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自学考试改革探索专业设置新方向、强化过程管理和评价—— 继续教育造就“金蓝领” “以前是设备坏了才想办法改进,现在是主动寻找问题。”说话的人名叫周世君,是长春一汽解放公司变速箱分公司维修电工、201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近年来,他带领班组实施技术改进200多项,为企业节约成本上千万元。周世君告诉记者,思维方式的转变得益于与自学考试的结缘。 满足企业需求量身打造特色专业 “俗话说,企业千条线,班组一针穿。”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工会主席宋立新告诉记者,造一辆汽车需要5万多个零件,最基本的生产单元是班组。因此,班组长的学历和素质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面对企业的迫切需求,吉林省大胆创新,与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中国一汽集团紧密合作,量身定制了全国第一个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班组长企业现场管理”专业,在全国自学考试综合改革的政策支持下,探索出一条自考专业设置与企业需要相对应、课程体系与岗位素质相对应、培养方法与用人需求相对应的校企融合继续教育之路。 “举个例子,公司要求我们几秒钟完成一个动作,日本人不会告诉你为什么。”参加过自考的长春丰越公司组长赵贵生告诉记者,是学校为他们请来丰田公司学过5S管理的专家,解开了丰田生产方式的奥秘。 值得一提的是,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刘莉,与一汽集团公司工会经济管理部部长张洪喜建立了一条“自考热线”,张洪喜在工作中发现工人缺哪块知识,学校就按企业的要求补哪块课程,学校需要企业中的哪位专家讲课,张洪喜就去请。 经过几年的合作,一汽集团共有2189位班组长通过自学考试获得了专科和本科学历,成为企业技术革新和生产管理的骨干。 企业的需求给学校带来生源和办学活力。目前,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已面向汽车工业生产、营销、售后全产业链,开设了汽车机械制造技术、汽车制造与装调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营销与售后技术服务等六大专业,拥有自考在校生5000多人,成为吉林省自学考试改革的一面旗帜。 过程性评价强化实践动手能力 自学考试,给人的印象就是从书本到考场,而这也成为它遭人诟病的天生缺陷——应试教育、无法培养动手能力、人才培养质量不高。 吉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综合改革开始后,逐步强化了学习过程管理和评价,采取学业综合评价成绩来检验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掌握知识的水平。 吉林省自考办主任孙大文解释说,过程性考核成绩包括出勤、作业、平时测验、实验操作、论文等,占总成绩的40%。 记者在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看到,几千平方米的汽车装调实训教学车间内,建有目前全国唯一一条用于教学的汽车装调检测线。刘莉告诉记者,自考中有不少课程本身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而过程性评价将考核权力下放给主考学校,更加有利于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和一汽集团共同为学员制定了严格的考勤制度和毕业论文答辩流程,都纳入总成绩。为了有效推动过程性管理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学校还组建团队,投资建立网络教学课堂和过程考核测试系统,使学生无论是否到校都可以解决学习和考试的问题。 “学生不再是突击学习,应付考试后将知识全部抛至脑后,而是将主要精力用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这样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为扎实、学习态度更加认真。”刘莉说。 “金蓝领”带动企业创新热潮 “如果这课没用,我马上走。”一汽集团铸造公司模具钳工高级技师李凯军说话耿直,却说到了点子上。是什么让工人们一下班就匆匆走进课堂?说到底,是因为学的东西有用。 “加一加,减一减,扩一扩,改一改……”课上讲过的创新学,一汽解放公司高级技工方向远至今能脱口而出。这位50多岁主动要求参加自考的老师傅告诉记者:“学习了才发现,原来创新离我们这么近。”如今,他已有16项专利、两本专著,他发明的自动涂釉装置,将汽车底盘涂釉速度从过去的一辆车5分钟缩减到2秒钟,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一汽轿车公司技术部点焊操作工齐嵩宇,2007年被集团公司工会选送参加自考本科企业现场管理专业学习。毕业后,他研制的“电阻点焊工艺质量自动监控技术”项目,荣获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是工人在科技领域能获得的最高奖项。 这样的例子在一汽集团的工人中数不胜数,许多人通过自学考试,将自己的生产经验加以总结,写出平生第一篇论文,申报第一项专利。他们提升了技能,赢得了尊重,也获得了优厚的待遇,成为人们眼中的“金蓝领”。而一个个“金蓝领”的出现,又带动了企业中更多工人投入自考,形成学习和创新的热潮。 “这些工人本身就是优秀的,自学考试所起的作用,是为他们搭建一个随时随地可获取知识的终身教育平台,使他们更好地适应企业技术革新的新要求。这也是自学考试制度发挥优势作用,密切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岗位需要为核心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发展方向。”教育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 (本报记者 高靓) 《中国教育报》2013年9月2日第4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