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

当前位置: > 教育时文 >
加强教育系统行风建设和行风评议调查报告
时间:2012-10-22 09:23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高教学会 点击:
行风建设有力推动了教育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了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加强教育系统行风建设和行风评议调查报告
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障注入不竭动力
——党的十七大以来教育行风建设工作的创新实践
 

  党的十七大以来,教育部党组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己任,紧紧围绕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加强顶层设计,健全体制机制,深化专项治理,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推进阳光治校,规范办学行为,加强长效机制建设,提高行风建设科学化水平,大力推进教育系统行风建设。深入持久开展教育行风民主评议,加强行风监督,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行风建设有力推动了教育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了教育系统和谐稳定。实践启示我们:只有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标本兼治,纠建并举,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实现行风建设和业务工作有机结合,协调推进,良性互动,才能不断推进行风建设取得成效,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教育行风不仅体现教育战线的工作作风,更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教育部坚持把行风建设纳入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体制改革中统筹谋划,系统推进,一手抓教育改革发展、一手抓教育行风建设,积极营造为民、务实、清廉的行业风气,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取得较好成效。

  一、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持久开展教育行风建设

  目前,全国有各级各类学校52.70万所,在校生2.62亿人,专任教师1442万人,教育公共服务涉及千家万户,行风建设任务十分艰巨。教育部始终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这一主题,抓住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大机遇,加强顶层设计,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监督检查,规范办学行为,扎实推进教育行业建设。

  (一)加强顶层设计,行风建设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

  教育部始终把行风建设作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坚强保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在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中主动把握行风建设基本规律,注重搭建行风建设新的载体,积极探索行风建设新的途径,不断破解行风建设新的难题,做到行风建设与教育改革发展两结合、两促进、两发展。

  1.加强领导体制建设。教育部成立了以党组书记、部长任组长,分管部领导任副组长,26个司局为成员单位的行风建设领导小组,把行风建设列入教育规划纲要、纳入教育体制改革统筹谋划,推动行风建设与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度融合。建立了部党组定期研究行风建设工作制度,2008年以来,部党组研究涉及行风建设问题86次,加强对行风建设重点工作的部署、指导、协调、督办。不断完善纪检监察部门和业务司局协同推动干部队伍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学风建设等工作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都成立了行风建设组织机构,建立了主要领导负总责、班子成员齐抓共管、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纪检监察部门协调配合、群众支持和参与的行风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2.完善工作机制。形成了行风建设领导小组定期会商、部内司局间业务工作与行风建设工作有机互动、行风建设热点难点工作合力推进、信访举报问题督查督办等多项工作机制。积极整合各方力量,针对治理教育乱收费、国家教育考试环境综合整治等行风重要领域,建立完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优势,定期分析形势、定期研究制定政策、联合开展督导检查。每年协调召开全国治理教育乱收费部际联席会议,总结部署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明确治理工作重点和方向。仅2011年召开治理乱收费部门协调、协作会议15次,形成教育行风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

  3.推动工作落实。每年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工作会议上由驻部纪检组长代表部党组专题部署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和行风建设工作。每年分类召开31个省(区、市)教育纪工委书记、75所直属高校纪委书记座谈会,研究推动工作任务落实,破解行风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难点问题。坚持“管行业必须管行风”、“谁主管谁负责”和“一岗双责”的原则,落实行风建设责任,逐级签署《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行风建设责任体系,并把履行责任制情况作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和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教育系统覆盖全面、衔接紧密、贯通融合、运转协调、相互促进的行风建设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二)深化专项治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进一步破解。

  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乱收费问题,教育部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攻坚克难、常抓不懈,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2011年,国家信访局受理反映教育乱收费问题的信访件同比下降37%,全国1188个县(市、区)实现了教育收费问题零投诉,占总数的41%。

