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把脉”大学生成长之需——浙江大学2014级新生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日前,浙江大学本科生院与浙江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面向全校5000余名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604份。这是浙江大学本科生院自立研究项目“大学生成长状况调研”工作的一部分,期望通过对先后调查结果的比较分析,了解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的发展状况,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准确定位,做好大学生涯规划,进一步探索当代青年身心发展的影响机制,推动学校更有前瞻性地开展教学改革。 不良学习习惯,你“中枪”了吗 本次问卷以“在下列表述中,哪几项是你的常态行为?”为题设计了12项与良好学习习惯相关的问题,回收的问卷中,没有一项被所有的学生选择,最高选项的选择人数只占学生总数的71.64%,这表明有相当多的学生在学习习惯上还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大学课堂上,教师不可能与中学教师一样重复多次去讲解某一知识点,如果在始业教育中不让学生充分理解大学阶段的学习与中学阶段的差异,很可能会有相当多的学生在起步的时候开始落伍。而在各种学习习惯中,最令人担忧的是“学习计划性和主动性”。数据统计说明大约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会比较主动去寻找想要了解的学习内容。 点评:大一是衔接大学教育与高中教育的关键转折期,大学生学情状态各项指标随年级的变化而变化,但受大一的影响最大。准确把握大一新生的高中学习习惯,将便于在大一期间作出有针对性的强化教学安排,使其迅速适应大学教育。对新生调查数据的解读,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些学生在高中时的学习习惯,进而为大一新生尽快养成大学学习习惯提供明确指向。 非智力因素,追梦的另一只翅膀 学生的学习成效和今后的发展潜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关联自不待言。非智力因素涉及的面非常广泛,本次问卷只从不同层面的非智力因素中选择了部分对学生学习和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因素进行调查。 理想抱负 职业理想并无好坏之分,重点在于适切性、实现途径和应变能力。本次问卷从学业目标、职业理想和人生抱负三个维度进行了调查。 在学业目标方面,绝大多数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热情、兴趣和求知欲望,但仍有少数学生的学习目标过低或未考虑过为自己设定一个学业目标,有57.29%的学生重视自己的学习兴趣。 关于学业目标的调查结果提醒教育者必须重视3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关注学业预期较高的学生。从统计结果看,希望自己学业成绩处于中上水平的高达87.23%。二是要提高少数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关注并帮助存在学业困难的学生。三是要加强对重视自身学习兴趣的学生的学业指导,帮助他们处理好专业要求与自身兴趣之间的关系。 在职业理想方面,选择“担任政府官员”的占2.56%,选择“从事学术研究或技术开发”的占40.87%,选择“争取成为一个企业家”的占16.46%,选择“其他”的占15.8%,选择“没想过”的占8.67%,未选择的占3.89%。上述结果表明,在所有新生中,有超过12%的学生对今后发展方向缺乏思考。学校应为具有不同职业理想的学生提供提高其相应知识、素质和能力的课程,在职业理想难以达成时学生应有适应变化的意识和能力。 在人生抱负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已思考过相关问题并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结论,其中,近五分之一学生的人生抱负着眼于自身,近三分之二学生的人生抱负着眼于社会。在着眼于社会的学生中,偏重于社会个体的占29.87%,偏重于社会整体的占36.35%,面向本国的占53.59%,面向全球的占12.53%。 自信心 自信心是反映个体对自己能力信任程度的心理特征,个体之间自信心的差异对其学习与发展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问卷以“下列表述哪几项最适合你所思所为”为题,对学生的自信心进行了初步调查,有超过半数的学生选择了“只要努力,自己肯定会比班上的同学强”,占52.76%;选择“经常担心自己不如其他同学”的学生比例占31.48%。 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 意志力是个体根据目标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情绪和欲望,自觉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以达成目标的个性心理品质。问卷对学生的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进行了调查,57.21%的学生选择了“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凡决定做的事都会设法完成”这一选项,51.68%的学生选择了“凡决心做的事,即使没人赞同也会坚持做下去”,但也有36.85%的学生会在遇到困难时选择放弃,有30.69%的学生“遇到自己正确的意见不被接受时会很生气”,有22.19%的学生表示“宁可做回报不高但风险小的事”。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人为因素造成的挫折,学生的抵抗力相对较弱。 情绪调适能力 情绪尽管是短暂的心理活动,但对个体的心理和生理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本次问卷对学生的情绪反应和情绪调适能力进行了非常简单的调查,结果显示,有67.12%的学生认为自己“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开心的事情多,不愉快的事情很少”。有11.7%的学生“听到别人批评自己会很生气”,有21.14%的学生“遇到不如意的事会沮丧好长时间,甚至会变得不太自信”。尽管受问卷篇幅限制而不能对学生各种情绪反应进行详细调查,但上述结果意味着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的情绪调适能力有待提高。 点评:树立远大理想是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首要条件。“学业目标”、“职业理想”和“人生抱负”既是新生畅想未来的三个维度,也是新生生涯发展由近及远的三个时间段。对新生而言,近处的“学业目标”是最能感知到的目标,后两者存在较大变数。自信、意志与调适等心理活动能力将是新生努力实现理想抱负的重要保证。 交流协作能力,需要补上的一课 问卷在“交流协作能力”方面的调查表明,在人际感受、理解、记忆能力方面,有57.34%的学生对自己中学班上与自己比较要好同学的性格、特长和缺点很了解。在人际表达和融合能力方面,只有28.91%的学生除班上同学、儿时伙伴和亲戚外“有很多朋友”,60.11%的学生有少量朋友,10.42%的学生“很少与其他人接触”或“不太喜欢交朋友”,后两部分学生的表达和融合能力不强或交友意识、交友经验不足,这类学生占了较大的比重。 在协调和处理关系方面,有2.88%的学生认为“有很多同学脾气不好,相处困难”,有5.12%的学生不能原谅朋友对自己的伤害,其中1.58%的学生会对朋友实施报复,有19.97%的学生不能谅解朋友对自己比较严重的伤害,39.36%的学生不能谅解朋友故意对自己的伤害,只有27.12%的学生给予朋友改正错误的机会。 点评:交流协作能力包括交流能力和协作能力。由于新生调查是在入学前完成的,新生在高中阶段的实质性协作机会很少,调研数据主要表现为新生对高中的沟通交流能力的自我感知。高中生比较喜欢独立体验及存在两极波动倾向,朋友这个概念大多有谈得来和挚友的内涵,朋友少并不意味着与人的沟通交流少。这样的调查虽然简单,但能够让学校重视学生交流协作能力的培养,尤其在一些学业活动中能提醒教师多进行沟通与合作环节的预设。(通讯员 王爱国 周炜 点评人:史秋衡,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中国教育报》2014年9月22日第9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