合,努力全面和持续提高教育学专业人才,特别是教育行业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教育学学科和专业包括教师教育专业,又不等于教师教育专业,更不等于教师技能训练。教育学专业教育必须在全面掌握扎实知识的基础上,根据专业要求加强教育科学研究。面向实践的教育研究和各层面的教师教育教学都必须深入学校教育实践和课堂教学一线,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加强针对性和实践环节,根据本科和研究生教学、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等不同层面的对象、目标和需求,形成相应内容和方式的有效教学,改变教育学教学千篇一律和学术化、肤浅化倾向。 (五)加强教育学知识的普及,不断提高全民教育素质 教育素质是教育人、培养人的素质,包括重视教育、奉献教育和支持教育的精神,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促进教育发展的理论知识和能力与实践知识和能力,有效教学和学习的理论知识和能力与实践知识和能力。促进教育学学科专业与教育行业专业相互结合和给力,既要加强教育研究,提高专业人才的教育素质,也要大力普及和推广应用教育学知识,提高全民的教育素质。 注释: ①国际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等资料均来自百度搜索:http://www.baidu.com,以下同。 ②谢桂华:《专业学位:为高层次应用人才奠基》,《中国教育报》1998年11月12日;杨玉良.国务院学位办主任、中科院院士杨玉良就硕士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答记者问,教育部网站:http://www.sina.com.cn,2009-3-3。 ③吴钢:《论教育学的终结》,《教育研究》,1995年第7期;郑金州:《教育学终结了吗》,《教育研究》,1996年第3期;周浩波:《论教育学的命运》,《教育研究》,1997年第2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