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

当前位置: > 高教新闻 > 省内 >
长春大学刘海涵等获“2011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称号
时间:2012-04-30 10:16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唐景莉 沈大雷 点击:
他们身处平凡的岗位,却在始终如一地默默书写着无悔的人生,他们的名字叫辅导员。在大学生成长的青春岁月里,他们是一群默默的摆渡人。今天上午,“2011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江苏省镇江市举行。

为青春摆渡 为人生导航

2011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颁奖

  本报镇江4月27日讯(记者 唐景莉 沈大雷)他们身处平凡的岗位,却在始终如一地默默书写着无悔的人生,他们的名字叫辅导员。在大学生成长的青春岁月里,他们是一群默默的摆渡人。今天上午,“2011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江苏省镇江市举行。

  这10名辅导员年度人物是:以春风化雨般的关爱和热情,铺就残疾大学生成才之路的长春大学辅导员刘海涵。用无私与和善、耐心与智慧,引导一批又一批学生走出无声世界阴影的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黄珏。主动放弃保研机会,7年摸爬滚打在学生工作一线的哈尔滨工业大学辅导员董霖。下寝室、到教室,为困难学生免去后顾之忧的西藏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次仁央宗。15年如一日,将民族团结传递给每个学生的内蒙古农业大学辅导员韩瑞平。像母亲一样,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感情倾注在青年学子身上的清华大学辅导员彭凌。努力探索辅导员专业化成长之路,将“育人”和“育己”相结合的安庆师范学院辅导员华秀梅。利用新媒体出色履行师者使命,所创建的“金大团”团队博客访问量突破70万人次的湖南大学辅导员王莎。学医10年却最终选择当一名辅导员,如雾海中的航标灯指引着每名学生的复旦大学辅导员韩秀引。被90后学生亲切地称为“猫哥”,了解学生生活中点滴细节的天津大学辅导员柳丰林。

  据了解,“2011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指导,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中国教育报共同主办。本次评选活动共收到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640多名辅导员的报名材料,共评选出“2011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10名,提名奖40名,入围奖150名。

  《中国教育报》2012年4月28日第1版

 


 

用爱扬起特教事业的帆,载着学生的梦想远航

——长春大学辅导员刘海涵事迹材料

  一、个人简历

  刘海涵,女,中共党员,1971年5月生,2003年参加辅导员工作,现担任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学生辅导员。2011年所带听障学生共500名(08、09、10、11级4个年级24个班)。

  二、获奖情况

  2008年,长春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2009年,长春大学“学团风先进个人”。

  2010年,教育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授予“全国特殊教育园丁奖”

  2011年,吉林省“优秀共产党员”、吉林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标兵”、 长春市“师德标兵”、长春大学“巾帼建功”先进个人、长春大学优秀辅导员。

  2012年,吉林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长春市高校十佳辅导员

  三、工作情况

  刘海涵,一个普通的名字,在长春大学聋人学生的世界里,这个名字就是一个爱的符号,这符号代表尽责的老师,代表慈爱的母亲…在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大厅里,三名聋生在舞台上对着刘海涵发自肺腑地喊出“妈妈!我爱你!”,只是一个简单的称呼,但学生们却用尽全身力量去呼唤,含糊的语音表达了内心清晰的感情,震撼了全国亿万观众,也感动了从事残疾人工作的每一个人。这就是爱,是无声的爱,无限的爱,点点滴滴,汇成爱的长河。

  一、以沟通为纽带,以信任为基石,做学生最贴心的好老师、好妈妈、好朋友。

  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承载着国家、社会、家长的嘱托。特别是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学院听障学生的辅导员,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9年前,她由一名医务工作者转行做了辅导员,面对角色的转变,让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听障学生是个有着较强排外性的群体,交流上存在着障碍,不要说思想教育了,就是聊家常都无从“说”起,治疗身体的疾病容易,但是要走入他们的精神世界却很难。

