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

当前位置: > 高教新闻 > 国内 >
吉林大学创新工作体制机制全面助力大学生创业
时间:2014-07-23 10:43来源:教育部网站 作者:吉林大学等 点击:
 吉林大学整合资源,创新工作体制和机制,全面助力大学生自主创业。

  吉林大学整合资源,创新工作体制和机制,全面助力大学生自主创业。

  构建组织保障。学校成立了“吉林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学生自主创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自主创业工作中重大事务的决策。成立了由相关校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组成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负责学校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实训平台、孵化平台建设的论证、评审及科研成果的学术评价,保障学校创新创业教学、科研的领先地位。成立了“吉林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学院”,负责学校创业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理论研究、教材建设及教学实训,面向全校本专科学生开设创新创业通识课程。

  加强创业教育。学校将《创业基础》课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合并,列入教学计划,以教授创业基本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通用能力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开课,重点进行创业核心能力培训。大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鼓励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专业探索,开展科学研究、发明创造、创业训练,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创业实践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开设创业管理学位教育,广泛挖掘和吸收社会资源用于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在有浓厚创业兴趣且有创业潜力的学生中,选拔出一定数量的学生,全面培养创业理论知识和创业管理技能。努力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充分发挥“青年文化书院”和“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对广大学生思想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组织开展各类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学生创业实践搭建舞台。鼓励学生通过“学生创业俱乐部”“创业论坛”等多种形式,分享创业理论与实践成果。

  加强创业实践。推动学校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重点研究基地等学术资源向本科生开放,充分发挥吉林大学工程中心在学生创新实践中的作用,为学生的创业实践搭建平台。创建校级高水平学生创新创业实验室,促进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研究和实践活动,建设“特色专业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面向全校不同学科学生开放。通过特色软硬件资源搭建与仿真环境设计,为学生提供创业仿真模拟、创业实践以及与企业家交流的平台,实现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技能培育、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与创业项目实践三位一体的目标。进一步加强现有校级创业教育实训平台建设,通过模拟现实的企业竞争环境,培育学生的创业思维能力和企业经营能力。

  助推创业孵化。充分发挥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作用,鼓励和支持学生到创业基地落户。有效整合校内外资源,筹集“吉林大学大学生创业基金”,引入风险投资等,扶持学生创业。学校结合学生创业项目对学生加强法律、工商、税务、财务、人事代理、管理咨询、项目推荐、项目融资等方面的创业咨询和服务,帮助大学生解决创业初期的各种难题。发挥国家大学科技园科研成果、发明专利转化功能,积极推动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建立大学生创业项目库,对在“挑战杯”等各类高水平创业竞赛中获奖或操作性强的学生创业项目积极进行市场推广,扶持学生成功创业。



华南理工大学借助科技创新为学生提供便捷服务

2014年07月18日  来源:教育部网站

  华南理工大学启用自动打饭机等服务设备,为学生提供便捷高效服务的同时,激发学生科技创新兴趣。

  借助科技提供高效便捷服务。近日,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第六食堂启用全自动售饭机,该机器由华南理工大学与一公司合作研发。投入试用的两台自动售饭机可分别提供二两和三两米饭,学生刷卡后自动扣费,米饭精确装入餐盘,平均2.5秒可打完一份饭。启用自动售饭机不仅节省了食堂的人力开支,而且在饭量的精确性上,也比人工更加精确,可以有效避免浪费或者不够吃的现象。类似的借助科技为学生提供便利的服务在华南理工校园还有很多:2014年寒假前夕,学校将火车票自动售票机引入校园,为学生购票、取票提供便利,有效缓解“一票难求”的状况;该校大学城校区的校园一卡通不仅涵盖饭堂、购物、热水(沐浴)、图书馆、羊城通(公交)等功能,而且还实现了用支付宝充值,为学生省去排队充值的麻烦。

  激发学生创新热情。越来越多出现在身边的科技应用和发明,激发了广大学生的创造热情,学生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积极参与到学校管理和服务中来。学校引入具有高安全性和环保性的3台LNG校园巴士后,大二学生李潜龙随即开发出一款预告校巴到站的手机软件,手机登陆程序后,可以在界面看到校巴当前所在的位置、行驶方向,还可以进行校巴到站提醒的设置,让同学们算准时间再出来等校巴,节约候车时间。学生创业团队“华工百步梯”推出的“百步梯波板糖APP”可以实现个人成绩查询、图书信息查询、二手市场商品信息查询等功能。“牛犊工作室”开发出一款适合在宿舍使用的,可以用手势控制的吸附式LED“酷毙灯”,为宿舍学习提供了方便和舒适。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50项具体措施提升本科教育质量

