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学生成才——北京工业大学探索学业辅导纪实
已退休的原北工大机电学院党委副书记党朝红在辅导学业困难学生。余承 摄 “孩子上大学后不好好学习,我们家就没过上踏实日子。感谢学业辅导把孩子从退学边缘拉回来!”这是北京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王秀彦今年春节收到的学生家长短信。 挽救一个学生,就是挽救一个家庭。多年来,北京工业大学坚持开展学业辅导,从辅导学困生到辅导尖子生,把全员育人落到了实处。王秀彦表示:“要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学生成才。这既是学校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检验工作成效的试金石。” 与学业困难学生手拉手 说起“学困生”辅导计划,还要追溯到2004年。时任北京工业大学学生处处长的王秀彦和首都经贸大学一名老教师谈起怎样帮助后进生的问题,从中大受启发。“学困生”辅导计划由此萌生。 “学困生”辅导计划重点针对补考和试读生群体展开,包括与学业困难学生手拉手活动和试读学生帮扶计划。每一名学业困难学生都有个性化的辅导方案,采取的是一对一或多对一的辅导形式。参与辅导的教师既有专门配备的专业教师,也有学习优秀的学生党员。辅导内容以学业提升为核心,同时还辅以心理压力疏导、自信心提升等心理辅导。 自2007年正式实施学业辅导到现在,共有300余名学业困难学生和50余名家长接受了辅导。 吴斌可以说是一位“资深辅导员”,他半小时说服“网瘾少年”的故事被传为佳话。一名学生整天沉迷于网络,已经有多科不及格,如果再不努力,想顺利毕业是不可能的事。 吴老师告诉他:“从今天开始,你跟着学习好的同学每天试着去教室坐坐,今天30分钟,明天31分钟,能坚持多长时间就坚持多长时间。”后来,这个学生真的开始走进教室,从打游戏到看别人打游戏,再到拿起课本学习,再到定下出国深造的理想,一步一个飞跃。如今,他已在澳洲求学。 吴老师对于学生辅导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将学生分为ABC三大类。A类学生是传统意义上的优秀学生,他们每门课都拿很高的分数,将来会成为科研的主力;B类学生是最坚实的社会工作者,他们也许没有A类学生那种特有的光芒,但也会成长为国家的栋梁,对他们要以鼓励为主;C类学生比较棘手,他们既没有A类学生的扎实的基本功与完美的成绩单,也没有B类学生的踏实学习和平稳分数,但他们涉猎面很宽,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不甘于老师的约束,他们很有可能是社会的创新者,这时候就尤其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把C类学生看作创新者,而非落后者,足见吴老师对学生的爱。 学困生厌学的背后有教育体制、情感纠葛、自信缺失等诸多复杂的因素,像吴老师这样的辅导员总能耐心寻找“病因”,然后开出特效“药方”,并跟踪治疗。危机干预加赏识教育,在学困生身上起到了巨大作用。 为杰出学子配备成长导师 解决了学习危机群体的问题,那么学习优秀群体怎样才能更上一层楼呢?为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增强学生继续深造、就业和创业的竞争力,提高考研、出国留学成功率和就业质量,2011年学校启动了杰出学子培育计划。每年选出200余名学业优秀本科学生配备成长导师,进行为期两年的一对一辅导。通过为学生专设自习室,提供课程答疑辅导和前沿科技报告,为每名学生提供参考书籍等一系列举措,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学校的成长导师队伍中有教授、学院院长,也有长江学者。 “在‘杰出学子培养计划’中,我们着力培养具备成熟科研思维、能够独立完成一定科研工作的优秀大学生。可以通过让他们参与研究生的工作来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质。在完成导师所布置任务的过程中,他们查阅文献、调研、综合处理信息等能力都会相应地有所提高。”电控学院张延华说。 作为学业辅导工作实效奖的获奖人,软件学院副院长黄樟钦认为,通过杰出学子培养计划,同学们可以提前进入实验室,和老师一起进行科研,这不仅使同学们能尽早地进行实践,更能使他们有机会接触前沿的科学和技术。 软件学院张硕是黄樟钦老师辅导的学生,他说:“在没有杰出学子培养计划之前,我很想在专业技术水平上有所突破,但是不知从何做起。黄老师根据我的特点给了一些专业的建议,并帮助我设立阶段性目标。突然间,我对自己的未来变得信心满满。” 