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城乡、区域两个最大的差距,特别是直面有八亿多农民和五亿多市民之间的涉及人口最多的城乡差距,提高高等学校中农村学生的比例,既是缩小城乡差距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缩小城乡差距的一个治本之策—— 让更多农村学生享受到优质高等教育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3月17日上午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回答中央电视台记者有关“改革问题”的提问时指出,“现在高等学校里农村的学生比例偏少,我们要逐步提高比例,让更多勤奋好学的农村孩子感受到希望。”这是李克强总理从国家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对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也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的现实需要,饱含着总理对亿万农民的亲切关怀。” 农村学生在高校学生中的总比例偏低 目前,高等学校中农村学生比例偏低呈现四个基本特征。 一是农村学生在高等学校学生中的总比例偏低。这些年,虽然通过高等教育大幅度扩招,农村孩子上大学的绝对数量在增加,但农村学生在高校学生中所占的比例并不高,与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60%以上的比重不成正比。 二是农村学生在高等学校学生中的比例近年来呈下降趋势。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刘云杉统计1978-2005年近30年间北大学生的来源发现,1978-1998年,来自农村的北大学子比例约占三成,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下滑,2000年至今,考上北大的农村子弟只占一成左右。在中国农业大学,2002年新生中农村户籍学生比例占到34.66%,2011年这一比例跌破30%,为28.26%。最近,大连理工大学也做了一个统计,在招生政策没有大的调整情况下,2008级和2012级本科生中,农村学生所占比例分别为36.04%和31.63%,五年间下降了近5个百分点。 三是农村学生在高校高学历层次中的比例呈下降趋势。仍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据统计,目前大连理工大学本科、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全日制在校生中,农村学生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3.82%、25.5%和13.3%。这显示随着学历层次的提高,这一比例也呈逐渐下降趋势。 四是农村学生在国家重点建设高校学生中的比例比一般高校学生中的比例低。教育数据公司麦可思的研究显示,2009届大学毕业生中,来自农民与农民工家庭者,就读“211工程”高校的比例仅为38%。2010年,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几位本科生在清华2010级学生中做的抽样调查显示,农村生源仅占总人数的17%。农村学生更多的分布在省属普通高校二本、三本和高职高专中。 针对这一问题,近年来,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提高高校中农村学生的比例,让更多农村学生享受到优质的高等教育。这些措施包括加大基础教育支持力度,全面普及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加大中央财政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改造力度;实施“特岗计划”为农村培养优秀师资,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提升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水平。设立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开辟贫困大学生入学“绿色通道”,等等。这一系列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教育水平的提升和农村孩子考入大学的比例。 不少高校也积极采取行动,加大农村学生的招生录取力度。例如,部分国家重点建设高校采取了包括校长直通车计划、农村学生圆梦计划等措施,积极招收农村户籍优秀学生。但这些努力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高校特别是国家重点建设高校中农村学生比例偏低的问题,这一问题仍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 高校特别是国家重点建设高校中农村学生比例偏低,已经成为影响教育公平和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甚至与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恶性循环。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付出更多的努力。 不愿上、考不上、上不起,成为三大直接原因 造成高校农村学生比例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是我们国家长期实行城乡二元结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所造成的。 一是受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影响,少数农村学生不愿意上大学。近年来就业形势持续严峻,许多大学毕业生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岗位就业,在这种背景下,“新读书无用论”在一些农村地区有所抬头,少数学生和家长对上大学的积极性不高,认为上了大学也不一定能够找到理想的工作,干脆放弃上大学,提前就业谋生。 二是受城乡教育质量差异影响,不少农村学生考不上大学,特别是好大学。长期以来,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质量与城市相比普遍偏低,不少农村学生尽管学习很努力、很刻苦,但依然考不了好分数,上不了大学特别是好大学。近年来,在国家普及九年免费义务教育的前提下,高中阶段教育水平偏低,成为了制约农村学生考入大学特别是好大学的一个主要瓶颈,农村的高中阶段教育水平亟待提升。 三是受家庭经济条件影响,一部分农村学生上不起大学。目前,城乡收入差距仍在进一步扩大。在农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还有相当一部分家庭收入偏低,生活拮据,家里没有足够的财力供养大学生,这也是导致许多家长和孩子对上大学望而止步的一个原因。 因此,不愿上、考不上、上不起,成为当前高等学校特别是国家重点建设高校中农村学生比例偏低的三大直接原因。 多方努力、多策并举,扩大入口、畅通出口 要改变高校特别是国家重点建设高校中农村学生比例偏低的现状,让更多农村学生上大学、上好大学,必须多方努力、多策并举,充分发挥政府、高校、农村学生和家长等多方面的作用,形成合力,才能从根本上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一是要扩大入口、畅通出口。扩大入口,就是要适当扩大面向农村地区的招生计划。通过国家政策引导,积极鼓励高校特别是国家重点建设高校加大对农村地区学生的招生力度,有针对性地提高农村地区考生的招生比例,对农村学生实行适当的政策倾斜,圆更多农村学生上大学、上好大学的梦想。畅通出口,就是要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力度,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实现顺利就业,让农村学生和家长看到上大学特别是上好大学的光明前景,坚定更多孩子和家长上大学的理想信念。 二是要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特别是高中阶段教育的投入。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充实农村师资力量,让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农村地区,尽可能使农村孩子享受到与城市孩子差不多的教育质量。同时,也要进一步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就学问题,让他们享受到与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与城市孩子站在同一个平台上去竞争。 三是要在中西部地区培育更多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实现更多农村学生上大学、上好大学的梦想,仅仅依靠现有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不现实。中西部地区是农村学生集聚的重点地区,要着力提升中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水平,让农村学生就近享受到优质的高等教育。这方面,国家目前正在大力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全面推进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和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相信不远的将来,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水平一定能够有一个全面提升,也会有更多的农村学生享受到优质的高等教育。 四是要加大对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力度。要进一步完善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畅通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大学、上好大学的“绿色通道”,消除农村孩子考上大学之后的后顾之忧,确保农村孩子不因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对上大学望而止步,更不能使一个农村孩子因交不起学费而放弃上大学。 正如李克强总理所强调的那样,“我们应当敢于直面城乡、区域两个最大的差距,特别是直面有八亿多农民和五亿多市民之间的涉及人口最多的城乡差距,采取措施,逐步使其缩小”。提高高等学校中农村学生的比例,既是缩小城乡差距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缩小城乡差距的一个治本之策。作为教育战线,理应肩负起让更多农村学生享受到优质高等教育的责任,圆亿万农村学生上大学、上好大学的梦想,使更多的农村孩子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推动伟大“中国梦”的早日实现。(申长雨 作者系大连理工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 《中国教育报》2013年4月29日第5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