2014年07月18日  来源:教育部网站
 建章立制,强化本科教育。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提升本科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从加强领导、完善培养模式、规范教学秩序、深化课程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学风建设、深化试点改革和持续增加投入8个方面,分50项具体措施,对提升本科教育质量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划和部署。《意见》规定学校常委会、校长办公会每年都要召开本科教育专题会议,并落实好校领导、学院和部门负责人听课制度;规定教师聘任教授岗位的基本条件之一为每学年至少讲授一门不少于32学时的本科生课程,并建立知名教授讲授基础课、前沿科技知识和新生研讨课制度;《意见》要求分类分层次修订课程标准,建立课程调整退出机制,强化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建设,建设专业特色课程,采用启发讨论、问题探究、案例实践、科研训练、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反转课堂等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为引领,以“顶层设计、科学组织、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注重内涵”为工作要求,针对影响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薄弱环节,采取加大投入、实施内涵式建设的方式,围绕“规范秩序、强化特色,增强能力、提升质量”的工作主线,重点实施“学在西电”行动计划,搭建引导激励学生自我发展的育人环境;实施层次化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形成激励长效机制;构建系统化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计划;实施优质课程与教材建设计划;实施专业综合改革及教育模式创新行动计划。

  加大投入,促进学风建设。建立起本科生学习导师制、研究生助教制,实施“新生之友”关爱计划,构建起多方协同合作的学生学业帮扶体系。强化诚信教育,建立个人和班级诚信档案,完善学业预警制度,加强学业过程管理。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并持续增加本科教育教学的经费投入,3年内使本科教育投入增量达到1个亿,确保本科教育的优先资源配置地位。


湖南大学构建三大工程锻造空军国防生拔尖人才

2014年07月18日  来源:教育部网站

  湖南大学坚持以培养拔尖人才为目标,立足部队需要,实施“三大”工程,着眼于复合型军事人才培养,着力打造高素质的后备军官队伍。

  思想政治素质建设工程。一是在全校国防生中开展为期一学年的“坚定信念、铸牢军魂”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专题教育的形式,着力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着力弘扬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引导在校国防生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二是针对主题教育活动跨度长、内容多、形式多样等特点,将主题教育活动与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政工能力培养、“学党史、学军史”活动等日常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在内容上相互渗透,在载体上有机融合,使各项活动整合推进。三是抓好敏感时期、重点时段,以及节假日时的教育管理,组织国防生开展时事政治教育、安全稳定教育、季节性防事故教育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召开专题办公会和国防生教育动员大会,传达学习上级指示精神,要求全体国防生保持高度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2013年,有48名国防生发展为预备党员,59名预备党员顺利转正。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发展对象逐年增多。在校国防生党员比例超过41.5%。

  优良学风建设工程。一是逢会必讲学习,定期找学习成绩靠后的学生谈心,在评奖评优、选拔军训教官和国防生骨干工作中,突出对学习成绩的考评。专门设立国防生“学习进步奖”,对学习成绩进步明显的同志进行表彰,积极推动国防生学风建设。二是严格日常管理,干部坚持每天深入学生宿舍检查督促,坚持每晚清查学生熄灯就寝情况,按分片包干责任抓好落实。利用晚点名、查寝、早操等时机,抓好国防生队伍学风建设,发挥国防生党员和思想骨干模范作用,带动身边国防生自觉学习。三是通过设立国防生公寓,安排国防生集中住宿,进行半军事化管理;创建国防生图书阅读室,在阅读室中放置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以及各专业书籍;打造国防生每周之星,张贴优秀学生简介。2013年,学习成绩排名专业前10%的国防生有10人,6人获得“国家奖学金”,5人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7人获“校三好学生”称号,8人获 “校优秀学生干部”称号。

