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

当前位置: > 教育时文 >
高校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时间:2012-06-03 09:31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王斌 点击:
近年来,我国高校志愿服务事业取得很大发展,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总体来看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当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高校志愿服务事业更好发展。


资料图片


  志愿服务给人们以实在的帮助和心灵的温暖,给社会以爱的力量和向上的希望。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建立参与广泛、形式多样、活动经常、机制健全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是培育文明道德风尚的有效途径。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要求广大青年“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明确要求“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建立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从当前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主体主要是学生特别是大学生。近年来,我国高校志愿服务事业取得很大发展,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总体来看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当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高校志愿服务事业更好发展。

  加强志愿服务文化建设。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离不开志愿服务文化建设。志愿服务文化主要体现为服务他人、完善自我的理念。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既强调个人意志的独立性、个人选择的自主性,同时又强调人的社会性和集体主义。志愿服务并不否定个人利益,在服务他人和社会的同时也强调完善自我,其实就是对志愿者个人利益的尊重。当前,在高校志愿服务活动中,有的人将志愿者当成廉价劳动力,认为志愿者无权拒绝他人的要求;有的大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表现出一定的个人主义,片面强调个人的选择和意愿。诸如此类的现象都说明我们对志愿服务文化的理解还不深刻。加强志愿服务文化建设,关键是要让人们认识到志愿服务既是一种新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一种新的有效的社会化动员机制和方式,同时又是一种人们自愿选择的新的生活时尚、生活方式、生活状态,避免志愿服务的行政化倾向和“被志愿化”现象。具体而言,高校应加强对志愿服务文化的理论研究,形成一批理论成果;开展志愿服务文化研讨会、论坛等活动,并广泛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给志愿服务文化一个展示和传播的平台;积极推广青年志愿者组织统一宣誓仪式和标志、徽章、歌曲、色彩等使用,增强组织识别感;利用志愿服务活动在被服务者中推广志愿服务文化。

  提升志愿服务组织的管理水平。目前,担负高校志愿服务组织建设、管理任务的主要是学生干部,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社会阅历等决定了其缺乏高水平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制约了高校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实际上,高校志愿服务组织的规章制度、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等应区别于一般的学生组织。着眼于提升管理水平,应大力加强高校志愿服务组织的骨干队伍建设,以管理型志愿者队伍促进志愿服务活动的科学决策、持续发展。在这方面,高校志愿服务组织可以在学校的指导监督下,探索“基层团干部+管理型志愿者”的组织管理模式。在管理型志愿者的培养过程中,要完善选拔机制,建立系统的培训体制,尤其要注重培养管理型志愿者的思想政治素质、精神风貌、文化素养等。同时,应通过必要的理论教学和实践锻炼,培养管理型志愿者的决策能力、组织能力、执行能力、协调能力等。

  创新志愿服务组织的运行机制。目前,高校志愿服务组织的经费几乎都是依靠学校的支持,志愿者大多习惯于等待服务机会。总体来看,高校志愿服务组织还缺乏一套有效的运行机制,志愿服务的战线不算短,但长期坚持的不多;志愿服务的形式不算少,但有价值的不多。创新高校志愿服务组织的运行机制,应研究志愿服务的供需关系,探索志愿服务的有效途径,挖掘那些真正符合人们需求、可以得到社会支持并能长期进行的志愿服务活动;既要有叫得响的品牌项目,又要有简便易行、大学生参与度较高的常规长期活动,建立长期性的志愿服务基地,并不断提高活动质量,使志愿者参与后有收获;推进志愿服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尤其要完善和推广志愿者注册制度,收集整理志愿者信息;加强高校志愿服务组织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的联系,注重资源的整合共享,努力解决高校志愿服务组织经费不足的困境。(作者王斌单位:四川大学)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