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

当前位置: > 学术动态 > 国内动态 >
长江教育研究院发布“2014年度教育政策建议书”
时间:2014-03-05 08:35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作者:郜云雁 点击:
在3月3日召开的第七届“北京·长江教育论坛”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发布了长江教育研究院“2014年度教育政策建议书”。

长江教育研究院“2014年度教育政策建议书”发布十条建议

  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郜云雁)在3月3日召开的第七届“北京·长江教育论坛”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发布了长江教育研究院“2014年度教育政策建议书”。该建议书围绕“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发挥信息技术革命性影响作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主题,提出了十条具体建议。

  上述十条建议要点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大力整合各种资源,推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实施“农村教学点网络联盟”工程,利用信息技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革命,冲刺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后一公里”,推进教育公平;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实现教育公平提供丰厚的优质教育资源;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规律,提高教育质量;以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契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推进信息技术在德育改革中的作用,构建内蕴网络道德的信息技术文化;构建网络化的学习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平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教育管理体制变革,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保障机制,促进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入开展。

  相关建议提出,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不是一般的技术应用,而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相互促进。要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运用信息技术逐步改变原有的教育教学过程与模式,实现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向以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的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达到提升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建议书指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与教育改革的布局和管理融合不够,农村和边远山区的教育信息化依然薄弱,信息技术在促进学习效能、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学质量上作用还不明显。许多地区和学校投入巨资实现了基础设施的信息化之后,却发现教学质量并没有多少提高。优质教育信息资源总量不足,多头管理、重复建设、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比较突出,共建共享教育资源的有效机制尚未形成。

  建议书指出,信息技术与教育全面深度融合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信息技术与教育全面深度融合必将促进教育体系的深层变革,带来教学体系中教与学的“双重革命”,为构建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提供有力支持。
 

教育人物: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

 

  周洪宇,男,汉族,1958年1月生,衡阳市人,教育家。教育学硕士、历史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史专业导师组组长,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兼职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高级访问学者。现任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

周洪宇资料图片
周洪宇资料图片


  人物生平

  1958年1月,出生于衡阳市区。

  1976年9月至1978年3月,湖北省荆门县姚河公社武汉下放知青;

  1978年3月至1982年1月,在华中师范学院历史系学习;

  1982年1月至1993年6月,在华中师范学院(1985年改称华中师范大学)教科所任团支部书记、助教、讲师,其间获教育学硕士、历史学博士学位。

  1993年6月至2008年1月,先后任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1年11月至2002年9月,任武汉市江岸区副区长;

  2002年9月至2006年4月,任武汉市教育局副局长;

  2006年4月起,任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民进中央委员、湖北省副主委,民进中央常委、湖北省主委,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8年1月,当选为湖北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个人荣誉

  1999年,周洪宇教授被评为湖北省高等学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

  2000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8年12月,被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新闻网等评为“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风云人物’”;

  2009年1月,被教育部《基础教育参考》和中国教育宣传网等评为“纪念改革开放30年基础教育影响力人物30人”。

  2012年1月,被《检查日报》评为2011年全国有影响力的十位人大代表之一。

  个人事迹

  周洪宇教授长期从事教育史和教育现实问题的研究,特别是近年来对基础教育[重点是农村义务教育和城市薄弱学校]以及高等教育改革作了不少探索,发表了许多重要研究成果,如在《教育研究》、《人民教育》、《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重要报刊杂志上发表的《应实行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完全免费制》、《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应免费》、《完全免费制应自农村始》、《农村义务教育应免费的再呼吁》、《农村、农民与农村教育》、《高教改革:还有多大空间》、《教育公平: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内容和实现途径》等文章,多为《新华文摘》、《教育学》、《高等教育》、《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所全文转载,引起了学术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有的政策性建议如《关于农村义务教育全免费、高等教育助学贷款改革》等,还凭借其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通过全国人大反映到国务院和教育部、财政部等部门,积极促成了有关政策的出台。

  研究领域

  周洪宇教授的研究领域主要是教育史和教育现实问题,其科研项目和研究成果也集中反映在这两个方面。在教育史研究方面,他近年来先后承担了教育部“八五”重点课题“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潮与流派研究”、“九五”重点课题“中国近现代教育实验史研究”、“十五”重点课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史研究”、“教育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等,出版了《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潮与流派》[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中国近现代教育实验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等著作。他在学术上的贡献,主要是倡导“整体史学观”,打通近代、现代、当代,提出“现代中国教育史”的新概念,构建了与以往研究不同的中国教育史研究新体系,并在“元理论研究”上,建立了教育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的新框架,促进了教育史学科的学科建设。

  学术成果

  2006年——2010年的主要成果有:

  专著《开拓与创建--陶行知与中国现代文化》(山东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陶行知大传:陶行知的四个世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陶行知画传》(山东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人民之子 陶行知》(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学术新域与范式转换---教育活动史研究引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教育的信念与追求》(武汉出版社2007年版)、《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教育公平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教师教育论》(北京师大出版社2010年版)、《中部教育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乐为教育鼓与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怎样做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怎样写人大议案》(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等。

