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载俊杰云起写峥嵘,一甲子风雨洗礼谱华章。9月22日,近千名吉林大学文史学科校友和各界嘉宾相聚中心校区体育馆,共同庆祝吉林大学文史学科创建60周年,花香满溢,汽球飞扬,体育馆内到处洋溢着喜悦之情。
吉林大学文学和历史两个学科始建于1952年,至今已是一个甲子。1972年,又从历史学科中分出考古学。2001年,吉林大学进行学科调整,文史学科合为一个学院。在60年的发展与开拓中,吉林大学文史学科汇聚了一大批著名专家学者,文学家和语言学家杨振声、冯文炳(废名)、张松如(公木)、汪馥泉、蒋善国以及历史学家吕振羽、于省吾、金景芳、罗继祖等都曾执教于此。在庆祝活动现场,许多耄耋之年的老校友深情回忆了当年听大师们讲课的经历。 六十载沧桑砥砺,一甲子春华秋实。如今,吉林大学文学院已拥有文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四大学科门类的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教育学七个一级学科,设有教育部历史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和国家“985工程”中国边疆史地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是目前吉林大学学科涵盖面最宽的院级教学与科研单位。吉林大学文学院有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本科专业10个,并设有历史学和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多年来,吉林大学文学院教师在鲁迅研究、中日文学关系、西方文学史、中国古代韵文、古代小说理论与古典美学、认知美学、语言对比及应用、古文字学、田野考古学、中国北方及东北亚考古、体质人类学与分子考古学、辽金历史与民族、高句丽及渤海历史与文化、当代国际关系、区域社会史等研究领域居于国内前沿水平,有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具有较大的影响。
春风化雨,桃李百度。现在,吉林大学文学院拥有专任教师219人,其中教授74人(含博士生指导教师60人),副教授52人。有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中央和教育部“马工程”首席专家3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2人,吉林大学“匡亚明特聘教授”6人,教育部跨世纪及新世纪优秀人才9人,教育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8人。 在几代教师的孜孜努力下,吉林大学文学院形成了“鼓励思想个性,保护学术叛逆”的办学理念,以学术空气的自由、开放,学风的踏实、严谨,学生的朴实、刻苦而著称,培养出了遍布海内外的优秀人才。毕业生中有国内外知名学者、文学与新闻媒体工作者以及部委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将军,如现任新华社社长、《人民日报》总编辑、《解放军报》社社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台长、《京华时报》社社长、《华商报》总社社长、北京三联书店总经理、中央编译出版社社长、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空军副司令员、第二炮兵副政委、武警总部副政委、政治部主任等。
庆祝大会上,文学院院长张福贵总结了60年来文学院的巨大变化和发展,回顾了文史学科在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上取得了快速发展和可喜成绩。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陈跃红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研究员、吉林大学党委书记陈德文分别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校长李元元因公出差不能出席,特意录制一段视频,向文史学科60华诞送上祝福,向为文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前辈致以崇高的敬意。于大任代表2012级新生发言。他们对辛勤付出的老师和学长们表示感谢,希望未来的四年,在文学的激情中飞扬,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思,在白水黑山间书写传奇,让青春从美丽的吉大校园中展翅高翔。
六十年云龙征逐光辉昨日,三千年文史汇融开拓新天。在学科创建60年之际,为表彰老一辈教职工的功绩,文学院为执教50周年的33位教师敬献纪念牌。刘柏青等15位在现场老师接受了这既像燃烧自己的蜡烛又像被园丁浇注成长的幼苗的纪念牌。同时,学生代表献上了由文学院马大勇老师创作的诗朗诵《生命之树常青》,以此表达后辈学人及莘莘学子对老师们最诚挚的谢意和最真诚的祝福。 出席大会的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兄弟院系的领导及校友。吉林大学陈德文、赵继、韩晓峰、张晓林、刘晓民、吴振武、杜莉、陈岗等校领导出席了庆祝大会。与文学院有着25年军民共建情谊的吉林省军区第四干休所以及热心教育、慷慨助学的爱心企业领导也光临了本次盛会。大会由文学院党委书记陈密主持。
庆祝大会后,举行了文学院2012年迎新文艺晚会,为全体在场的嘉宾、校友和师生献上了由学生自编自演的精彩节目。(记者 束恺 学生记者 李倩 梁晨笑 马天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