  军政素质训练工程。一是大一国防生入学军政基础集训。将2013级国防生入学军政基础训练分集中训练和穿插训练两个阶段进行。集中训练由柳州航空装备训练基地负责;穿插训练安排在新生返校后,结合学校课程安排进行。12名新生被评为集训优秀个人。二是大二国防生暑期军政训练。组织107名大二国防生到广州军区综合训练基地进行集中训练。在评比竞赛中,国防生张德文等5人分别获得队列、体能和射击标兵,国防生丁雨超等10人获得“优秀学员”称号。国防生所在连队获得“行政管理先进单位”称号,战术考核第三名。三是大三国防生暑期当兵锻炼。组织50名大三学生到航空兵部队进行见习锻炼。在20天的见习时间里,同志们严格遵守部队各项制度,圆满完成了部队各项工作任务。



河海大学多举措切实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2014年07月18日  来源:教育部网站

  河海大学围绕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检查和评优工作,采取多项措施狠抓管理,使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修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规定和基本规范。完善各专业毕业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相关规定,细化指导教师考核评价要求和答辩评分标准;规范毕业设计(论文)格式要求,制定《文科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规范格式》、《理工科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规范格式》。鼓励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多元化,鼓励学生选择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交叉型复合型课题,鼓励学生选择与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相结合的课题。

  加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学校组织本科教学督导组对所有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进行评价,并及时反馈学院;加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考核,提出指导教师和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考核评价标准,对考核和整改不通过的学生做延期答辩处理;改革毕业设计(论文)评教方式,侧重指导过程评价;校领导和院(系)负责人等深入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现场进行抽查,提出意见和建议。

  开展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专项检查。根据学校要求,各学院成立毕业设计(论文)自查组,对各专业近两届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情况及学院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分专业形成自评报告。学校通过召开师生座谈会、问卷调查以及开展毕业设计教室检查、论文学术不端检查等形式进行了专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好的做法与经验及时在全校推广,发现的问题督促学院立即制订整改措施并跟踪整改进度。


重庆大学“五大课程”助推毕业生扬帆起航

 2014年07月18日  来源:教育部网站

  重庆大学从学生成长需求出发,以五大课程为主线,精心设计毕业季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为学生上好踏入社会前的最后一课。

  丰收课程,彰显收获喜悦。学校创新毕业论文(设计)及答辩环节,在建筑类专业试点推行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通过多专业学生共同参与工程项目,打破专业壁垒,培养创造思维和协调沟通能力。对于艺术类专业,创造条件让学生以个人专场演出、美术作品展览等形式展示其学业成就,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也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安全课程,体现生命关怀。学校开展一系列“增强安全意识、文明告别母校”的专项安全与法制教育工作,构筑生命安全通道,体现人性关怀。各学院制定工作方案,教育学生注意离校过程中的交通和人身安全,培养学生遇到突发事件采取正确处理方式的能力。提醒学生警惕招聘骗局,教会毕业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教育学生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采用文明方式告别母校和同学,有效的消除了毕业前夕各方面安全隐患,增强了毕业生安全与法制意识,避免各类不文明现象的发生。

  诚信课程,把好出口通道。学校开展诚信、公德教育,提升学生个人品质与诚信度。自2008年起为全体学生建立了信用档案,学生在校期间的奖惩情况、考试作弊情况、社会活动、教育助学贷款偿还情况、学生信用卡使用情况等都将写进“大学生信用档案”,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诚信习惯。学校还结合毕业生还贷情况,进一步加强对贷款学生和受助学生的诚信教育,在贷款和受助毕业生中开展“诚信奉献”主题教育活动,认真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和学费的催缴工作。

  关怀课程,打造健康平台。在毕业就业期间,针对就业形势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学校在心理咨询中心网站上设置毕业生心理专栏。在每年的求职高峰期举行“就业心理辅导周”活动,使毕业生在离校前夕能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并积极乐观地进入社会。辅导员深入宿舍、教室、运动场,勉励毕业生顺利通过考研复试、考研调剂、专业论文答辩,指导毕业生正确择业、就业,使毕业生感受到了学校的重视、关注与关怀。

  温馨课程,表达感恩情怀。学校开展“文明离校、爱校感恩”系列活动,树立知荣辱、重礼仪、讲文明、懂感恩的良好风尚。创新毕业典礼和毕业晚会形式,展现毕业生丰收的喜悦和学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为毕业班级校友联络员颁发聘书,搭建与毕业生的情感纽带。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的毕业歌会、歌手大赛等多种活动,让全体教职员工与毕业生共同庆祝,增进师生情。开展毕业生成长历程照片征集活动,吸引了大量学生用照片、笔记等记录对母校的真诚祝福,把美好的记忆留在重大校园。由图书馆发起的“存储你的重大记忆”活动,让学子们将自己四年的“重大记忆”用档案袋、封条封存,珍藏于图书馆,用来致敬学生们即将逝去的青春和对母校的真挚情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多措并举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

www.jyb.cn 2014年07月18日  来源:教育部网站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和人才需求特征,创新工作思路,采取多项措施,全力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

