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前夕,19岁的广西柳州防城港姑娘陈小萍收到了两份录取通知书,一份是广西某教育学院的,一份是广西一所技工学校企业委培班的。一番犹豫后,陈小萍作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舍弃上大学的机会而选择到中职就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像陈小萍这样不以文凭高低来选择就读院校的学生并非个例。当毕业证的含金量不再是由文凭高低决定,那他们眼中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呢? 弃本科读中职成择校新现象 毕业于防城港市高级中学的陈小萍,报读的是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金川委培班,这是由广西金川有色金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川公司”)委托学校定向培养的一个特殊班级。该班负责老师余惠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今年报到学生中,高考(微博)分数上三本线的有26人,上二本线的有3人,还有一名本科毕业生也来报名就读。自2011年学校开始与金川公司举办委培班以来,报读学员上二本三本线的人一届比一届多。 余惠介绍说,金川委培班的起点是要求高中以上学历,高中生学两年,大学生学一年,通过考核就可以获得维修工中级工证或高级工证,有了技能级别进入企业后也可以获得相应等级的薪资。像今年还有一名大学毕业生前来报名,就是冲着校企合作、定向就业来的。 在报名现场,记者注意到除了金川公司,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还与上汽通用五菱、柳工、中信大锰等多家企业举办委培班,在这些班的报名咨询台前围聚的学生和家长都格外多些。 无独有偶。8月底,柳州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开学迎新时,办理入学手续的学生中也有不少考上三本线的学生,他们大都是奔着二职校“中高职联合办学”的招生指标去的。 今年年初,柳州二职校与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签约结成“高职+中职”合作办学共同体,推出了“1+3”学制和“2+3”学制,即:高中应届毕业生第一年就读二职校,后三年就读柳铁职院;初中应届毕业生头两年就读二职校,后三年就读柳铁职院。招生政策一经推出,300个联合招生名额就已基本招满。问及这些学生选读柳州二职校的原因,无一例外是将来“好就业”。 据媒体报道,从2008年起,湖北省就开始出现大量考生过了三本最低控制线却报读中职的现象。到2013年,在总体生源数下降的情况下,湖北省仍有两万名高考考生“回炉”读中职。其中,有很多考生达到“三本线”,选择放弃三本院校或高职高专而改读中职。可见弃三本读中职并非个别人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成为很多人基于现实考虑后的择校新潮流。 保障就业 学费减免 升学通畅 弃本科读中职的背后 从常理来说,三本再不济也是本科,中职却只相当于高中文凭,为何这么多人放着本科不读读中职呢? 家住防城港的蒋艺是一名体育特长生,今年高考他过了体育本科线,原本可以报读广西区内一所知名的独立学院,但每年1.3万元的学费让家境并不富裕的小蒋感到有些为难,而且毕业后就业出路也让他有些担心。后来他从朋友那了解到,读中职学校不仅免学费,而且在定向委培班就读就业有保障,学制只有两年,很快就可以毕业参加工作,为家里减轻了负担。经过权衡,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后者。 “选中职而放弃本科,不觉得遗憾吗?” “没办法,这个社会很现实,我读书也就是为了将来能找份工作。只有第一步先把工作找到,能养活自己,再想其他的。”蒋艺说,这是他自己的决定,家里人也都同意他的选择。 柳州的高中毕业生小李则表示,他的父母都是铁路职工,他们觉得铁路行业工作稳定、待遇不错,希望他也能入读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将来能够顺利进入这个行业。而今年铁职院的对口单招竞争激烈,招生比例接近8∶1,因为没能通过对口单招,小李选择了柳州二职校“中高职联合办学”的方式“曲线救国”。 除了定向培养、联合办学等新颖的办学方式在增强中职学校的吸引力外,近年来,国家推出的一系列政策也在不断加大中职学校招生的筹码。 从2007年国家建立健全中职学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开始,到2012年已经出台了一整套完善的中职免费教育政策。按国家中职教育的奖助政策:公办中职学校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一、二年级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每生每年1500元助学金。 “较之普通高校每年几千或上万元的费用,孩子几年中职读下来,可节约四五万元钱。”