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青年人才崭露头角——“最年轻博导”“最年轻教授”现象追踪 新华网长沙4月19日电(记者 黄兴华 周英峰)出生于1984年5月的邓露,去年入选我国首批“青年千人计划”名单,所在的湖南大学破格聘其为教授和博导,被网友称为“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导”。 出生于1989年4月的刘路,本科在读期间攻克国际数学难题“西塔潘猜想”,今年3月被所就读的中南大学破格聘为正教授级研究员,成为目前“最年轻的教授”。 从“最年轻博导”到“最年轻教授”,是什么成就了这种神奇现象?新华社记者日前赶赴湖南长沙对此进行了追踪采访。 青年才俊爆红网络 邓露有一份令人惊叹的简历:2005年本科毕业后出国到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直接攻读博士学位,2009年不满25周岁的他成为该校最年轻的博士毕业生之一。其间,发表1本英文学术专著(第一作者)和一系列学术论文。同年5月,进入全球最大石油公司——美国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担任高级研究工程师和海洋平台研究项目的负责人。 “美国工作生活条件是很好,而且我获得的发展机会也是大多数人非常羡慕的,但那不是我追求的目标。”邓露说。 2011年8月回国参加“青年千人计划”面试,今年初正式到湖南大学工作,被聘为博导和教授。3月初,邓露的简历被“晒”到网上,一下子爆红网络。 更为年轻的刘路,网上的关注度似乎更高一筹。这一切,源自于英国数理逻辑学家西塔潘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个猜想。 2010年8月,酷爱数理逻辑的中南大学大三学生刘路在自学反推数学时发现,海内外不少学者都在研究“西塔潘猜想”。10月的一天,他突然想到用以前用过的一个方法稍作修改便可以证明这一猜想。他连夜将这一证明写出来,并投给了数理逻辑国际权威杂志《符号逻辑杂志》。这一研究成果,得到了海内外科学家的权威认可和高度赞赏。
2011年9月,刘路作为唯一本科生参加了芝加哥大学举办的数理逻辑会议,并报告了研究成果。同年,中南大学特批他硕博连读。今年3月20日,学校宣布决定破格聘任他为教授级研究员。这一新闻,在网上引发了持续热议和关注。 纵观全国,目前正教授级别的学者几乎都在40岁以上,而刘路22岁就完成了从学生到大学正教授身份的跨越。刘路、邓露的涌现,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也引发了对选拔培养使用优秀青年人才的争议,有的人对破格使用提出了质疑。 “争夺青年人才是国际人才竞争的焦点,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关系到民族的复兴、国家的未来。”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说,我们要想赢得这场战争,必须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推进人才选拔制度改革,营造优秀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 本世纪初以来,我国全面实施人才战略。但在与发达国家的人才竞争中,仍处于弱势地位。针对这一现状,2008年我国启动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即千人计划)。2011年,又实施了“青年千人计划”和“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对入选者,中央财政给予一次性补助和科研经费补助。 “如何招揽和留住最优秀的人才,如何充分发挥人才的特长,只有这两点都解决好了,才能创造出最大的价值。”邓露说,“千人计划”为留学归国人员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和机会,接下来就看是否有合理的体制来促进人才发挥特长。 专家指出,刘路、邓露等人的爆红,恰恰反映了我们国家不拘一格选拔培养青年人才的理念。各地各部门和用人单位也应打破论资排辈的陈旧观念,让更多青年人才崭露头角;整个社会也应摒弃妒贤嫉能的腐朽观念,倡导见贤思齐的先进文化,对“最年轻教授”“最年轻博导”们多点鼓励信任,少些求全责备。 两所高校慧眼识才 “破格聘用刘路,是想通过这件事告诉全社会,中南大学是一所开放的、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的高校。”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解释说。 实际上,刘路并不是中南大学唯一受到信任和重用的青年科技人才。在刘路之前,30岁博士王丹玲也以突出的研究成果,在2010年破格晋升为教授。 据了解,针对优秀青年人才,中南大学建立了“五年阶梯式”人才培养体系:35岁以下的实施“升华双英计划”,40岁以下的实施“升华学者计划”,45岁以下的实施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和湖南省“芙蓉学者计划”。同时,重点扶持35岁以下青年优秀人才,对入选者5年给予50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 不拘一格、海纳百川,大胆使用、惟才是举,邓露能够崭露头角,同样受益于这样的理念和举措。 据湖南大学副校长章兢介绍,该校实施了青年教师“五年成长计划”。对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给予学术培育经费3-5万元/人,连续资助5年。同时,湖南大学开设了“绿色通道”,面向海内外不拘一格引进优秀人才。 如今,湖南大学拥有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4人,在国内大学排序中列第15位;45岁及以下教师占师资队伍总量的65%,青年教师成为教学、科研的主力军;教师队伍中具有海外一年以上研修经历的教师比例达到了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