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

当前位置: > 高教新闻 > 国内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引进高水平人才纪实
时间:2013-02-26 09:04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俞路石 点击:
中国科大自2009年以来,已引进像杜平武这样从海外归来的高端人才,以及各类教授、副教授共计数百名。目前全校拥有两院院士、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中科院百人计划学者共296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4%以上。

为人才搭建没有天花板的舞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引进高水平人才纪实 

  2009年杜平武从美国罗彻斯特大学拿到博士学位后,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能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系在一起,从没到过合肥,更没进过中国科大校门的他,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听说这个学校特别重视对高端人才的培养,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念头报名参加了中国科大的“青年千人计划”,对这位年轻的博士,中国科大高度重视,很快就办好了各种手续,现在,杜平武已经活跃在中国科大的教学科研一线,并开始崭露头角。

  中国科大自2009年以来,已引进像杜平武这样从海外归来的高端人才,以及各类教授、副教授共计数百名。目前全校拥有两院院士、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中科院百人计划学者共296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4%以上……

  以诚相待,为人才解除后顾之忧

  2010年5月加盟中国科大的“千人计划”教授秦宏,回国前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等离子体物理国家实验室担任主任研究员,在核聚变研究领域颇有建树。

  “国内核聚变领域中实力最强的高校和科研机构是中国科大和中科院等离子体所,都在合肥,所以我选择中国科大。”秦宏说,“与发达地区高校相比,科大所能提供的待遇、条件未必最好,但校领导很真诚,只要答应的事情,件件都落实到位。”

  据该校人力资源部部长褚家如介绍,中国科大在引进人才进校前,都会以书面形式对职称、薪酬、住房、子女就学、医疗等作出约定。该校在教工住宅小区预留了300多套住房,学校还专门准备了设施齐全的三居室专家公寓,引进人才可“拎包入住”。

  中国科大不仅在生活上为教师排忧解难,同时也重视为科学家们提供工作上的便捷服务,为此专门成立了行政服务中心,将直接为教职工服务的经常性事项集中起来,提供“一站式”服务。

  中国科大在人才引进工作中踏实真诚的作风,感染了许多海外优秀人才。近年来,该校引进人才的到岗率一直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准。其中,前七批引进的28位“千人计划”教授中已有22人与学校签署合同并到岗工作,到岗率为78.6%。

  尊重需求,为人才营造创新土壤

  “以人为本,要满足人才学术发展的实际需求,确保他们做事有平台、发展有方向。”中国科大副校长窦贤康说,对于引进人才,学校不仅为他们提供一定数量的科研启动经费,还及时安排实验和办公用房,配备学术助手和学术梯队。学校引进人才的科研启动经费在100万到1000万元之间。

  “回来后我的课题组建设得很快,仅用了2个月。”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青年千人计划”教授熊宇杰2011年6月到岗,当时“青年千人计划”的经费还没有到位,学校陆续为他提供了500多万元设备经费,使他的工作很快就开展起来。

  近年来,中国科大还斥巨资建设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工程科学、信息科学等实验教学中心,集中购置一批急需、通用而一般科研课题又无力购买的大中型仪器设备,并组建技术支撑服务队伍,使引进人才进校后即可拥有高水平、专业化、全开放的实验条件和支撑保障。

  与此同时,学校对处于“战略岗”的各类专家教授,以“阶段考核”代替“年度考核”,以“同行交流”代替“述职考评”,为他们长期的学术积累与发展创造了宽松的环境。3年来,仅“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带领学术团队就已相继在《自然》、《科学》、《现代物理评论》等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0余篇。

  人尽其才,为人才拓宽发展空间

  多年来,由学校潘建伟院士领导的微尺度国家实验室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研究部,为了掌握国际上最先进的量子纠缠技术和量子存储技术,陆续将国内实验室一批有潜力的学生送到国外一流大学读博士或从事博士后研究,在国际化的学术空间里锻炼成长。

  这些年轻人学到过硬本领后,近年来悉数回国。如今,这个年轻的创新团队里光是“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就有10多人。

  与此同时,学校还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安排到岗学者专家担任院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等方面的管理和组织工作,让他们在更大的空间里为学校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赵政国是首批“千人计划”教授入选者,到岗3年来,他不仅在科研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还积极推动“核探测与核电子学”这一重要基础学科的发展,于2011年与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共同组建了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该实验室已成为国内该领域专业技术人员最多、最集中、整体实力最强的科研队伍。

  “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我们的最高追求。”中国科大校长侯建国院士说,“学校的任务是给年轻人搭建一个没有天花板的创造空间,让他们能跳多高就跳多高,让他们保持学术上的热情和野心。”(记者 俞路石)

    《中国教育报》2013年2月26日第7版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