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

当前位置: > 高教新闻 >
教育调查:落实规划纲要重在推动内涵发展
时间:2012-04-24 09:50来源:《中国教育报》2012年4月23日第3 作者: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点击:
落实规划纲要重在推动内涵发展来自一线教育管理者的调查报告 一线教育管理干部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的行为主体和主要责任人,他们的态度和认识对顺利推进《纲要》实现人力资源强国目标极其重要。
 
落实规划纲要重在推动内涵发展——来自一线教育管理者的调查报告 

  一线教育管理干部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的行为主体和主要责任人,他们的态度和认识对顺利推进《纲要》实现人力资源强国目标极其重要。

  总体来看,大多数受访者对贯彻落实纲要的态度是积极的,评价是正面的,反映了一线教育管理干部是支持改革、愿意改革、投身改革的;他们认为教育应着力于以公平和质量为重点的内涵发展。

  同时,调查也反映出不同区域受访者的态度差别。欠发达地区依然没有解决经费短缺问题,注意力集中在办学条件改善上;而发达地区已逐步调整投入结构,关注重点转向师资培训和教学改革。不同群体的受访者的态度也存在差别,局长们关注的重点是筹措经费投入、改革人事制度、保障学生安全、改善教育整体形象,而校长们关注的重点是学校内部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提高教学质量。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校长的关注重点也不同,大学校长关注学校发展分类定位问题,中小学校长为升学问题焦虑,职业学校校长更担心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

  纲要颁布毕竟只有一年多的时间,各地各校理解、消化、实施还有一个过程,我们的调查也是阶段性的。从本次调查结果看,各地各校的基础、目标、任务、战略、措施既有相同之处,也各有不同特点,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造性完成建设教育强国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伟大使命。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调研组

  为全面了解各地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情况,倾听一线教育管理干部的反映,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于2011年3月至12月开展联合调查,以期为更好地落实《纲要》和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本次调查对象为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参加培训的教育管理干部,包括教育局长、高校校长、高校中青年干部、中小学校长、职业学校校长等五个群体。他们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具有广泛代表性。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330份,回收有效问卷1285份,回收率为96.6%。

  本次调查对象涉及五大群体中,教育局长312人(占24.3%),高校校长266人(占20.7%),高校中青年干部166人(占12.9%),中小学校长407人(占31.7%),职业学校校长133人(占10.4%)。从地区分布看,发达地区208人(占16.2%),较发达地区377人(占29.3%),欠发达地区681人(占53.0%)。

  本次调查问卷根据纲要的重点问题设计,涉及各级各类教育的30多个议题。问卷不仅包括开放式建议,而且有单独访谈。本报告概括了受访者反映集中的11项意见和建议。


 

  半数以上的受访者认为:

  当前最难解决的教育问题是保障教育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充足的经费和高素质的人才永远是影响教育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而它们又都是稀缺资源。受访者反映,对于当前最难解决的教育问题(见图1),教育管理者选择比例最高的是“保障教育投入”,达到55.9%;其次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选择比例为54.1%;排在第三位的是“提高教育质量”,选择比例为46.9%;排在第四位的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选择比例为44.0%。

  从地区分布来看,发达地区教育管理者认为首要的是“提高教育质量”,选择比例达53.8%,其次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减轻中小学生负担”;较发达地区教育管理者认为首要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选择比例达51.7%,其次是“提高教育质量和保障教育投入”;欠发达地区教育管理者认为首要是“保障教育投入”,选择比例达66.5%,其次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见表1)。这组数据反映出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性特征。

 

  近七成的受访者认为:

  解决得最好的教育问题是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

  教育为人民服务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宗旨,促进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受访者认为,近年来解决最好的教育问题是“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选择比例达67.4%;其次是“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选择比例达51.5%(见图2)。这说明城乡免费义务教育、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两项惠民政策实施以来成效显著,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得到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支持。

  分地区看,发达地区有60.6%的教育管理者认为“实行高等教育大众化”是近年来解决最好的教育问题;而在较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是大家认为的近年来解决最好的教育问题,选择比例分别为68.2%、72.7%(见表2)。


  

  超半数的受访者认为:

  依法治教是促进地方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

  依法治教是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制度保障。教育管理者认为,促进地方教育健康发展最重要的措施是“依法治教”,选择比例为57.8%;其次是“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人、事、财三权统一”,选择比例分别为50.0%和49.0%(见图3)。可见,坚持“依法治教”已成为促进地方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经验,也成为未来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分人群看,高校校长和高校中青年干部认为,促进地方教育健康发展的最重要措施是“依法治教”,选择比例分别为72.9%和64.5%;其次是“决策科学化、民主化”,选择比例分别为50.4%和60.2%。地市教育局长认为最重要的措施是“推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人、事、财三权统一”,选择比例为75.2%。中小学校长认为最重要的措施是“完善考核机制”,选择比例为58.5%;其次是“推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人、事、财三权统一”和“决策科学化、民主化”,选择比例分别为58.2%和58.0%。中职校长认为最重要的措施是“依法治教”,选择比例为53.4%;其次是“推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人、事、财三权统一”和“决策科学化、民主化”,选择比例分别为48.9%和42.9%(见表3)。


