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陈雨露
以学生为主的校庆把我“解放”出来
凤凰网教育:作为校长,在校庆中会有很多事情需要操办,能不能分享一下人民大学举办此次校庆的管理经验?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新校庆作为校长来讲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是得到了解放的,因为原来的校庆模式,校长需要做原创,校长还要做全校的动员,还要去邀请各路的贵宾,是非常累的。
这次校庆之所以能够得到解放,它的创意是来自于我们的师生和校友,组织也是我们在校的学生为主,他们在全体发动,主动地在组织,同时邀请校友回来,也是在校同学“一对一”的邀请,作为校长来讲,最核心的作用就是做好一个助推者,做好一个推手。
作为我来讲,就是发现亮点,提升亮点,来助推我们新的校庆模式,在我们同学为核心为主体的情况下达到一个最佳的效果。
我的使命是造就一批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
凤凰网教育:人过生日会许愿,那么在人大迎来75岁生日之际,您对人大有什么愿望?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我个人的愿望其实也代表了现在人民大学的使命,也是人民大学的共同认识,现在已经形成了共同的意志,那就是聚精会神的努力地去造就一大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杰出人才,这样的一个心愿,一方面体现了我们75周年校庆的核心理念,也是体现了我们国家战略对人才的时代要求,同时也是学生,学生家长、整个社会对大学的期待。
75周年校庆既是我们的一个起点,也是我们的一个宣誓,要让这样的一个目标,要尽快的在我们手里面能够付诸实施,尽快的实现。
让学术服务于百姓在过去我们做的不够好
凤凰网教育:在此次75周年校庆当中有一大活动体系是公益校庆,其中百名学者走进社区活动引起了社会很大关注,如何确定此主题的?如何想到让这些在百姓看来深居校园的学者走到社区百姓身边去作讲座?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百名学者进社区公益讲座是我们这次校庆中一个重要项目,但是在我们看来,这并不是一项创新,这本来就应该是大学应有的办学方针和学术传统,让理论联系实际,让学术服务于百姓。
这一点本来就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只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做的不够好,这项传统要尽快的给恢复起来。特别是这些百姓比较关心的话题,与百姓生活比较紧密的学科,更应该去这样做。
像昨天新闻学院的赵启正院长讲了中国的公共外交问题,实际上是我们很多普通群众很关心的话题,这些大学者用深入浅出的方式来做讲座,一方面从形式上讲得更清楚,把一些话能够从理论上阐述出它的逻辑,在这个过程中,也让百姓更加理解我们中央的方针和中央的政策,作为学者来讲,学问的一部分就是要服务于我们国家改革的主题的参与者,就是我们最基本的群众。
希望校庆经费由校友和社会捐赠解决
凤凰网教育:在资金的问题上,请问目前的校庆资金运作情况如何?上周有校友向人大捐赠了2亿元人民币,这笔钱会不会用到校庆上?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人民大学75周年校庆因为不再举办庆祝大会,费用就少了很多。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想完成全部由校友和社会捐赠来解决校庆经费,依然还是有很大的压力。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70%左右,还有30%的缺口大家都在共同努力,既然我们都已经承诺,就必须要做到。
我们年轻的杰出校友裘国根捐赠了两亿元,这是中国高校里面接受捐赠里最高金额之一。这个金额是一次性到位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是最大金额最高的,它不是分期到位的。这些校友对学校的办学成就,对学校的人民满意、世界一流的目办学标,人民大学以服务于人民为最高理想这些理念高度的认同,他们愿意把自己成就的一部分贡献给母校,支持母校的发展和腾飞。裘国根校友捐赠的两亿元,我们已经有其他的安排,这些安排就是放在人民大学下一步五大发展战略重点上,既包括硬件,也包括我们如何落实人才培养的路线图如何支持人民大学的智库建设等等这些方面,所以不直接用在这次的校庆经费上。
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的资金来自于吴玉章基金会的专项基金,这项基金也是由社会捐赠资金来形成的,由一家民营企业方大公司来捐赠的,尽管方大公司的董事长不是人民大学的校友,但是他对人民大学了解很多,也非常愿意支持人民大学的下一步发展,我们都非常感动,他的资金都用于吴玉章人文社科终身成就奖的颁奖。
回归大学本位的校庆在校生是校庆的主人
凤凰网教育:在这次校庆当中,人大的在校学生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10月3号将迎来中国人民大学75周年校庆,这次校庆我们做了一点变化,原来的传统校庆的庆祝大会取消了,变成了一个公益校庆、学术校庆和你我共同参与的校庆。这样一个理念的变化,主要想让校庆充分体现学生和学术是大学的原点,育人是大学的本质,我们将要倡导推动实现一个回归大学本位的校庆。
