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三方教育质量评估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公布了包括动画、法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育、生物工程、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在内的2012年本科就业“红牌警告”专业。在考生知晓高考分数选择专业时,到底是参考这些信息,还是不予理睬呢?
关注2012高招 招生季,如何看“红牌警告”专业
高考不是独木桥。CFP供图 ■李立峰 目前大多数已知晓高考分数的考生,面临填报志愿、选择学校和专业的问题,要在院校水平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去选择合适的学校和专业真不是一件容易事。 日前,第三方教育质量评估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发布了2012年就业蓝皮书《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该报告不仅对就业率、月收入、满意度等要素作出分析,而且还公布了2012年本科就业“红牌警告”专业和“绿牌发展”专业,从大学就业的角度对高考志愿填报提出了积极的建议。其中,“红牌警告”专业有:动画、法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育、生物工程、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这些专业失业量较大、就业率低,且薪资较低,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那么我们到底如何看待这些“红牌警告”专业呢?麦可思研究院公布的就业报告是否就是我们填报志愿的晴雨表?进而对所有的“红牌警告”专业都要退避三舍,对所有的绿牌发展专业都要趋之若鹜呢? “红牌警告”专业是如何形成的 无疑,麦可思研究院的报告从第三方的角度对中国大学就业进行了调查研究,真实地反映了目前大学生就业存在的突出问题,这对我们了解中国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那么,这些“红牌警告”专业到底如何形成的呢?归根到底,原因在于高校的专业设置错位和大量重复的专业设置。长期以来,高校的专业设置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难以适应经济和市场结构调整的需求,存在严重的专业设置错位的情况,造成了大学毕业生与企业用人需求之间严重的脱节。另一方面,功利化而重复的专业设置造成了同质化和低端化的倾向,造成学生就业困难问题。比如为了转型和升格的需要,过于追求大而全的学科门类,盲目地增加一些大而无当的专业。对此现象,教育部已明确要求,高校学科专业设置必须与就业率挂钩。严格控制重复设置过多、社会需求不大、就业前景不好的专业,逐步建立对接社会需求、与就业市场相适应的专业结构调整机制。2005年上海规定,高校连续2年就业率不足50%的专业,将严格控制招生规模;就业率连续3年不足30%的专业,将减少直至停止招生。 如果将高考填报志愿与将来各专业的就业前景相结合的话,麦可思的研究报告对高考填报志愿无疑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但同时,宽口径的基础学科也是考生较好的专业选择;对考生来说,列入“红牌警告”的专业也并非一无是处,依然可以选择特色院校的特色学科来报考。同时,热门专业与社会需要之间也存在时间差的问题。总之,最重要的原则是将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将来的社会需要有机结合起来。 选择基础学科任何时候都不会错 高校宽口径的人才培养促使考生选择基础学科。传统的基础学科虽看似冷门,但在许多重点高校特别是“985”高校中,却往往是历史最悠久、师资力量最强的学科,在“厚基础、宽口径”的宗旨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具有更强的批判性思维、逻辑推理能力和理解能力。正因如此,才有越来越多的大学加强了对基础人才的培养,开始实行按大类招生,比如复旦大学等。而且无论是出国留学还是在国内读研,无论是继续从事研究还是转变方向,本科时攻读基础学科都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其实,高校的金融、经济等专业在研究生招生时,往往特别欢迎本科来自数学专业的学生;本科学习物理专业的人,硕士可以选择电子、材料、通信等工科专业;文学、历史、哲学的学生,硕士改读社会学、法学、传播等专业的也不在少数。要知道,国外高校的基础学科专业一般以科研项目为支撑,国际学生很容易拿到高额的奖学金,很多毕业生也因此留校任教或继续从事相关学科的研究。即使将来不从事研究,转行从事其他职业,也会有较好的职业前景,比如在某年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中,前10名有6位企业家是学历史出身,以致有人发出了“历史系何以人才辈出”的惊呼。即使企业在招聘人才时,也不一定看你所学的专业,而是关注你的基本素质和思维特质。因此,选报宽口径的基础学科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 对“红牌警告”专业不必退避三舍 面对“红牌警告”专业,没有必要谈虎色变,退避三舍,仍然可以从特色院校中来选择这些特色专业。比如法学专业,尽管由于办学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同质化,法律技能在学校教育中的缺位,近年来法学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连续上榜“红牌警告”专业,但是以卓越为目标的法学院改革已经悄然揭幕,2011年11月中旬,华东政法大学律师学院揭牌。在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机制上迈出了探索卓越律师培养的关键一步。同时,对应上海“两个中心”建设,该校分别成立了国际航运法律学院和国际金融法律学院。同样,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也开始从同一化模式转向了差异化模式的培养,他们实施了“三三制”法科特班,即法学本科教育3年后,从第四年开始分流,选拔少数优秀生接受3年更高层次的法律职业教育、获得硕士学位。同时,还大幅度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加强实务技能培练。除了培养涉外法务人才之外,他们还积极探索法科学士就业的另一条光明大道:企业法务。统计显示,国内企业法务从业人员约20万,约五成具有企业法务执业资格,其中只有19%具有律师资格。而根据初步测算,如果80%的中小企业也逐步实现对法务人员的需求,那么企业法务可以再容纳20万人从业。这个巨大的市场已经被许多有识之士所关注。总之,在“卓越法律人才计划”的酝酿和实施下,各个名校法学院的改革都已悄然展开,他们正在谋求新的战略布点。另外,排名“红牌警告”专业之首的动画专业,也并非一无是处。不可否认,在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上,多数学校定位趋同,且趋向低端化。大量高职院校发展起来的动画专业定位在动画制作环节,造成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脱节。以技术操作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使得学生很难具备真正“设计”产品的能力,更无法了解社会、了解市场和想象未来。其实,真正的设计教育是培养为未来指明方向的能力,即使从最现实的层面来看,这种能力也不是一种只与现实要求简单对应的关系,真正能够发挥这种作用的设计者需要充足的社会经验与人文学养,需要具备创造力与引导力的真才实学。 不必过度关注专业的“冷”与“热” 在填报志愿时也要考虑到志愿选择与就业的时间差问题。随着经济发展对人才的不同需求,热门专业不是一直高枕无忧,永远热下去,冷门专业也可能成为热门专业,在填报志愿时,要统筹考虑,不要一味追求热门专业,忽视了自己的兴趣爱好。 比如计算机专业,以前绝对是热门专业,而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专业的热度很快下降。无独有偶,2008年股市处于牛市的时候,金融专业则成为众多考生热衷的热门专业,而进入熊市之后,考生报考的热度也随之下降,回归理性了。 最后,填报志愿最大的原则就是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兴趣是最好的动力,既是大学学习的动力,也是将来工作的动力,将自己的志趣与将来的职业选择结合起来,在考分、专业、院校和地域之间综合衡量、理性选择,必将会选到自己满意的学校和专业,迈出未来成功的第一步。(作者单位:上海教育考试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