  过半数的受访者认为

  当前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办学体制、教育投入、人事制度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突破制度性障碍。对于当前教育改革的突破口,59.0%的教育管理者认为是“办学体制”;其次是教育投入和人事制度,选择比例均为52.0%(见图4)。

  分群体看,对于当前教育改革的突破口,高校校长、高校中青年干部、中职校长和中小学校长选择比例最高的均是“办学体制”,而地市教育局长选择比例最高的是“人事制度”。这组数据显示出,作为学校管理者的校长与作为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的局长,对教育改革方向的不同看法。除了选择比例最高的“办学体制”外,高校校长、高校中青年干部选择比例较高的是“教育投入”,中职校长和中小学校长选择比例较高的是“人事制度”。这组数据显示出高等教育阶段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管理者对教育改革方向的不同看法(见表4)。
 

  

  六成左右的受访者认为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革社会用人机制是促进当地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键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教育”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普遍共识。教育管理者认为促进当地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最重要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选择比例达60.9%;其次是“改革社会用人机制”,选择比例为59.3%;再其次是“调整教育结构”,选择比例为44.7%(见图5)。可见,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需要教育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配合。

  分群体看,61.3%的高校校长和65.7%的高校中青年干部认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促进当地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键;而65.7%的地市局长和68.3%的中小学校长认为是“改革社会用人机制”(见表5)。
 八成多的受访者认为:

  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是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任务

  现代学校制度是落实学校自主办学的根本性制度。87.6%的高校校长和83.1%的高校中青年干部认为,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依法治校的核心任务,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需要改进政府管理方式,应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而关于高校要去行政化的问题,66.5%的高校校长和72.9%的高校中青年干部认为,最重要的是转变行政管理方式。而69.5%的中小学校长认为,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应该落实校长负责制。要实现教育家办学,78.6%的中小学校长认为,应优先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且85.7%的中小学校长认为应给予校长的办学自主权是人事管理权。

  六到七成的受访者认为:

  要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

  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教学是高校的核心主业。为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使教师以教学为中心,67.7%的高校校长和77.1%的高校中青年干部认为应加大教学评价权重。为了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60.2%的高校校长认为应改革教学管理制度,72.3%的高校中青年干部认为应增强实践教学环节。60.2%的高校领导和71.1%高校中青年干部认为,高校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点是实现校际间课程与教学互通。51.9%的高校校长认为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优势特色学科不突出,62.0%的高校中青年干部则认为主要问题是学校办学定位不准确。

  六成多的局长认为:

    经费投入不均是影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原因

  均衡发展是现阶段义务教育的战略主题。虽然50.0%的地市教育局长认为落实国家教育政策成效最突出的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但是仍有69.6%的局长认为本地突出的教育公平问题是城乡间差距明显,且60.6%的局长认为影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经费投入不均。为了加快发展农村教育,缩小城乡差距,73.1%的局长认为应优先加大教育投入。为了缩小校际差距,缓解择校问题,78.8%的局长和77.4%的中小学校长认为,应加快薄弱学校改造。除了硬件均衡之外,为了促进教师资源的校际流动,65.4%的中小学校长认为,完善奖励政策是有效措施。


 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

  教育要实现“轻负优质”必须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76.6%的地市教育局长认为人民群众对教育发展的最大愿望是提高升学率,82.3%的中小学校长认为学校让家长满意的重要原因是教学质量高。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同时又要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87.5%的地市教育局长认为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是行之有效的措施,90.2%的中小学校长认为应优先考虑提高教师专业素质。75.7%的中小学校长认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改进学生评价方式,且73.2%的中小学校长认为中高考改革的关键是实行综合评价。

  与人民群众的期望不同的是,76.6%的地方教育局长认为地方党政领导对其工作业绩的期待是校园安全与稳定。保证校园安全已经成为学校管理中的头等大事,也成为中小学校长工作中的最大压力源。为了加强校园安全工作,89.4%的中小学校长认为应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八成多的受访者认为:

  要把精力放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上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86.0%的中小学校长认为,振兴教育的主要精力应放在教师队伍建设上。40.6%的中职校长认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是加强高技能师资培养。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素质,67.3%的地市教育局长认为需要完善教师准入和退出制度,74.7%的中小学校长认为应着力加强教师的进修培训,38.8%的中职校长认为实行流动编制吸引高技能人才是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

  近四成的受访者认为:

  急需改革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教学模式

  职业学校承担着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成为长期的工作任务。46.1%的中职校长认为,学生之所以就读职业学校,是因为他们考不上当地的普通高中。34.7%的中职校长反映,他们日常工作中的压力主要来自招生与就业。为了增强职业学校的吸引力,37.9%的中职校长认为有效措施是改革招生教学模式,还有51.1%的中职校长认为应提高学生的关键技能,以提高本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75.6%的局长则认为有效措施是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率。为了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36.5%的中职校长认为职业学校的实训课程应占所有课程的51%-70%,31.5%的中职校长认为“订单式”培养是最受企业欢迎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就业条件。

  《中国教育报》2012年4月23日第3版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