  1.出实招整治义务教育择校乱收费问题。坚持一手抓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强化源头治理,一手抓择校乱收费专项治理,解决突出问题。坚持分阶段实施、分层次推进、分类别指导,不断深化择校乱收费治理工作。2010年出台《关于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问题的指导意见》,推动28个省份出台实施方案,在完善招生政策、规范招生秩序、制止违规高收费和乱收费等方面起到一定化解作用。2012年,针对当前最为突出、群众反映最强烈的“以钱择校、以优择校、以权择校”等现象,按照“管用、可操作、见效快”的思路,出台了便于实施、易于量化、利于检查考核的《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八条措施》,指导督促全国所有省(区、市)全部出台了实施方案。严格执行就近入学,跨区域招生限定在10%以内;规范招生行为,明确取消“占坑班”、推优生、特长生;实行优质高中平均分配中考名额制度,达到30%以上;取消了与入学挂钩的捐资助学费和赞助费等变相择校费;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和行政问责制度,遏制了择校收费乱象。与此同时,不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务院出台了《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意见》。教育部与各省(区、市)签订了备忘录,确定各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逐步缩小校际、城乡、区域差距,探索从源头上治理择校问题的途径。

  2.出对策整治教辅材料散滥问题。针对教辅材料种类繁多、质量良莠不齐、价格虚高、市场混乱、选用缺乏规范等问题,按照“标本兼治、疏堵结合、分类管理、强化审查”的思路,会同有关部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设边界、控数量、提质量、限价格、管选用”的教辅材料管理使用原则。坚持严格准入、严密监督、严厉整治、严肃问责,以“一教一辅”为核心,加大监督力度,斩断利益链条,提升教辅材料质量,着力规范市场。严把出版资质关,强化质量审查,规范出版发行秩序;把好推荐评议关,按照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原则,建立教辅评议委员会机制,推荐质优价廉的教辅;把好价格关,对进入课堂的教辅实行政府指导限价;把好选用关,坚持自愿购买,制止强制订购和进校推销。目前,29个省份出台了实施方案,2012年秋季全部按照新模式运作。学生选用教辅材料的数量由人均3—5套减少为规范后的一科一辅,教辅材料市场均价由教材的3倍降为与教材同等价格标准,学生课业负担和家庭经济负担明显减轻。

  3.下力气解决改制学校不规范问题。针对中小学改制学校存在办学性质不清、改制行为不规范、高收费乱收费等问题,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利用5年时间进行了彻底规范。抓责任落实,明确政府主导、“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制度。抓政策落实,加强指导,严格依照法律法规,明确清理规范工作中的学校性质、教师安置、资产清查评估、债务关系等重要事项的政策界限。抓工作进度和质量落实,加强督导检查,摸清底数,建立工作台账,明确时间表,实行“一校一方案”和挂牌督办,开展复核检查,防止假清理、走过场。切实纠正以改制为名的乱收费和“一校两制”、“校中校”等不良办学行为。目前,2001所义务教育改制学校清理工作基本完成;高中改制学校清理规范工作将于近期完成。

  4.下决心破解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问题。针对“入园难”问题,按照《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坚持公益性、普惠性,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要求,各地以县为单位编制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国家实施八个学前教育重大项目,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地区和城市学前教育薄弱环节,学前教育取得跨越式发展。据统计,2010年至2011年,全国幼儿园增加2.85万所,在园幼儿增加了766.6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学率提高了11.4个百分点,“入园难”问题开始缓解。针对“入园贵”问题,一方面推动各级财政加大投入,逐步建立学前教育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另一方面切实加强收费监管,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制定《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大部分省份已经出台实施细则。合理确定收费项目,明确将幼儿园收费统一为保教费和住宿费,充分考虑群众承受能力,合理确定收费标准。加强对幼儿园收费行为的管理,严格实行听证、公示及收费许可年审制度。针对有些家长对民办幼儿园的收费依据的疑惑,严格履行备案程序,加大了公示宣传力度,使幼儿园收费政策为广大群众所了解,真正使群众成为幼儿园收费监督的主体。加强监督检查,对于幼儿园收取与入园挂钩的捐资助学费以及以开办特色班、兴趣班等名义向家长另行收取费用等行为进行了严肃查办,切实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