  主编《陶行知研究在海外》(新编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教育活动史研究与教育史学科建设》(山东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教育大创新》(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阳光教育对话录》(华中科技大学2006版)等。

  先后承担了教育部“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多项重点课题,在《教育研究》、《历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中国高等教育》、《人民教育》、《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美国)等中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研究成果10余次获教育部和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二等奖。

 在教育现实问题研究方面,他承担了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我国师范教育体制改革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湖北省“十五”教育科研课题“阳光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等,对基础教育、教师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了广泛而系统的探索,发表了《应实行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完全免费制》[《教育研究》2003年第4期]、《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应免费》[《人民日报》2003年3月28日]、《完全免费制应自农村始》[《中国教育报》2003年3月4日]、《农村义务教育应免费的再呼吁》[《新京报》2005年4月17日]、《农村、农民与农村教育》[原载《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第1期,后为《教育学》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5年第4期全文转摘]、《高教改革:还有多大空间》[原载《中国教育报》2004年4月7日,后为《新华文摘》2004年第15期全文转载]、《终身教育是全面建设小看社会的必然要求》[原载《教育研究》2003年第3期,后为《新华文摘》2003年第7期全文转载]、《教育公平: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内容和实现途径》[原载《人民教育》2005年第7期,后为《新华文摘》2005年第14期全文转载]、《“阳光教育”论》[《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第1期]、《论“合育”》[原载《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第10期,后为《中小学教育》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5年第1期全文转摘]等,出版了《千年梦想圆于建国百年----小康社会与教育新使命》[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教育大变革---全体、全面、全程的阳光教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等论著,这些现实问题的研究,促成了某些教育政策的出台,推动了某些教育现实问题的解决。无论是教育史研究,还是教育现实问题研究,无论是著作,还是论文,他的研究成果都充满了学者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体现了研究者打通历史、现实和未来,融历史、现实与未来于一炉的新追求。

  获奖成果

  周洪宇教授的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家有关部门的奖励。1994年,他为骨干之一编辑出版的六卷本《陶行知全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获首届“国家图书奖”,1995年他任两主编之一的《陶行知教育学说》[湖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获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998年他任两主编之一的《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潮与流派》[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获教育部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9年他为骨干的《从湖北看中国教育近代化》获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0年他为主编的《迈向21世纪的中国教育科学》获湖北省第三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1年他的《生活教育运动的历史及对当代教育的影响》[《教育研究》1997年第10期]获湖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3年他的《从世界师范教育的发展历程与趋势看未来中国师范教育的发展走向》获武汉市第八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04年他的“小康社会教育发展指标体系与对策研究”和“阳光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分获获武汉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三等奖。江教育研究院 究院介绍

长江教育研究院简介

 


    长江教育研究院于2006年12月16日成立。其成立的直接背景,是为了贯彻中央政治局委员、原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同志关于整合省内教育资源大力发展湖北教育与文化产业的指示精神,在湖北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由华中师范大学和长江出版集团联合发起,由长江出版集团承办的。

原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现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同志担任研究院院长。

长江教育研究院是立足于中部地区特别是湖北教育发展研究和教育文化产品开发的机构。通过这个机构,集中湖北省乃至国内外优秀的教育专家队伍,搭建一个以文化出版企业为支撑的、联系相关教育专家和教育管理部门的平台,探求一种以政府指导为原则、学术研究为基础、文化出版为手段,“政、产、学、研”各自优势相结合的体制,为促进中部地区特别是湖北省教育的更好更快发展提供高质量的理论政策支撑、人才支撑和产品支撑。这样一种研究体制与运行模式在国内少见,是湖北的一种创新。长江教育研究院的职能,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出思想,出人才,出产品,出效益”。

研究院成立以来,在周洪宇院长的领导下,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通过探索新的研究机制,组建了一支队伍,凝聚了一批专家,明晰了方向和重点,开展了课题研究。在长江出版传媒集团资助下推出了一批成果,特别是持续开展了教育政策研究活动,为湖北教育发展和教育人才培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教育政策研究方面,从2007年开始,长江教育研究院每年“两会”前在北京召开“长江教育论坛”活动,邀请国内著名的教育专家共同探讨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问题。特别是从2009年与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征求社会意见同步,启动了“长江教育研究院年度教育政策报告”课题研究工作,作为研究院常规课题,每年由长江出版集团提供经费资助研究,并配套发布年度教育政策建议书、出版年度教育研究报告(《中国教育黄皮书》),汇集研究院教育政策研究成果。

从2011年开始,为了更好地服务教育,长江教育研究院的研究工作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坚持立足湖北辐射中部的研究定位的基础上,将加大教育政策研究的力度,并择机建立湖北教育评估院,力争实现在“十二五”期间把长江教育研究院打造成国内一流的研究院的发展目标。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