既然如此,我们就得真正的以教书育人的中心为本位,在校学生就成了这次新校庆的中心。具体来说,他们是这次校庆的主人,他们本身也是一个领悟者。这次校庆无论是公益校庆还是学术校庆,还是老师、学生、校友都共同参与的校庆,很多项目都是来源于在校同学。比方说,在校学生提出来,学校能不能批准他们组织一次义卖,让老师和学生家长们捐出纪念品,捐出物品,他们来组织义卖,同时让人大校友和朋友们来购买式的捐赠,把关爱师生基金做大,让遇到困难的老师和同学得到及时的救助。
这样的一个提议迅速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学校给与了全力的支持,作为校庆的一个重要活动,并作为公益校庆的核心活动之一,全校动起来帮助青年志愿者协会实现这样一个愿望。目前为止,我们的关爱师生基金经过了义卖、拍卖之后,已经由原来的几十万达到了现在的几千万这样一个大的规模。它的重要性在于,让老师、校友和在校学生通过这样活动,都献出了爱心,团结有爱,这样的一种爱心的教育,让在校学生在担当主人和组织活动中已经起到了育人作用,类似这样的活动还很多。
校庆组织的四大重点活动,都是来源于在校学生们和校友们的提议,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们不仅是创意者,同时还是组织者,还组织了“一对一”,在校学生组成了2600个小组,面对人民大学将近20万校友毕业生,广泛发出邀请,邀请校庆返校,参与到他们组织的各种活动中来。
尽管有些校友因为国庆有各种各样的安排,不能返校,但他们接到学生们“一对一”的邀请,也非常感动,这都是一个大学办学的情感支持,和一个大资源的支撑,在此过程之中,在校学生发挥了一个中心的作用,他们是主体,他们也是受到自我教育的主体。
凤凰网教育:在校庆的活动中,有很多fashion的字眼,比如草坪餐会、露天电影、电子音乐会、Party模式等,这些活动的创意是如何提出,进而实施的呢?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这次校庆的核心要达到的目的是全校上下通过这次校庆让大家聚精会神的回到育人这样一个本职工作上来,所以这个工作当中,我们正在描绘人民大学的人才培养新的路线图。这个新的路线图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新理念就是课堂外教育和第一课堂同等重要,因为要全方位的育人,光靠在课堂上是不够的,在课堂外的教育里面,怎么能够按照一个人的成长规律,设计各种各样的平台,让我们的同学在参与这些课堂外的活动中得到培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人民大学的学生社团中,学生的自组织是五彩纷呈的,这里面有很多寓教育于娱乐的过程,比方说,他们的艺术素养,艺术素养作为一个人的素质当中,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学校要鼓励,让他们充分展示,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同时我们也有中华服饰大赛展示,都涉及到在活动当中去理解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学校也要给与鼓励。学生话剧社联合若干个学生社团,由教授们编剧,自己自导自演了一个哲学话剧叫《苏格拉底》,演得非常好,很多艺术家看了之后觉得非常感慨,也觉得大学同学演这种学术话剧更加自然,更加具有魅力,他们自己在这过程当中也是深受教育,他们在演《苏格拉底》一方面全身心投入理解,一方面也通透理解了哲学第一课堂里所讲的西方民主的先进性和局限性,这些活动在校庆中都是给与鼓励和支持的。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这次校庆当中,若干个舞台都是同学在展示,实际上就是我们在落实新的人才培养路线图。
我属马 当人大的校长就是“小马拉大车”
凤凰网教育:陈校长是我国目前最年轻的部属高校校长之一,一路走来是经历了很多感慨的事,在此能不能给广大有志于从事教育事业的青年一些宝贵的经验或者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我出生于1966年,属相是马,我经常说,担任人民大学这样一所神圣的名校的校长,是名符其实的“小马拉大车”,所以我非常感谢组织上对我的信任,感谢我们学校师生对我的鼓励和支持。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自己有时想,为什么自己能够在教育的岗位上,在教学的岗位上,在教育管理的岗位上,还能做出一些事情,其实最大的体会就是,一个人做事情一定要去做自己热爱做的事情,它就能够事半功倍,我想,在过去的20多年,从1989年开始,这些教学、教育管理工作中,我充分体会到了这一点,也在作为一个教师,作为一个教育管理岗位的工作者感受到了很大的快乐,自己虽然辛苦,但是自己得到的其实更多。
凤凰网教育:非常感谢陈校长能够接受凤凰网教育频道的专访,我们也非常期待中国人民大学能够给我们呈现一个精彩纷呈的校庆盛典!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谢谢!
(凤凰网教育 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