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

当前位置: > 高教新闻 > 国内 >
张秀琴:十年来我国留学事业取得显著成就
时间:2012-10-29 09:22来源: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张秀琴 点击:
新世纪以来,在国家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大背景下,教育“引进来”和“走出去”步伐不断加速,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的途径载体和方式方法不断丰富和创新,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已逐步形成。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强教离不开改革开放。随着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程度日益提升,教育对外开放承担的使命越来越重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教育对外开放事业发展迅速。新世纪以来,在国家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大背景下,教育“引进来”和“走出去”步伐不断加速,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的途径载体和方式方法不断丰富和创新,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已逐步形成。

  一、十年来我国留学事业取得显著成就

  十年来,我国教育对外开放内涵外延不断拓展。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明确指出了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方向。国务院2003年颁布《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把中外合作办学定位为我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标志着教育对外开放从人员交往扩展到组织和机构层面的合作。国家启动实施《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加强全方位、高层次的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确定了五年内教育对外开放的内容和要求。党中央、国务院2010年召开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胡锦涛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对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必须加强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提高教育交流合作水平,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教育资源。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有益教育经验,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竞争力。教育规划纲要专门辟出一章,对扩大教育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进行部署,确立了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战略。总的看,我国教育对外开放层次水平不断提升,各领域不断取得新的成就,教育国际化水平稳步提高。

  1.出国留学工作形成了以公派出国留学为主导,自费出国留学为主体,出国留学和留学回国政策与制度更加完善的格局

  出国留学是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渠道,是青年人丰富人生阅历、提升个人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家庭培养孩子的重要选择。发展出国留学事业,对我国一流大学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教育国际地位提升以及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国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出国留学一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950年,我国分两批向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派出35名出国留学人员,拉开了新中国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的序幕;1978年,邓小平同志做出大量派遣出国留学生的决定,打破了文革动乱时期长达10年的封闭局面,重新开启了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大门。尤其进入新世纪以来,出国留学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创新和完善工作机制,积极破解发展难题,为国家“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形成了以公派出国留学为主导,自费出国留学为主体,制度更加完善的工作格局。截至2011年底,我国在外留学人员总数达142万,位居世界首位,并持续保持较快增长,近3年年均出国留学人数增速达23%。

  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扩大规模、提高层次、保证重点、增强效益,在服务国家建设、维护国家权利、传播中华文化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国家队”的示范引领作用。“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2007年获得国务院批准实施,截至2011年底共录取24,624人,66%的公派研究生进入世界排名前200名高校,73%的学生学成归国进入高校和科研院所工作,短时期内为国家高水平大学建设培养、储备了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师资和科研人员。不完全统计,国家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学生在《科学》、《自然》等世界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发表论文总量超过19,000篇。“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启动实施后,2012年首批选派1,000名本科生出国交流学习,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将对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培养产生积极促进作用。配合高等学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实施的“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面向国家重点建设学科及各校重点发展学科,为高校选拔培养了16,806名青年骨干教师,68.49%的入选者年龄在30-40岁之间。“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和地方合作项目”、“国际区域问题研究及外语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艺术类人才培养特别项目”等,为支持西部地区和重点行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为中国地震局、国家海洋局、中国社科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等单位和部门设立的系列人才培养项目,面向重点行业和部门培养了大批急需人才。

  自费出国留学越来越成为国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中国情怀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渠道。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自费出国留学的支持和引导。2003年,在自费留学人员比较集中的5个国家实施“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试点,次年试点国家和地区增至28个。“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项目”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自费留学人员的重视和关怀,激发了自费留学人员的爱国热情,增强了他们回国工作和多种形式为国服务的意识。此后,教育部又先后出台《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管理规定》,成立教育涉外监管机构,开设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公布经过审批的448家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机构最新信息,增补修改34个国家、1.5万多所办学比较可靠的学校名单,对留学中的突出问题发布“留学预警”,对公民自费出国留学进行服务和引导,进一步优化自费出国留学服务环境,自费出国留学一直保持保持增长态势,自费出国留学人员在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中的90%以上。

  留学回国工作发展成为出国留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为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供了重要支撑。国家高度重视、积极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工作以及通过多种形式为国服务。教育部2002年成立专门机构负责留学回国工作,并启动在外留学人员到西部工作或参加西部服务项目,以“集团式”的服务模式对口支援西部建设。扩大“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范围,每年聘任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各100名;2011年启动实施新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每年支持高校聘任150名特聘教授、50名讲座教授,增设支撑服务专项,进一步发挥长江学者在创新团队建设、人才培养、协同创新等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会同科技部共同举办首届“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为在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搭建平台。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引进海外优秀留学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见》,推动建设高校海外留学人才工作平台。目前,“千人计划”、“春晖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在留学人员群体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等在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平台吸引力越来越大,“南有‘留交会’(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北有‘海创周’(中国海外学子创业周)”,获得在外留学人员广泛认同。“‘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得到广大留学人员的热烈响应和积极参与。近10年来,68 万留学人员学成回国发展,留学回国人数从2002年的1.8 万人增至2011年的18.6万人,增长9.3 倍,2011年留学回国增幅更高达38%。留学回国人员绝大多数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为国家建设和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据统计,大多数入选“千人计划”的高层次人才具有留学背景;去年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留学回国人员占90%;教育部直属高校校长绝大多数是优秀留学回国人员。