  (三)推进阳光治校,高校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

  坚持以“阳光治校”为载体,加强对招生录取、科研经费、学术诚信、财务管理、物资采购、基建项目、校办企业等七个关口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管,建立健全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推动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1.深入推进招生“阳光工程”,维护入学机会公平。完善招生工作制度,健全考风考纪监管机制,实施“六公开”、“六不准”、“十禁止”,有效解决考试招生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加大信息公开力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完善招生管理体系,清理规范高考加分政策、调减加分项目和分值,强化特殊类型招生和自主选拔录取管理,规范计划、投档、录取、审核工作。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严肃查处招生乱收费、非法中介、违规录取等问题,2008年以来,查处违规招生案件267件,2012年严肃查处了湘潭市考试院招考科科长周文胜泄露、贩卖2012年硕士研究生考试试题案件,涉案犯罪嫌疑人已移送司法机关查处。2011年全国高考考场违规发生率降为1.22?酃,为历史最低。

  2.加强基建工程监管,着力打造放心工程。针对基建工程领域腐败案件易发多发,开展专项治理。制定《关于严禁教育系统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插手干预基本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若干规定》、《教育部直属高校基本建设管理办法》等文件,督促直属高校健全并落实基建项目集体决策、审批报批、招标投标、资金支付等制度,加强基建项目审计和日常监管,确保工程优质安全和干部廉洁。加强监督检查,对75所直属高校工程建设工作及500万元以上的1001个工程项目进行量化考核,发现问题91个,提出建议98条,有效防范了工程风险。

  3.积极推进“阳光采购”,保障资金安全和效益。2003至2010年图书教材和设备采购领域违纪违法案件占教育系统案件的27.3%,发案率居首位。针对突出问题,不断强化高校物资采购的监管。推动高校严格执行政府采购规定,健全和完善高校物资采购管理制度,切实推动物资采购公开透明运作,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采购过程中的腐败问题。引入竞争机制,对大宗物资统一采购、阳光采购,严防商业贿赂问题发生。积极探索建立高校“网上竞价”采购管理系统和进口仪器设备、图书采购联盟,在30所直属高校开展试点,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动态监控,降低采购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实现小额物资采购的规范化、集约化、阳光化。

  4.强化学校财务管理,管好用好教育经费。完善高校财务监管体制,修订中小学和高等学校财务、会计制度,制定教育系统经济责任审计、高校总会计师管理、高校财务巡视等制度,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确保财务管理规范高效。健全经费监管机制,成立教育部经费监管事务中心。完成东南大学等6所高校总会计师政府委派工作。强化直属高校和直属单位行政一把手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建立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内部通报制度。规范教育收费管理,深化治理“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对存在问题的高校加强督办,对当事人进行责任追究。推进财务信息公开。完善国家经费统计公告制度。推进学校定期公布经费收支及管理情况。

  5.加强科研经费监管,促进科研人员廉洁从业。针对高校科研经费大幅增长、使用管理问题凸显的新情况,把科研经费监管作为重中之重。制定《关于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通知》,提出科研经费管理工作5年计划。在5所高校启动科研经费管理改革试点,探索科研经费监管有效体制。建立科技、财务、纪检联合督查机制,严肃查处虚报冒领、贪污挪用科研资金问题,2012年查处了一批高校教授侵占挪用科研资金案件,已移送司法机关6起。结合高校实际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全国 2409所高校开展了风险防控工作,源头防治力度明显加强。

  6.规范校办企业运营管理,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增值。近年来,校办企业不断壮大,全国普通高校校办企业达3564家,直属高校资产总额达2200多亿元。针对内控机制不健全、国有资产损毁等突出问题,强化对校办企业的监督管理。研究制定校办企业运营管理规范、校办企业领导人廉洁从业规定等制度措施,健全高校国有资产监管体系。推动高校认真履行出资人管理职责,加强对重大经济行为的监管,依法对投资效益考评,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推动完善校办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决策机制,理顺运行机制,促进企业发展。

  7.大力推进学术诚信建设,树立求真务实的良好学风。出台《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研究制定《学位论文作假行为暂行处理办法》,不断规范学术行为。深化机制创新,建立科研人员诚信体系,推动学风建设机构、学术规范制度和不端行为查处机制“三落实、三公开”。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严肃查处了一批教师学术造假的案件。把学术诚信作为师德建设和学生德育重要内容,加强学术诚信教育,按照全覆盖、制度化、重实效的要求,深入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2011年,接受宣讲教育的研究生达85.8万人次,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学术氛围,有力推动了良好学风、教风的形成。

