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

当前位置: > 高教新闻 >
工科院校:如何“打造”文科?
时间:2012-05-03 10:25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庆环 点击:
工科院校发展文科,面临着学术缺乏渊源、师资不足、缺乏经验、与综合性大学或文科院校相比缺乏竞争力等困难和挑战。那么,工科院校如何办好文科?
 文理兼修的钱学森院士给了教育无限的启示,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纷纷举办文科,在往综合性大学迈进的同时,蕴含着培养文理兼备人才的理想。

  工科院校举办文科,通常抱有两方面意图,一是文科院系能开出丰富、高质量的人文社科课程供工科学生选修或必修,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另一方面是文科院系也招收培养文科学生。从某种程度看,两方面可谓相辅相成,如果不招收学生,文科院系就失去根本与滋养,也就无法很好完成工科学生的人文培养,同时文科生与工科生同处一校,耳濡目染,无论对工科生还是文科生,都提供了培养综合素质的良好环境。

  但是,好事虽好,做起来却颇难。毕竟,工科院校发展文科,面临着学术缺乏渊源、师资不足、缺乏经验、与综合性大学或文科院校相比缺乏竞争力等困难和挑战。那么,工科院校如何办好文科?

  理念是关键——培养文科应用型人才

  “在一个以工科为主的学校发展人文学科,首先是理念问题。我们必须想清楚,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文科人才。”北京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孙崇正教授说。“一般,人才培养目标有两种类型: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学术型人才培养着重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和科学研究工作,就业指向是进入博士阶段学习或到科研机构做研究工作。应用型人才培养侧重加强用理论方法对现实问题的分析认识能力,就业指向,以我们学校高等教育学硕士为例,是成为各类教育行政人员或高校管理人员。我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倡学生全面发展,为将来走进社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我们的实践证明,培养文科应用型人才,应该成为工科院校培养文科人才的主流。”

  确立这一理念,是基于几年的实践探索。2007年,北工大高教所招收了第一批高等教育学硕士,其中个别学生有意报考博士生,从事教育科学研究,但都因为某方面知识的缺陷而没有被录取,而大多数参加工作的学生无论就业去向还是就业单位都很好,工作单位很满意地反馈说他们的工作表现非常好。“我们发展时间短,学术上不太厚重,同时,报考生源在本科阶段很多也不是学教育学的。后来,我们又有了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培养学生的方向更宽泛,更加多样化,我们就进一步确定了培养理念:在不放弃学术型人才培养的同时,加强分类指导和因材施教,更加侧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加看重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在实践中的应用,更加看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孙崇正教授说。


 用课程支撑理念——开发应用型课程

  理念关键,但要支撑起理念,必须修改和完善培养方案,开发应用型课程,使之适应于文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课程设置非常重要,虽说是围绕应用型进行,但我们必须协调好基础理论课与实际应用课之间的关系,既要保证前者,还要加强后者,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既体现出应用型,又能有发展后劲。”孙崇正说。

  开发应用型课程,就要与社会需求相呼应,同时还要考虑本院系的实际资源。以北工大高教所为例,从2007年起,结合社会需求,他们多次调整研究方向,目前将研究方向确定为:高等教育与大学管理、高等工程教育、大学教学论、学生事务管理、现代教育技术。而在应用型课程设置上,他们开发了专业文献阅读与撰写、西方高等教育思潮、高等教育研究热点专题研究、高等教育发展与研究前沿讲座、教育统计学与SPSS软件应用等专业选修课。孙崇正教授举例介绍说:“高等教育研究热点专题研究这门课一共16个学时,以这学期为例,我讲了4个热点:党的教育方针、大众化之后的高等教育内部变化和发展趋势、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大学应该如何发挥作用,以及对规划纲要提出的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研讨。”

  这些应用型课程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2010届硕士毕业生郑伟说:“SPSS软件的学习太有必要了,我找工作的时候,发现如果这个软件熟练的话,可以为简历增添一个砝码。”

  另外,聘请国际国内知名教授或名家来为学生开办高层次的学术讲座,举办国际研讨会,都会成为应用型课程的有效补充。北工大在此方面也开展了许多工作,在学生中取得很好反响。


 

  学术实践——加强动手能力培养

  要培养文科应用型人才,就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和操作能力。不过,文科生的实际动手和操作能力还与工科生有所不同。“工科生的可以叫做专业实验、实践、实训,文科生的叫什么呢?我们就此创造了一个新词:学术实践环节。”孙崇正教授介绍说。

  在北工大高教所,研究生的学术实践分4个环节进行:学生学术研讨活动、参加学校提供的学术实践岗位、参与学术实践活动的组织管理工作、参与国际交流活动。

  学生学术研讨活动是北工大高教所人才培养中最具特色的一个环节,也是最让毕业生“感恩戴德”的方面。这一学术实践环节要求每一名研究生从一年级开始,每个学期都要在全所做两次学术报告,每个学期的侧重点不同,如第一学期以教育名著、基础知识理解的读书笔记做报告,第二学期要求学生选择高教中的某个问题,以查阅资料为主做报告,从第三学期开始,结合毕业论文的开题和进展,来做学术报告。

  “3年下来,学生每人至少要做10次小的学术报告,最初我们不知如何选题、不知怎么做PPT,做起报告来没什么观点,也不怎么会演讲,但三年之中,我们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科研能力、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很大锻炼和提高,大家学术研究热情高涨,学术氛围非常浓厚。”2011届毕业生张萍说。

  伴随着学术实践的是对毕业论文的严格把关。“一般学生有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来做论文,我们从他们一着手的时候就严格要求,开题前就做多次研讨,还要求论文必须具有实际价值。学生的论文开题基本上要二三次才能通过。课题研究时间为一年,一年后我们在正式答辩前还设置论文预答辩,这一环节也一般要二三次才能通过。之后送到校外专家那里盲读,盲读过了才能正式答辩。”孙崇正教授说。

  实践环节的设计和实施成功以及对毕业论文质量的精益求精,也让我们看到了工科院校培养文科人才的潜力,工科院校严谨扎实、长于实践的特点,潜移默化在他们文科建设中,也为传统文科院校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记者 王庆环)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