  1.无声无息,架起手语沟通的桥梁

  辅导员就是要走进学生的内心,建立心与心的沟通。而沟通,首先要从交流开始。面对这些残障学生,她不知道如何表达内心的感受,不知道如何了解学生的想法。每一次与学生面对面的接触,迎来的目光都是陌生而遥远的,不知道学生们在想什么,最需要些什么。刘海涵暗下决心,一定要融入这个群体,必须让他们的语言也成为自己的语言。手语是这个世界里最好的表达方式,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沟通方法。然而,像任何一种语言一样,已过而立之年的她错过了学习的最佳年龄。别看刘老师对学生非常宽容,但对自己却很严格,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手语,她一方面从图书馆、资料室借阅大量的手语书籍,掌握手语的基本理论和要领;一方面不放弃每次和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她拜学生为师,她知道要想成为合格的老师,首先要成为合格的学生。300多个日夜的努力没有白费,一年后,她成了为数不多的可以和学生自由沟通的老师。慢慢地,学生发现,身边多了这样一位老师,她能准确地读出自己的内心,哪怕是最细微的情感,和这位老师也能自由沟通。这种在异乡遇到亲人的感觉让学生无论大事小情,无论白天黑夜,遇到事情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刘海涵老师这个心中最值得信赖的朋友。刘老师的“第一时间”总是留给学生的,这也注定了她大部分时间都被学生占据。尽管对家庭、对儿子她总是怀有愧疚,但是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告诉她,学生们更需要她,无论多难也一定要坚持下去。

  2.无微不至,献出慈母般的温暖

  艺术设计2005级有一名学生叫杨翠,父母和弟弟都是聋人,家庭没有经济来源,全靠社会救济。特殊的家庭环境使她具有自卑胆怯和坚强刚毅的双重性格,如何引导她,显得至关重要。杨翠到大学报到的第一天,就被入学费用的问题难住了,眼泪大滴的落在地上,也刺痛着刘海涵的心。刘海涵全面了解情况后,向学院领导作了汇报,在学校的支持帮助下,刘老师帮助杨翠通过“绿色通道”办理了入学手续 ,又帮着她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助学金,解除了她的后顾之忧。在以后的接触中,刘海涵常常观察这个学生,发现她学习刻苦、成绩优秀、聪明懂事,于是尝试着让她做了班长。杨翠敢做敢当、坦率直爽的性格有时也给自己的工作带来一定的困扰,班级里一些同学和她产生了矛盾。杨翠受了委屈不敢说,经常躲起来偷偷哭泣。刘海涵发现以后,就耐心地教她与同学相处的方式,和她一起摸索管理班级的好方法。一次,杨翠为了学生会的工作,把借来的相机弄丢了,这么一大笔的损失对于杨翠来讲简直就是祸从天降,刘海涵老师背着家里人替她赔偿了4000多元钱。一言一语的叮咛,一点一滴的关心,让这个远离家乡的女孩子逐渐坚强、成熟起来,杨翠先后担任班长、院学生会主席。更让刘海涵老师感到欣慰的是她有了一颗自信、感恩的心。杨翠将每月节省下来的勤工俭学补助,一部分给弟弟当学费,一部分购买生活用品送给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在学习之余,她还在学校周边担任义务手语教师,义务教手语长达2年多的时间。她获得了长春市五四青年奖章,“吉林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荣誉称号。2008年,杨翠姥姥去世,临终前老人家再三嘱咐她:“一定要听刘老师的话,只要有老师在我就可以放心的走了。”

  二、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提升技能、树立信心

  1.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提升学生实践技能

  2008年,杨翠毕业前和刘老师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她想带动同学们一起就业,刘老师听到以后立即和学院领导汇报,接洽省市残联的领导,在学校的积极支持和社会各界的扶持下,杨翠带领20余名聋人学生成立了“光音之翼”动漫传媒有限公司,开创了聋人在动漫领域创业的先河。