  2.来华留学工作促进了中外交流合作,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渠道和展示当代中国形象的重要品牌

  从全球范围看,国际学生的数量、比例、质量是衡量国家吸引力、教育竞争力和学校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来华留学工作作为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环节、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渠道和展示当代中国形象的重要品牌,在促进中外交流合作、扩大我国对外开放、增进世界对我国的了解和中外人民的友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世纪以来,来华留学事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规模进一步扩大,类别、层次、结构进一步优化。美国《2011年门户开放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美国学生十大留学目的地国家中唯一的亚洲国家。来华留学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在重大国际活动中对来华留学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在双边和多边高层往来中亲自宣布对外增加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来华留学的规模进一步扩大,类别、层次、结构进一步优化,总人数、学历生人数、生源国别数、接收院校数均创历史新高。各国青年对来华留学价值的认识水平不断提升、认可程度日益提高。全国2011年共接收了来自194个国家和地区的29.26万名各类来华留学人员,来华留学生遍布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60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与2002年相比,来华留学人数增加了2.4倍,生源地国家和地区增加了19个,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院校增加了265所。来华留学生总人数、生源国家和地区数、接收留学生单位数及中国政府奖学金生人数四项指标均创新中国成立以来新高。规模增长的同时,外国青年来华接受学历教育的人数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2011年,全国攻读学位的来华留学生人数近12万名,比2002年增加4.6倍,占当年来华留学生总人数的比例从24.5%上升至40.6%。而在新录取的中国政府奖学金生中,学历留学生达77.8%,攻读研究生的比例达53.7%。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的专业分布更加优化,学习汉语、临床医学、中医学及学习其他专业的比例逐步协调,学习其他专业的人员比例有较大幅度的上升。

  《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之后,来华留学工作系推动我国对外开放和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纲要明确实施留学中国计划,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为来华留学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教育部召开改革开放以来第四次、新世纪以来第一次来华留学工作会议,发布《留学中国计划》,为我国来华留学工作未来10年发展进行了总体谋划,提出“争取到2020年,在华留学人员总量达到50万,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的战略目标,凝炼提出来华留学16字工作方针,即“扩大规模,优化结构,规范管理,保证质量”。两年来,教育部积极推进《留学中国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研究提出了来华留学发展的“十二五”规划;完成来华留学工作部际协调机制建设;推动增加国家财政投入,增加配套支持省(市、自治区)来华留学奖学金项目,扩大政府奖学金生规模;增加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生的学校数量,学校布局更加均衡合理。同时,来华留学积极配合国家人文交流大格局建设,在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框架下,设立中美人文交流专项奖学金,协助美方实施四年派遣10万人来华留学计划;在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框架下,设立中俄人文交流专项奖学金,推进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适应我国来华留学事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来华留学生的规范管理和政策保障不断加强。教育部建立了来华留学生医疗保险制度和全国高等学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制度。建设并推行来华留学生信息化管理平台。实行外国留学生新生学籍和外国留学生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制度。会同财政部大幅上调中国政府奖学金生的生活费标准。设立了来华留学优秀自费生奖学金,资助因金融危机影响而处于困境的自费来华留学生,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教育部、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公安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委成立来华留学工作部际协调机制,加强协作沟通,进一步完善了中央、地方、学校分工明确、通力合作的来华留学三级管理体制。启动了对现行《中小学接受外国学生管理暂行办法》和《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的修订工作,新的《国际学生招收和管理规定》很快将正式颁布实施。

  出台一系列措施和政策,推动各高校提升来华留学生培养质量,打造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品牌。中国政府奖学金本科来华留学新生预科教育试点在全国范围实施。预科教育是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工作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对提高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确立来华留学生专业学习准入标准发挥了重要作用。制定来华留学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质量控制标准,设立了首个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师资培训中心(医学),加强对骨干教师力量的培养。最近,教育部还筹划启动高等教育阶段汉语授课品牌专业、英语授课品牌课程和来华留学示范基地的评选和建设工作,以评促建,进一步提升“留学中国”的国际品牌内涵和质量。

  二、新时期我国留学事业发展的工作设想

  党中央国务院新近颁布实施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实施“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工程”,“实施出国留学资助计划,到2015年,国家公派出国留学规模达到2.5万人。实施留学中国计划,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逐步扩大来华留学规模,其中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规模2015年达到5万人”。两项计划着眼未来全球教育发展和人才竞争,对出国留学事业和来华留学事业提出了明确的发展要求。我们要按照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部署,加强谋划,积极努力,进一步推动我国留学事业提高水平质量,实现科学发展。

  1.出国留学工作继续做好高层次公派人才工作,进一步促进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培养,提升出国留学工作效益