  一是完善就业工作体制机制。学校明确校、院、系党政“一把手”是本单位就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实行就业工作向校、院两级教代会报告制度,实行就业率与招生计划、经费投入、绩效考核挂钩制度。推行全员参与工作机制,坚持实施“全员就业工程”、“校友帮扶就业计划”等,调动各方面资源,构建学校、学院、系(所)、校友“四位一体”的就业工作联动机制,形成全员参与就业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是建立圈层就业市场体系。依托优势学科和专业,有针对性地赴新疆、青海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开展人才需求调研。通过回访往届毕业生、走访地矿油相关单位等形式,了解人才需求,拓展就业市场,形成了“以地矿、石油、建筑工程类行业单位为核心层,以500强企业中的能源、设备制造、电子通信类企业为紧密层,以中小企业、自主创业为拓展层”的圈层就业市场体系。近年来,在就业核心单位群中,每年稳定接收学校毕业生10人以上的单位有近60家、5人以上的单位近110家。

  三是着力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将大学生生涯辅导、就业指导课贯穿于大学培养全过程,分年度开设《大学生涯规划》、《生涯团体辅导》、《大学生职业发展与职业规划》、《求职面试技巧》等课程,构建全程化、系统化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开设《创业管理学》、《大学生创业基础》、《创业心理训练》等公选课,举办创业专题讲座,推广“KAB创业教育”项目等方式,提升学生创业意识与能力。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形成了涵盖“基础科研训练计划”、“特殊专长支持计划”、“自主创新资助计划”、“创业训练扶持计划”等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持体系。

  四是搭建立体式就业服务体系。通过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课、优秀校友事迹报告会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和西部就业。搭建信息共享平台,精心组织校园专场招聘会,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及时发布就业信息,与毕业生实现实时互动,推送就业信息、交流求职情况。发挥与行业单位“联合育人”优势,举办实习生双选会等,提供实际工作锻炼机会,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能力。此外,还通过深入学生宿舍谈心、组织就业经验交流会、毕业生离校教育等方式,细致做好就业保障服务工作。

  五是“一对一”帮扶就业困难学生。建立“未就业毕业生信息库”,实行就业困难学生约谈机制,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跟踪服务。有针对性的开展毕业生就业政策宣讲,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一对一”了解毕业生就业困惑与需求。对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强化心理帮扶,及时提供职业指导和用人单位信息。对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组织参加创业培训,争取创业扶持政策,提供创业服务。对经济困难的毕业生,实行足额求职资助。对少数民族毕业生,通过宣讲民族优惠政策,邀请相关地区就业协作单位来校招聘和有针对性的开展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培训等,帮扶少数民族毕业生顺利就业。


中国矿业大学以专业认证评估促专业内涵建设

2014年07月18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中国矿业大学以专业认证和专业评估为抓手,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构建专业建设保障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减少课内学时,增加实验教学学时,优化课程结构,丰富课程教学形式,重构课程体系。联合行业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体现知识能力实现矩阵效应,积极构建具有国际实质等效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对专业主干和核心课程设置进行重组和整合,提高综合化、系统化程度;实现专业选修课程设置小型化和模块化,增加选修课比例;在有条件的专业设置“专业综合实验”,单门课程内含实验教学学时大于16学时的,将实验内容从课程中剥离出来,独立设置对应的实验课;设置专门的创新实践环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获得2个创新实践学分;鼓励教师采取讲授、研讨、自主学习、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等灵活多样、切实有效的形式进行课程教学。

  二是构建专业建设保障体系。逐步形成“以制度为保障、以改革为动力、以投入为基础、以管理为手段”的教学保障体系,并通过修改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实施专业建设负责人制度和建立毕业生质量社会评价与反馈机制等举措,构建本科专业教学持续改进机制。

  三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年报制度。启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年度质量报告编制和发布工作,成立校院两级工作小组,建立专业、系、所自我检查和自我评估的体制机制,公示各专业人才培养年度报告和教学基本数据,交流、借鉴、共享专业建设成效。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