探索个性化教育新途径 学业辅导,源于学业推进计划。学业辅导工作自2007年实施以来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王秀彦介绍:“我们在学生群体中进行了大学生就读经验和学习状况的调查,发现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学习的需求不同,因此,我们决定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学生学习现状搭建学业辅导体系。” 据了解,学业辅导体系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有相应的侧重点。一年级学生主要是学业适应辅导;二年级是学业规划辅导;三年级是学业创新辅导;四至五年级是学业发展辅导。 “为充分发挥教师在对学生全面发展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充实壮大社区辅导员队伍,现向全校招募志愿辅导教师。”这是学生处2008年末在校园网上发布的一则通知。 要对学生进行学业辅导,首先是解决师资力量的问题,要找到一批志愿辅导教师。最初,学校在没有学业辅导专项运行经费的条件下,通过采用自愿报名、志愿辅导的原则,面向全校教职员工、退休教师、博士、硕士研究生等发出倡议,招募参与学业辅导的志愿教师。短短1个月时间报名人数就达300余人,涵盖了专业课教师和高数、英语等基础课教师。志愿教师群体中,既有在校研究生,也有教授和学校党政领导干部,还有退休老教师。 学业辅导的顺利实施离不开软硬件环境的支持,学校投入专项资金支持学业辅导软硬件平台建设。 王秀彦介绍:“学校对学业辅导工作的支持力度很大,设立了学业辅导中心;把志愿教师的工作量纳入人事考核体系;为学业辅导提供场地———各学生社区设立19个学生辅导室、建立学生素质教育和学生活动中心等。” 自主学习是大学生学习的特点,也是大学教育和北工大坚持的教育理念。学校通过报纸、网络、广播等宣传媒体对学业辅导进行宣传报道,让更多学生了解辅导、参与辅导、受益辅导。通过学业辅导,有效地引导学生认知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教会他们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推行学业辅导计划过程中,北工大探索出了一条个性化教育的新途径,把全员育人落在了实处。 青年教师在志愿辅导中成长 意想不到的是,学业辅导不仅使学生成长成才,也使青年教师获益匪浅。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青年教师也获得了成长,他们从学生身上得到了启发,并深切感受到教师这一职业的神圣性。学业辅导成了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 电控学院的左国玉是北工大机器人实验室的指导老师。长期以来,左老师自己出资资助学生做科研、搞实验,和学生们一起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2011年,他指导的一项机器人作品,荣获了2011年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特等奖。 “对学生进行指导对自己也是一种挑战,面临不同的问题,不同的知识,对自己也是一种知识的更新、提高。”左老师说。左国玉老师在学业辅导中体会到,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从辛勤的工作中体会到什么是乐趣、什么是追求。 许多辅导老师也和左老师一样,在辅导学生的同时自身的教学科研水平随之提高。同时,老师们也往往被学生的勤奋努力所感动,看到学生获得的成绩,听到学生发自肺腑地称自己为“生命中的恩师”,老师们感受到教师职业的神圣,这种成就感和使命感鞭策着辅导老师继续前行。 做了6年班主任的青年教师王伟成为学业辅导的受益者。开阔的视野、渊博的知识,加上与学生共同成长的经历,使得他从同期进入学校的青年教师中脱颖而出,2012年通过竞争上岗成为学校人事处处级管理干部。 北工大学业辅导在辅导学生成才的同时,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平台,北工大将积极探索学业辅导的功能和作用,将这一平台更充分地利用起来,成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课堂。(记者 唐景莉 通讯员 王锋 张彩会) 《中国教育报》2012年5月14日第6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