  艺术设计系2006级学生殷士静,聪明、开朗,善于思考,喜爱动画制作,同时她是个贪玩的小姑娘,喜欢旅游和摄影。刘老师发现她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发挥她的特长,建议她做学生会主席,一个学期下来,殷士静把学生会管理的很有特色,鉴于她对动画的爱好,利用她的特长,刘老师尝试着让她参与动画的制作,这激发了殷士静的科技创新意识,她主持的《基于儿童三维音像制品的研发》的科研课题获得了全国第六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同年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

  艺术设计2008级学生周璇,来自湖北的女孩,又瘦又小,弱不禁风的样子,走入大学校门以后,刘老师多次与她谈心,及时解决她生活上和学习上的困难,鼓励她多参加社会活动。一个学期以后,周璇就像羽翼丰满的小鹰,翱翔天空,先后获得国家奖学金、校十佳学生干部、校级优秀学生等多项荣誉,同时周璇还积极参加聋人女子篮球队、舞蹈队、乒乓球队,还代表学校参加了残奥会开幕式的舞蹈表演。2010年,周璇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周璇获得了“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

  2.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树立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自信心

  聋生肢体语言丰富,擅长表演、运动,针对这一特点,刘海涵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文体活动。几年来,她的学生表演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奖励,2005年,聋人舞蹈《绿野》获得全国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2009年,话剧小品《生命誓言》获得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2012年,盲生小合唱《游击队之歌》获得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2011年,在吉林省第一届残疾人运动会上,由特教学院残疾学生组成的长春大学代表队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

  三、师生间日益增长的亲情无法割舍,和学生同进步、共成长

  每一次带学生外出比赛,最忙碌的都是刘老师。她不仅要做好指导,还要照顾好学生。2008年2月,刘海涵带学生去南京参加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就在返校的前一天晚上,有一名同学来敲刘老师的房门,说自己不舒服,刘海涵马上借来体温计一量39度,她把学生扶进房间躺下,并告诉学生要去买药,学生拉着她的衣角打着手势说:“不要去太晚了,明天我就会好了”,刘海涵告诉说他:“不行,你必须要服药才会好”。这时已经是夜里12点多钟了,刘海涵顾不上太多,马上出门,一连跑了几家药店,买药帮他服下,每隔半个小时就起来摸摸他的头,并给他喂水并询问,直到第二天凌晨,学生的体温降了下来,一夜没合眼的刘老师才如释重负。返程时,学生在徐州换车,刘海涵送他到站台,他一下抱住刘海涵,用极其不标准的发音在刘海涵的耳边叫了一声“妈妈”,眼泪模糊了刘海涵和学生的双眼,这不同于往日的称呼让刘海涵感动了,在为学生付出的同时她收到了最大的礼物,这礼物就是来自于学生心里面妈妈这样重要的位置。

  2009年,几名学生被中央电视台选中录制节目。临行前,刘海涵的儿子因为滑倒,手腕部关节受伤出现肿胀症状,为了不耽误行程,刘海涵没有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演出结束回到家里才发现孩子的手还在肿着,去医院检查诊断为手骨骨折,但是已经因为延误了治疗时间而无法恢复了,此时,刘海涵的心如刀绞般难受,“对于孩子,我真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 懂事的儿子却说“没事的妈妈,只要我不考飞行员就不影响我的生活!”

  看到学生们一天天的成长、成熟、成功,看到他们阳光、自信、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刘海涵觉得一切的努力和付出,一切播撒在学生们心田上的爱,都是值得的。在接受山东卫视记者的采访的时候,记者问过这样一句话:“是什么样的动力支持你?为什么要这样的执着的从事着这份工作?”当时刘海涵回答:“这些都源于爱,源于我爱学生的情怀,这种爱已经让我和学生们融成不能分割的整体。这种爱让我和学生们共同成长和进步”。

  “我爱这份工作,爱这些无法割舍的学生”。九个春秋,她以春风化雨般的关爱和热情,铺就着残疾青年大学生的成才之路,树立了新时期教育工作者的楷模。刘海涵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深知自己承载的太多太多,她要用她的爱扬起特教事业的帆,载着学生们的梦想远航!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