  (四)健全长效机制,行风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教育部科学研判形势,把握行风建设规律,着力在抓源头、治根本、求巩固、谋长远上下功夫,不断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提高行风建设科学化水平。

  1.加强工作制度创新。近年来,围绕作风建设、干部管理、队伍建设、资金项目、招生考试、教育收费、评估评审、科研活动、校企管理等9个方面的行风建设,制定和修订制度70项,直属高校建立健全制度3717项,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制度体系基本形成。教育部注重制度合法性和廉洁性评估,及时清理不合法、不合理规章制度,为制度装上“杀毒软件”,2011年集中修改废止了12项规章、400多个文件,从制度层面铲除滋生不正之风的土壤和条件。

  2.强化监督评价机制。围绕中央惠民政策落实、群众切身利益的保障,加强绩效考评,强化监督,提高了制度执行力,保证了中央政令畅通。坚持“定期体检、发现问题、排除隐患、科学发展”原则,完成了对75所直属高校的第一轮巡视和11家直属单位的巡视,有力促进了被巡视单位领导班子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2010年,对30个省(区、市)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91个,提出整改建议措施96条,推动了教育惠民政策的有效实施。2011年,对75所直属高校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政准则情况进行量化考核。2012年,组成22个检查组深入中西部国家试点省份,督导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促进惠民政策惠及百姓。

  3.完善督查督办机制。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教育行风问题,2011年督办率达100%。加大行风问题通报力度,对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典型案件进行通报,2012年上半年公开通报乱办学、乱收费等违纪违法案件25件,督促推动有关政府部门和单位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治理教育乱收费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建立联合查处机制,每年深入重点省份实施专项督查。2008年以来,全国查处教育乱收费案件涉案金额达12.2亿元,有11873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和其他处理。

  4.建立民主评议机制。2011年,采取评议组评议与群众民主评议、定性评价与量化考核、入户调查与网络调查有机结合的方式,开展全国教育行风评议。组织了5个由国家督学任组长、省级纠风部门和教育部有关司局同志为成员的教育行风评议组,对除西藏外的30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行风建设情况进行现场评议和量化考核。首次借助第三方评议机构开展评议,委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采用现代社会调查方法随机抽样,对遍布全国93个县(市、区)的14156名群众进行入户调查,随机对4847名群众进行网络调查,全面、客观地了解各地行风建设情况,听取群众对教育行风的意见建议。结果显示,人民群众对教育行风建设满意度达72.7%。

  二、扎实推进教育行风民主评议,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2011年11月至2012年2月,教育部委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全国教育行风情况进行了民意调查。主要内容包括教育行风总体情况、教育信息公开情况、教育收费管理情况、教育招生和考试情况、师德师风建设情况和维护群众合法教育权益情况等。

  调查结果显示:

  (一)超过七成受访者对所在地区教育行风评价较高,认为近年来教育行风建设进步大,教育行风总体上好于其他行业。

  72.7%的受访者认为本地区教育行风建设很好或比较好(见图1),74.3%的受访者认为教育行风建设较以往有很大或较大进步,74.6%的受访者认为与其他行业相比教育行风很好或比较好;1.8%的受访者认为本地区教育行风建设不够好或不好,5.1%的受访者认为教育行风建设较以往有所退步或明显退步,4.5%的受访者认为与其他行业相比教育行风不够好或差得多。

  (二)人民群众对教育行风建设工作满意度最高的是学校师德师风。

  人民群众对教育行风建设工作的五大方面,满意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师德师风81.3%、教育信息公开72.6%、教育收费管理71.9%、维护群众合法权益70.0%、高校招生管理63.8%(见表1)。

  (三)入户调查中,七成受访者表示教育行政部门向社会定期规范公开招生信息、收费政策,公布咨询监督电话。

  入户调查中,69.8%的受访者表示教育行政部门定期规范公开招生信息,70.9%的受访者表示教育行政部门定期规范公开收费政策,71.3%的受访者表示教育行政部门向社会公布了咨询监督电话。值得关注的是,22.1%的受访者表示不了解招生信息公开情况,19.6%的受访者不了解收费政策公开情况,24.0%的受访者不了解公布咨询监督电话情况。