  新时期,推进出国留学事业科学发展,重点要继续做好高层次公派人才工作,尤其是实施好国家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改进完善青年骨干教师项目选派办法,实施好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促进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培养。要加强对优秀自费留学人员的支持与服务,做好优秀自费留学人员奖学金等,发现、选拔优秀自费留学人员,为高校引进高层次留学人才提供支撑。要进一步提升出国留学工作效益,做好人才回收工作。要创新一系列工作机制、完善一套政策体系、建设一个信息平台,以实现吸引更多留学人才回国工作或为国服务的工作目标,推进留学工作发展。

  创新留学人员服务与管理工作机制。为更好地保障留学人员安全,建立留学人员行前培训与工作研究机制。总结公派出国留学人员行前培训经验,试点建立“教育部出国留学研究和培训中心”。开展“出国留学培训进校园”活动。积极谋划海外学生学者团体联席会议机制、留学工作巡回调研和工作交流会议机制,建立良好的舆论引导和宣传机制以及对自费出国留学的激励引导和监管机制。

  完善出国留学工作政策支撑体系。贯彻落实教育部、外交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在外留学人员工作的意见》,全面指导在外留学人员工作,加强在外留学人员的服务与管理。修改和完善《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选派办法》《国家公派出国研究生管理规定》,探讨出台《国外留学资源筛选制度》,修改完善《教育部“春晖计划”实施意见》、《留学回国人员证明管理办法》等,构建涵盖出国留学全过程、覆盖公派和自费出国留学的政策支撑体系。

  建设留学人员服务与管理信息大平台。结合教育部“金教工程”,进一步发挥和整合中国留学网、国家留学网、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神州学人网等国内外已有信息系统和网络信息资源,努力建设好“出国留学人员管理与服务系统”,提升留学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实现吸引更多留学人才回国工作或为国服务的目标。继续实施“春晖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引才项目,用好“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中国海外学子创业周”、“‘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计划大赛”等引才平台,以国家公派研究生、优秀自费留学生、“春晖杯”中国留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者为重点对象,充分发挥“高校引进优秀留学人才岗位需求信息库”作用,为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院校等吸引更多优秀留学人才。

  2.来华留学工作重点是研究和谋划好如何提升我国来华留学在国际教育服务中的核心竞争力

  来华留学工作下一阶段的重点是在保持当前增速的基础上,思考解决影响来华留学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研究和谋划好按国际标准提高我国来华留学在国际教育服务中的核心竞争力。重点要做好六个方面工作。

  加强统筹规划,履行好政府责任。来华留学工作涉及国家多个部门和行业,未来要继续加强宏观统筹规划和跨部门协调沟通。有效利用来华留学工作部际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部、省、校三级分工明确的管理体制,形成领导有力、分工协作、共谋发展的来华留学工作格局,营造来华留学事业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同时,加大中央财政投入,进一步扩大中国政府奖学金生规模。

  争取社会参与,构建来华留学工作多元支撑体系。筹划参照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模式,组建高层次、多领域、跨部门的来华留学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完善来华留学智库建设。积极争取社会参与,支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来华留学生专项资金,鼓励企业、特别是外向型企业捐资设立来华留学奖学金,培养企业拓展全球业务所需的国际化人才,构建以中国政府奖学金为主,地方政府、教育机构和社会组织奖学金为辅的来华留学奖学金体系。

  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培养质量。继续扩大学校自主权,鼓励创新教学模式,在课程设置和专业设置方面进行探索,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专业和精品课程,推进来华留学事业内涵发展。不断提升高等教育阶段专业课程外语教学比例,加快外语授课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来华留学外语授课师资海外培训计划,造就一大批来华留学教育的高水平师资。逐步建设一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构建来华留学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加强对来华留学教育条件、培养质量和管理服务的评估,促进学校合理定位、提升来华留学工作特色。

  改革宣传方式,创新培养模式。统筹国内外有关学校、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海外孔子学院(孔子课堂)、留学中介等各方资源,创新对外宣传模式。继续加强外文网站建设,打造“永不落幕的来华留学教育展”。改革来华留学人员招生录取办法,探索推进国际通行的审核、考查、考试等相结合的灵活招生方式。完善中国政府奖学金本科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逐步建立来华留学人员本科专业学习准入标准。严格实行外国留学生新生学籍和外国留学生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制度,建立外国学历留学生信息库。

  完善服务管理,优化留学环境。继续强化来华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趋同化管理,加强对留学生的法治教育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国情教育,帮助他们客观了解中国社会发展情况。完善来华留学生社会化管理模式,不断优化来华留学环境。积极应对来华留学工作面临的新问题,修订《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

  丰富留学生在校生活,做好来华留学毕业生工作。鼓励学校提供更加丰富的课余文化生活,加强社会实践环节,使留学生更加了解中国,更加热爱中华文化。积极鼓励来华留学毕业生组建联谊组织,进一步加强与来华留学毕业生的联系。推动成立开展来华留学毕业生工作的专门机构,建立来华留学毕业生网站,开展联谊等相关活动。(作者张秀琴为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