南宁一名学生家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此外,随着中职升本“直通车”的开通,特别是近几年各地实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3+2”模式中职直升高职、“3+4”模式中职直升本科等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出台,一些学业优秀的中职学生不用参加高考就可进入不错的本科院校。进一步提升了社会对中职学校的认同度。 在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校长助理孙杰利看来,中职学校灵活的学制也是让大家愿意用脚投票的关键。针对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学制安排,初中起点的学3年,高中起点的学2年,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只要学习1年,就可以拿到技校毕业证和相应的技能证书了。 “现在大家转变观念了,从文凭导向转变为就业导向了。”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副校长关国爱谈到新近发生的变化,深有体会。他认识一名学生,通过3年中职学习拿到了中级技能证书,毕业后去了上汽通用五菱,一个月能拿四五千元,而同村有的同学读完4年大学却找不到工作,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就会告诉大家,就业质量比文凭更重要。(记者 谢洋 通讯员 庞王霞)
(中国青年报 谢洋 庞王霞)
教育新闻中国新闻网2014-05-16
在一个有着30道机车的服装吊挂流水线上,每一道机车就代表着服装制作的一部分工序,广州市纺织服装学校的同学们正在这些机车面前忙碌着。“这是我们学校的大型服装流水线实习基地,”该校教务科副科长汤文清向记者介绍,由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懂得服装设计又懂得基本服装流水作业的学生非常抢手,“就业率年年都在98%以上,完全不愁学生找不到工作”。 “据我得到的数据,在全国范围内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95%,而广州市更高,在99%以上。”广州市教育局职业与成人教育处处长黄雪松介绍,在中职医药类专业,甚至达到近3个岗位等一个人这样的紧缺状态。 而另一方面,2014年,727万大学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某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布的报告显示,2014年大学毕业生的求职难度与去年相比还会加剧。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莫荣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处于工业化中期,亟需的是技能型人才,相应的就要发展职业教育。 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吴强认为,发展职业教育是经济发展的要求,社会发展的趋势。在2011年至2013年期间,广州市组建成立旅游商务、商贸和财经3个市级职业教育集团: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教育集团、广州商贸职教集团、广州财经职业教育集团。其中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教育集团理事单位共144个,其中企业124 个,行业协会8个,中高等职业学校12所,大型职教集团的成立密切了教产对接和校企合作。 吴强表示,企业真正深入到职业教育的教学和对学生的培养当中,学校和企业共同来培养人才,保证了职业教育的高就业率。(完) 扩展阅读二 中职学校“入不敷出” 就业优势难挡传统观念近年来,受普高扩招等政策以及社会观念的影响,招生难成为中职学校共同的难题。在中职人眼里,“中职学校的寒冬还远远没有触底”。近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为中职发展注入一针“强心剂”。如何度过“寒冬”,改变“入不敷出”的困境,成为中职人关注的热点话题。 现状 “入不敷出”成中职难题 近年来,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招生难成为困扰中职学校的共同难题。去年,市教委公布随迁子女报考中职学校政策,其中进城务工人员持有有效北京市居住证明,有合法稳定的住所,合法稳定职业已满3年,在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已满3年,其随迁子女具有北京市学籍且已在京连续就读初中3年学习年限的“三个三”规定,进一步加剧中职学校招生的难度。据某中职学校校长透露,过去招生生源1/3以上为非京籍学生,“三个三”政策的出台,直接导致去年学校的招生规模不足往年的一半。 北京市实验职业学校校长薛亚明表示,招生规模的持续下降导致学校在办学规模、专业发展及师资等方面均受到冲击,若生源继续保持下降趋势,将对中职学校的发展造成威胁,甚至会导致中职学校走进“死胡同”。据某中职学校校长透露,由于收入水平偏低且得不到社会认同,甚至导致中职学校师资后备不足。 然而,与招生难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中职学生“供不应求”的就业率。