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

当前位置: > 高教新闻 >
华东交通大学:不让科研成果在书架上“接灰”
时间:2012-04-04 09:04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作者:徐光明 李彩艳 点击:
不让成果在书架上接灰 华东交通大学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纪实 在日前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华东交通大学校长雷晓燕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完成的《车辆轮轨诱发的环境振动与噪声控制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不让成果在书架上“接灰”

    ——华东交通大学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纪实

  在日前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华东交通大学校长雷晓燕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完成的《车辆轮轨诱发的环境振动与噪声控制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不过,与荣誉和奖项相比,更让雷晓燕自豪的,是学校自上而下形成的校领导、老师、学生全员参与的科研氛围,大家潜心研究、融合相长,不让科研成果在书架上“接灰”,而是将其成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只有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科学研究才真正有价值、有意义。”雷晓燕说。

  凭借过硬实力中标国际项目

  高速铁路在给人们出行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所引发的环境振动和噪声问题也日渐突出,这一问题已被列为世界七大环境公害之一。

  面对这一国际公认的环境难题,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华东交大就组建了“铁路环境振动与噪声”科研团队,从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再到工程应用,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结合之路。

  2006年,泰国重大项目“曼谷新机场铁路连接线噪声与振动研究”国际招标,吸引了比利时、德国等国众多公司竞标。雷晓燕的课题组凭着过硬的实力成功中标,他们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的减振降噪方案在“曼谷苏瓦纳布米机场铁路连接线”中的运用获得成功,完全满足了城市区域环境振动与噪声国际标准,获得国际咨询专家组高度评价。

  华东交大陈梦成教授所带领科研团队,则瞄准国家节省资源、减少污染、降低排放与提高公用服务产品安全性战略决策,致力于基础建设中重大工程新材料和新结构安全性的基础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他们的科研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国家与地方基础工程设计建设中,既有国家重要工程,如沪宁高铁地方线、沪昆高铁南安段,又有地方项目,如江西华龙国际大厦、南京市江心洲夹江大桥等,均取得了较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大兵团”作战提速产业发展

  提升科研水平离不开优秀的科研团队,华东交大紧密结合国家重大需求,瞄准相关学科国际前沿,组建了多个科研团队。正因为这样的“大兵团”作战,充分发挥了多学科优势,使学校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成果。

  由刘燕德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先后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农业成果转化基金等项目资助下,紧紧围绕江西省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长期致力于果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光电子智能探测技术研究。他们针对我国水果产量高但国际竞争力弱的现状,研究推出了果品品质光电子智能探测技术与分选装备,实现了果品品质的无损光电子探测,打破了国外产品的市场垄断,为促进我国果品产业的快速发展、保障农民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资源国,但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稀土是“黄金卖出白菜价”。如何将稀土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和经济优势?杨辉教授科研团队研发的“稀土萃取过程智能优化控制技术”,填补了稀土萃取过程控制领域的技术空白,有效提升了我国稀土工业自动化生产水平,对实现稀土工业由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提供了理论支撑。目前,该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某稀土公司萃取分离生产线,为企业每年带来新增421.9万元的经济效益,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本科生参与重大课题研究

  华东交大电力电子专业的学生武群芳,在本科期间就已经投入研究生实验课程的学习,成为了叶满园老师的助手,参与叶满园负责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Walsh函数多电平逆变器多波段SHEPWM控制技术研究”的课题研究。

  “武群芳每天都是第一个到实验室,提前准备好实验所需的书籍、材料等。该项技术研究需要不停地做好记录工作,而且不同波段的SHEPWM控制技术也需要细致、精准,她做得很仔细。”叶满园说。

  华东交大信息工程学院的研究生肖湘和陈欢是姜楠老师的学生,他们都参加了姜楠负责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面向桥梁隧道结构健康监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自组织演化模型研究”的工作。

  肖湘说:“在实验中,面对姜老师的严谨细致,我们会更加细心;在写报告时,看着本子上记录着密密麻麻的数据,我们更感欣慰。”正因为他们参与课题,肖湘成为“2011年华东交大学术之星”,陈欢则获得了江西省研究生创新专项奖学金。

  华东交大土建学院院长潘阳告诉记者:“教学课本多少会有一定的滞后性,而让学生直接参与老师的课题研究,参加学科组的实验,轮流定期制作演示文件,不仅能够让学生开阔视野,站得更高,而且能够了解更多前沿知识。”

  “为鼓励全校师生积极投身学术科技活动,激励大学生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学校还制定了《关于推进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规定》,同时制定了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导师‘一拖四’,管理办法,即每位教师最多只能带4名学生,指导和协助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并为其指导解决实际技术问题。”雷晓燕说。(记者 徐光明 通讯员 李彩艳)

  《中国教育报》2012年4月3日第4版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