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

当前位置: > 学术动态 > 国内动态 >
“工蜂”族:《中国高校青年教师调查报告》面世
时间:2012-09-19 08:45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王梦婕 陈霏菲 杜小娟 点击:
随着首份《中国高校青年教师调查报告》面世,“工蜂”一词变得广为人知。这份对5138名高校青年教师的问卷调查显示,超过六成(65.2%)的“工蜂”已不认同贫富差距具有激励作用,过半(54%)“工蜂”有过不公平感。

  “72.3%是压力族,近七成每月难有结余,84.5%认为自己处于社会中层及以下……”随着首份《中国高校青年教师调查报告》面世,“工蜂”一词变得广为人知。

  这份对5138名高校青年教师的问卷调查显示,超过六成(65.2%)的“工蜂”已不认同贫富差距具有激励作用,过半(54%)“工蜂”有过不公平感。

  “‘工蜂’的体型小、位阶低,却是社会金字塔的中坚分子。”上述调查负责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廉思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如果“蚁族”描述的是底层大学毕业生,“工蜂”则更多凸显了凭知识资本而升入“夹心层”人群的困惑。

  “在时下物质主义的坐标系里,仿佛只有‘极富’或‘极贫’才引人注目,事实上,‘不上不下’的群体更不该被淡忘。”廉思表示,时代怎样用更公平的分配机制,让一批不炫目、但优秀的年轻人看到希望,也是一项日益紧迫的任务。

  “夹心层”更渴求公平

  青年官员、青年富豪、青年明星、新生代农民工、“蚁族”……在目睹了种种群体的酸甜苦辣后,一位自称“科研民工”的网民在微博上慨叹:“终于轮到我们了。”

  在廉思看来,对“工蜂”族“迟到”的关注,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地位“不上不下”、境遇上差异较大,“个个有本难念的经”,“这也是各行各业里的‘夹心层’,难以被社会集中关注的原因。”

  “在我们学校,同属40岁以下‘工蜂’,但历史系老师骑自行车,光华管理学院老师开高档轿车。理科‘工蜂’申请的科研经费几百万元不算多,文科经费几十万元已不算少。”北大国际关系学院系统里,永远都有‘工蜂’。年轻人希望有所作为很正常,但年轻也意味着从低处起步、经验不多、贡献较少,从某种意义上说,我认为做‘工蜂’是人生的必经阶段。”李睿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

  但他同时认为,政策和评价体系也应有所调整,“给努力的‘夹心层’更多公平上升的奔头”。

  廉思研究团队在报告中建议:“在管理制度中,开辟青年教师特别通道,避免‘工蜂’在各种非学术竞争中,面临不平等的局面。比如在各种课题经费、基金之外特别设立青年教师培育基金,给青年教师生存和发展提供可以发芽的‘种子’。在各种评先评优机制中,特别制定40岁以下青年骨干教师选拔机制和管理办法。”

  施向东认为,不妨在课题管理上给年轻人更多弹性。“学问是需要积累的,不是原料进去,产品就能出来。要做上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出来精品,年轻人的积累需要更宽松的环境。”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还直言,评价“个人学术科研能力”的标准亟待改变,应主要取决于同行评议。“没有论文参考不行,但是论文的作用不能被无限放大。”

  浙江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陆国栋认为:“首先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薪酬,让‘工蜂’们有一份体面、有尊严的收入;其次,‘工蜂’族也要转变一些观念。”

  廉思研究团队的调查显示,针对“对未来5~10年内社会公平状况的变化趋势如何?”问题,38.9%的“工蜂”认为“会有所改善”,14.3%的受访者认为“维持现状”;25.9%的受访者认为“不好判断”。

  报告分析道:“总体来说,尽管‘工蜂’对当前社会公平状况评价偏向消极,但对于未来5~10年的社会公平变化趋势,仍持谨慎乐观态度。” 本报记者 王梦婕 实习生 陈霏菲 杜小娟 翁菁

  (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