据北京市财会学校校长田雪洁介绍,三十多年来学校为各大银行、证监会、保监会等金融机构、中外企事业单位输送大批合格中等实用型人才,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5%以上。招生难,就业易,使得中职院校“入不敷出”的问题日益凸显。 探因 就业优势难挡传统观念 小鹤是一名普通高中的学生,在班中成绩始终不太理想。成为厨师是小鹤一直以来的梦想,但由于父母阻拦,小鹤以“擦边球”的分数勉强进入一所普通高中。小鹤告诉记者,在父母的传统观念里,上中职似乎“不入主流”,而且并不利于今后的发展。 与小鹤父母有共同想法的家长并不在少数。北京市外事学校校长田雅丽表示,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中,升入高中成为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唯一出路。此外,家长们对职业教育的不了解也是导致中职学校招生难的原因之一。北京劲松职业高中信息中心主任李智辉认为,在北京这种教育资源极度丰富的地区,学生升入普通高中、大学的几率远远超过其他地区,因此升入中职成为家长的“最后选择”。同时,在目前国内的就业氛围下,“蓝领”工作人员不能得到公正的地位和待遇,这也是中职教育受“冷落”的原因之一。北京市实验职业学校校长薛亚明告诉记者,“中药专业是我校的强势专业,虽每年招生规模始终居高,但在实际就业中的待遇却是最不对等的。”对此,北京市财会学校校长田雪洁认为,在就业过程中,用人单位不断以学历条件提高准入门槛,成为中职学生就业的“拦路虎”。然而,目前社会上是否真的需要如此之多的高学历研究型人才尚未可知。在没有更好、更优越的就业岗位保障下,学生和家长不选择中职学校在情理之中。 对策 调整专业设置 做好中高职衔接 中职院校如何审时度势寻求发展,成为中职人共同关心的问题。 职业教育应在继续保持就业优势的基础上寻求发展,这就要求学校顺应市场导向,并坚持校企合作。对此,北京市财会学校校长田雅丽介绍,近年来北京市财会学校通过与知名企业开展实训基地建设、课程研发合作等将企业文化、岗位素质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直接植入课堂。此外,学校开设订单班,真正做到以企业标准培养适用人才,保证了校企合作的实质发展。北京求实职业学院副校长刘丽君表示,学校专门设有实习就业指导处,负责学生每年的就业工作,并为学生开展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顺利上岗。以出口带动入口的方式,将学生引入学校。 此外,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加强专业建设成为中职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对此,北京市实验职业学校校长薛亚明认为,中职学校应通过全方位拓展,培养多元化人才。以该校中药专业为例,学校将培养学生为中药制药、医疗器械、中医养生等方面人才。针对其他薄弱专业,学校积极与企业对接,通过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完成专业转型。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信息中心主任李智辉认为,职业教育应站在全球化的高度,在国际交流合作中提高学校职业教育的水平。 本市一位区教委主任表示,在当前教育环境下,中职教育应当重新调整专业设置,增加应用性更强的专业,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级技术性应用人才。一些相对低端的专业完全可以由社会专业机构来完成,将更加具有实践意义。此外,中职也应当积极与高职联系,做好中高职衔接,日后最好能够形成中职升高职、高职升本科、本科升研究生的发展模式,让职业教育也能够有一个完整的发展道路,让家长能够对职业教育有更加客观的认识。 对策 政策助力 重塑“蓝领”价值观 近年来,职业教育发展成为社会上下共同关注的问题。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并强调不唯学历凭能力。 然而,“蓝领”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及薪资待遇却为发展职业教育带来阻力。某中职校长表示,发展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即塑造“蓝领”工作者的职业认同感。对此,北京市外事学校校长田雅丽建议应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突出职业学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确立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位置;第二,树立劳动光荣、劳动者光荣的主流舆论和价值观;第三,严格职业准入制度,并提升技术型从业人员的薪酬水平;第四,构建真正适应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和公民终身发展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第五,构建义务教育阶段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不只是以课业分数论英雄,培养学生良好人格。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