  (四)超过七成受访者认为所在地区高校能严格执行“六公开”规定,超过八成人大代表等认为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取得成效。

  入户调查中,73.1%的受访者认为所在地区高校招生能严格执行“六公开”规定,其中,37.5%认为很严格,35.6%认为比较严格,仅有1.7%认为不够严格或不严格,还有8.6%的受访者不了解情况;82.0%的人大代表等认为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工作有成效,其中,37.0%认为成效显著,45%认为有一定成效,仅有3.2%认为未见明显成效或没有成效。

  (五)目前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紧紧抓住群众关注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择校乱收费”、“中小学强制学生统一购买教辅材料”等突出问题。

  入户调查中,家长普遍认为,目前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紧紧抓住了群众密切关注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择校乱收费”、“中小学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统一购买教辅材料”、“普通高中违反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和“中小学校组织补课、办班并收费”等四个方面突出问题。

  入户调查显示,部分受访者认为,除学费外,城镇家庭教育支出主要用于支付课外培训班费,农村家庭教育支出主要用于购买教辅材料。

  (六)入户调查中,七成家长和学生认为教育部门答复群众咨询问题及时,处理群众反映问题得当。

  入户调查中,70.3%的家长和学生认为教育部门能及时答复群众咨询问题,仅有1.5%的受访者表示教育部门对咨询问题未作答复,71.1%的家长和学生认为教育部门对群众反映问题处理得当,仅有1.2%的受访者表示教育部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未作处理。

  (七)高校招生工作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特殊类型招生入选资格考生信息公示监督力度不够”。

  入户调查中,有46.6%的受访者认为高校招生工作没有突出问题,选择比例最高的突出问题是“特殊类型招生入选资格考生信息公示监督力度不够”,达到24.0%;其次是“独立学院、民办高校招生不规范”,比例为20.9%;再其次是“体育、艺术专业招生工作不规范”,比例为17.9%。网络调查中,有30.8%的受访者认为高校招生工作没有突出问题,选择比例最高的突出问题是“特殊类型招生入选资格考生信息公示监督力度不够”,达到34.3%;其次是“招生信息公开不及时、不全面、不真实”,比例为25.1%;再其次是“自主选拔录取工作不规范”,比例为25.0%(见图2)。

  三、教育行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教育部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和求真务实作风推进行风建设,在实践中探索、创新中提高,进一步深化了对教育行风建设特点和规律的认识,积累了宝贵经验,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得到群众认可和支持。

  (一)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了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

  近年来,教育部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行风建设全过程,落实在行风建设的各个环节和方方面面,保证了行风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始终把教育行风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思考、谋划,放在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部署、推进,紧扣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紧跟中央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的部署,完善纠风工作内容,突出纠风工作重点,加强行风工作监督检查。围绕教育规划纲要特别是425个教育改革试点项目、校舍安全工程、中央扩大内需教育投资项目、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项目、国家奖助学金政策等实施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和效能评估,及时纠正了政策措施落实过程中存在的不正之风和违规问题,引导教育系统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提高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聚精会神促改革、一心一意谋发展的主动性、创造性,有力保障了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和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二)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本为主题,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营造良好氛围是教育行风建设的核心内容。近年来,教育部始终坚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行风建设的主题,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衡量行风建设质量的根本标准,把保障学生健康成长作为行风建设的基本功能,扎实推进理想信念和廉洁执教教育。坚持不懈地在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党性教育,每年会同中组部举办中管高校主要领导干部专题培训班,2010年对全系统3995名领导干部和780名直属高校校级干部进行《廉政准则》培训,培养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事业观;在重点部位和关键岗位人员中开展廉洁从业教育,组织高校财务、基建、招生等方面人员进行法纪培训,强化工作人员的廉洁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在教师中开展廉洁执教教育,组织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和“每月一星”学习宣传等活动,完善师德规范,引导激励教师树立和弘扬高尚师德;在学生中开展廉洁修身教育,推动廉洁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扎实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2007年起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实现廉政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构筑起崇尚廉洁的校园文化,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三)始终坚持以促进公平为主线,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人民群众最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教育部始终坚持把促进公平作为行风建设的主线,把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行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努力以行风建设新成效促进教育公平、保障公民依法享受教育的权利。从群众最关心问题抓起,坚持“治”、“理”结合,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加大整治力度,充分协调各方面力量加强监督、严肃惩处,对影响公平、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依纪依法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净化了行业风气和干部队伍。加强规范化管理,推进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建立起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高校招生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体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完善高校招生计划安排向中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倾斜的政策,最大限度减少损害教育公平的问题发生,取得显著成效。

