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5月12日电(记者吴晶)三名年轻的“白大褂”,两个在处理急腹症的模拟病人模型,一个在为幼儿检查耳道……这是第三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技能竞赛紧张的比赛场面。
12日上午,第三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技能竞赛总决赛在京举行。共有113所举办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的高校参加本届竞赛,约占全国设置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总数的90%,其中42所高校进入了全国总决赛。为确保比赛水平和公平,大赛组织了90多位高水平的裁判员,并特邀了7位全国著名的医学专家担任大赛督察。 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说,医学是实践性科学,临床医生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医德素养、宽厚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必须掌握过硬的临床实践技能,医学生临床技能培养是塑造合格临床医师的基础和必经途径。 比赛场地被隔断成六块,供6支代表团同时进行比赛。每轮比赛限时15分钟,3名参赛队员要通过相互配合或单独操作,完成电子病例诊断、心电图操作、隔离服穿脱、急腹症治疗以及幼儿耳道检测等环节的测试。 “近年来,模拟培训和临床实习已成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十分重要的环节,”“通过授课、模拟培训、临床实习和独立实践这‘四阶梯教育’,医学生才能实现向医生的平稳过渡,保证病人更安全。”比赛副裁判长、协和医院教育处长王仲说。 据他介绍,模拟培训在高风险职业中开展得很多,特别是近年来,民众看病的需求越来越高,看病维权的意识越来越强,高等医学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法已成为广受关注的问题。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90后医学生的现场表现大多十分沉稳,很多医学生在为“病人模型”作检查和进行医疗处置时,还在尝试安抚病人的情绪,向病人交代一些注意细节。 “以病人为中心这句话不是虚的,我们的观念正在改变,病人要求高了,病人需要知情了,医生需要加强医学生的人文关怀情操和沟通技巧。”王仲说。目前全国大多数高等医学院校都设置了人文课和沟通课,作为必修课贯穿大学教育始终。 据了解,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技能竞赛始创于2008年,本着“奉学道、尚医德、精医术、展风采”的原则,比赛旨在推动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和临床实践教学的改革。 本次比赛由教育部、卫生部共同主办。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要成为一名好医生,首先要有高尚医德,对患者和社会极端地负责任;其次要有精湛医术,能够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两者缺一不可。 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总决赛举行 袁贵仁张茅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5月12日至13日,教育部、卫生部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举行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总决赛。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袁贵仁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健康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医学教育事关教育和医疗两个最为重要的民生问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优质卫生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医学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去年12月,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召开了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对医学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特别强调医学教育要以德育为先,能力为重。 袁贵仁强调,要成为一名好医生,首先要有高尚医德,对患者和社会极端地负责任;其次要有精湛医术,能够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两者缺一不可。本次大赛以“奉学道、尚医德、精医术、展风采”为主题,就是希望以多种方式,推动医学院校加强医德教育和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为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高素质医生打下坚实基础。 袁贵仁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共青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牢记总书记教诲,坚持远大理想,坚持刻苦学习,坚持艰苦奋斗,坚持开拓创新,坚持高尚品行,加强人文修养,刻苦学习本领,早日成长为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奋力推动者、和谐社会的积极构建者。 张茅指出,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期待与要求日益提高,医药卫生人才队伍特别是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亟待进一步加强。他强调,医学是实践性科学,临床医生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医德素养、宽厚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必须掌握过硬的临床实践技能,医学生临床技能培养是塑造合格临床医师的基础和必经途径。本次竞赛为推进全国医学院校临床实践技能培养提供了一个有效平台,必将有力促进医学生在临床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精神等各方面全面发展,成为让人民群众放心的合格医生。 教育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林蕙青出席开幕式。 据悉,共有113所举办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的高校参加本届竞赛,约占全国设置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总数的90%,其中42所高校进入了全国总决赛。为确保比赛水平和公平,大赛组织了90多位高水平的裁判员,并特邀了7位全国著名的医学专家担任大赛督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