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15年高考只有不到20天的时间了,各地今年的高考方案也相继出炉。近日,四川、广西宣布2015年高考将本科第二批与本科第三批合并为本科第二批进行录取,而湖北则宣布将于2016年高考取消三本批次招生。这是2009年以来,继浙江、天津、山东、福建等省份取消三本批次招生后的又一次集体变动。 多省份取消三本批次招生,这将给考生的志愿填报带来怎样的影响?三本合并到二本批次招生,这样的高招新政释放了什么样的信号? 考生选择余地增大,志愿填报难度也增加 2015年四川省普通高校招生政策近日发布,与往年相比,今年最大的变化在于高考志愿填报取消本科第三批,合并到本科第二批。当三本合并到二本录取,对学生来说,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今年本二批次的分数线会降低。学生选择余地更大,机会也更多了,但考试志愿填报的难度加大。 “现在很担心,不知道这样的新政策会不会影响孩子填报志愿。”四川省宝兴县宝兴中学高三学生家长岳洪林告诉记者,听说这个新政策后,他感觉非常迷茫。 对此,宝兴中学教导处主任黎斌认为,今年填报志愿应采取保守策略,新政实施的第一年,各学校招考分数变化不会太大,过去参考的历年分数线仍可以作为报考依据。 黎斌说,农村学校的家长和教师,都希望孩子能够上二本,因为二本学校学费较低。宝兴中学高三学生王椿谦告诉记者,她的目标是考一个办学实力强的二本。王椿谦说,今年招生政策的变化,让一些分数在二本线徘徊的学生非常高兴,因为选择余地更大,机会也更多了,原来可能只能读三本民办院校,现在也有机会读公办本科院校了。 “以前报考二本学校,都是二本线作为参考,现在二本、三本合并在一起,如何估算,是一个难题。”比起部分学生的高兴,王椿谦却反而有点担心,新政策实施后,今年划线时就不会再有三本线了,那么原有的三本批次分数段的考生都进入二本分数段,竞争可能更为激烈。 此外,二本、三本合并录取,就意味考生能填的志愿也减少了。往年上了二本线的考生可以二本填写6个平行志愿,三本填写6个平行志愿,今年就只有6个志愿可以选择了。往年这部分考生即使没被二本院校录取,也还有三本院校作为保底,而今年这样的保底不再存在,考生需要慎重考虑,照顾到两个层次的学校。 三本“帽子”被取消,公办民办高校界限淡化 三本院校大多数为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与一、二本都属于普通高等教育,尽管按设置初衷,“一、二、三本”仅是录取批次的不同,没有高低之分,公办本科文凭与民办本科文凭都属相同水平的“普通高等本科文凭”。然而,不少学生会因考取三本而选择复读,而诸多优秀民办院校却带着三本的“帽子”,艰难地在招生中获取优质生源。 “学校的社会认可度更高,三本不再‘低人一等’,而是可以和二本‘平起平坐’。”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银杏酒店管理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张明认为,三本合并到二本批次录取,这样的政策对三本院校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张明介绍说,该校作为一所三本院校,近年来也有超过二本线录取的专业,但因为带着三本的“帽子”,考生在填报时总是心有芥蒂。合并之后,实行6个平行志愿填报,体现了二本、三本的平等,学校因此也可以录取到更优质的生源。 取消三本批次招生,对于实力较强的民办院校来说是“春天来了”,而对于实力较弱的民办院校却可能是“寒冬将至”。以2014年高考为例,不少特色不明显、收费较高、就业较窄、位置较为偏远的民办院校遭遇“零投档”的尴尬。记者从四川省教育考试院了解到,在二本、三本批次一共有40所高校去年在川遭遇“零投档”,而其中29所高校是民办三本院校。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院长曾令秋认为,取消三本批次招生,有助于人们淡化公办民办教育界限。作为以民办院校为主的三本院校,更是要利用好办学自主权,突出学校特色,实现差异化培养。“即使办学历史不长,传统的文理科不强,但只要有跟社会经济主战场相对接的专业,培养出来的应用型人才就能适应社会需要。”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在招生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引导高校回归办学实力的竞争 随着公办民办教育一体化发展脚步的加快,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拉通招生将是未来趋势。面对这样的形式,不论是传统的二本公办院校,或是民办院校,都将面临着新一轮的洗牌,没有特色的高校将很难生存,高校之间的招生竞争最终要回归到办学实力的竞争。 “本科院校人为划成二本、三本,本身就不公平。”攀枝花学院党委书记肖立军认为,二本、三本院校培养的人才较为接近,都是应用型本科人才。面临这样的招生制度改革,作为传统的二本院校,就更应该发挥自身优势,找准自己的定位,做出特色。 “打破了二本在生源选择方面的优越感,刺激学校提升办学实力。”肖立军认为对于二本院校这也是件好事,有竞争力既是压力更是挑战。二本院校有一些天然优势,比如国家财政的扶持、办学性质、学费上的优势。竞争加大之后,学校要利用这些优势求发展,找准自己的定位,做出自己的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保证高水平就业,提升整体实力。 曾令秋认为,三本并入二本招生之后,对于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社会、家长来说,是一个正确导向,引导他们由“重名”转向“重实”。 由于有了二本、三本的人为划分,学校为自己争名的现象层出不穷,许多学校把部分专业拿出来“升二本”、“升一本”,“这只是名义上的变化,其实本身师资、办学条件,并没有什么区别”。曾令秋说,消除界限之后,这种现象就会减少,包括为了主管部门的认可和社会美誉度改校名的情况。学校不再向外部争名,而是转向自身,专注人才培养质量,只有人才培养质量优势、就业优势才最有说服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