  (四)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促进了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当前教育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解决问题的难度增大,有大量复杂的课题需要去研究、破解。教育部充分发挥行风建设及时发现和推动解决问题、改善行业风气、化解行业矛盾、促进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适应教育改革发展新要求,积极研究新情况、提出新思路、探索新办法,不断推进教育行风建设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着力解决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不正之风问题。注重行风建设前瞻性问题研究,建立百所高校反腐倡廉调研联盟,组织81个高校廉政研究机构,瞄准行风建设重大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课题攻关,取得一批指导行风建设的研究成果,推动了教育行风热点、难点问题的不断解决。创新监督方式,完善公开制度,加强动态预警和监测,建立和完善了信访举报、投诉处理、行风评议等机制,协调利益、化解矛盾,防止权力滥用,维护了教育系统和谐稳定。教育系统连续20多年保持稳定,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不断深化教育行风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教育系统行风建设中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特别是人民群众密切关心的突出问题。行风建设发展不平衡,个别地区和领域的不正之风仍然突出,群众反映强烈;一些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尚未得到根治,乱招生、乱办班、乱收费等问题,屡禁不止、纠而复生。教育行风问题产生根源复杂,既有利益驱动的因素,又有体制机制制度不完善的原因。教育部充分认识到教育行风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将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有力的举措继续扎实推进行风建设。

  1.进一步完善行风建设责任制。研究制定教育行风建设实施意见,加强政策指导和工作推动。研究制定教育行风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和责任追究办法,健全科学合理的责任目标体系,完善责任追究和行政问责机制,把行风建设责任层层落实到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把履行责任制情况作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形成环环相扣、层层衔接的行风建设责任链条,确保行风建设工作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任务落到实处。

  2.继续强化专项治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和全国纠风工作会议精神,严肃查处挤占、截留、挪用和骗取中职助学金、免学费补助资金和农村义务教育保障资金的违纪违法行为;坚决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问题;深入推进中小学教辅材料散滥治理工作;全面完成中小学改制学校的清理规范工作;切实加强对幼儿园收费行为的监管;启动中小学有偿补课专项治理;强化对高校自主招生和特殊类型招生的制度规范;有效治理以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为名的高收费和超计划招生、考研辅导班等方面的乱收费;加强对高校联合中介机构乱办班的整治。

  3.进一步完善教育行风建设长效机制。完善行风评议工作机制,在总结行风评议工作基础上,创新评议方式,拓展评议范围,丰富评议内容,加强评议结果运用;完善群众诉求畅通机制,整合现有资源,搭建投诉举报公共平台,方便群众监督;完善行风问题督查督办机制,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完善信访举报反馈机制,加强教育行风问题信访举报情况的汇总分析,督促推动信访反映问题的及时解决;完善行风问题通报机制,加大对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开展教育行风建设系列宣传活动,结合工作重点,坚持重大专题集中宣传、重要典型深入宣传、惠民利民政策广泛宣传,努力营造抓行风、促发展的工作氛围。

  4.加强前瞻性研究,积极应对行风建设新情况新问题。教育行风建设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广泛关注,人民群众强烈期盼。随着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不断深化,行风建设不断深入,新情况新问题将不断出现,工作任务更加复杂艰巨。加强调查研究,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远的眼光、更实的态度明确行风建设的宏观思路、目标任务和方法措施,顺应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加强整体规划,增强行风建设的系统性,使专项治理的时间表、路线图更加明晰细化,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强层级监督。强化前瞻意识,及时发现、掌握行风建设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构建行风问题防控机制,努力把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