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未来科技领军人才——中国科大英才班学生培养纪实 中国科大英才班学生实行“两段式”培养,第一阶段基础教育在校内进行,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理基础;第二阶段专业教育由中国科大和中科院相关研究院所联合完成。学校大力拓展与海外大学的交流渠道,培养英才班学生的国际视野。 日前,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德国《先进材料》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生戚骥为第一作者的论文,这项研究在石墨烯的光电调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目前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戚骥,是中国科大2009级严济慈物理科技英才班的学生。像他这样发表有影响的国际论文的,在该校科技英才班还有不少。 2008年,中国科大向中国科学院提出,发挥“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优势,创办科技英才班,探索拔尖人才培养新模式。2009年3月以来,中国科大与中科院有关研究院所联合创办了11个科技英才班,对优秀本科生进行重点培养,造就我国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 95%毕业生赴一流名校或研究机构深造 据中国科大副校长陈初升介绍,该校科技英才班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等7个基础科学类英才班,和计算机与信息、材料等4个高技术英才班,分别以曾在中国科大任教的华罗庚、严济慈、钱学森等著名科学家命名。截至目前,英才班共招收1556人,已毕业485人,其中459人毕业当年继续深造,包括196人到麻省理工、耶鲁大学等国际一流名校,263人保送到国内著名科研院所和高校,读研率94.6%。 一批英才班学生已崭露头角。卢嘉锡英才班2010级学生近一年来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篇。安琳娜是卢嘉锡英才班2010级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已经发表4篇SCI论文,其中第一作者1篇;5所美国名校向她伸出橄榄枝,提供全额奖学金助她攻读博士学位。 安琳娜的优异表现,是该校科技英才班培养模式的结晶。这种培养模式概括为:三结合、两段式、长周期、国际化、个性化。 在中国科大校长侯建国看来,英才班培养模式的核心是“三结合”:“科教结合”,给学生接触科学研究前沿的机会;“理实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升学生的原始创新能力;“所系结合”(院系与研究所结合),优化学生全过程的成长条件。 英才班学生实行“两段式”培养,第一阶段基础教育在校内进行,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理基础;第二阶段专业教育由中国科大和中科院相关研究院所联合完成。第四学年,学生到研究院学习,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学生除了选修专为华罗庚英才班开设的课程外,主要是在研究院专家的指导下,参加研讨班,接受科研训练,完成毕业论文。 “英才班毕业生读研率远高于全校平均值,显示出投身科研的志向,培养质量也远高于全校平均水平,初步达到了创办科技英才班的目的。”陈初升说。 量身打造适合拔尖人才成长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理念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依托。中国科大各英才班以课程建设为核心,调研借鉴欧美一流名校的经验,结合本校“注重基础、强化交叉、突出前沿”的培养特色,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构建新的适合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课程体系。 例如,贝时璋英才班对生物学类核心课程进行梯度化设计,特别注重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贯通,为有潜力的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空间。生命学院将课程分为学科基础与技能、拓展与提升、学科发展方向和前沿三级。与此相对应,相关实验课分为基础实验、综合实验、高级实验。 “后两级的课程实际上是研究生课程。对于普通班学生,只要求完成一级课程,而贝时璋班学生必须完成二级课程。”生命学院副院长周丛照说,这种分层设计,使学生既能循序渐进地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体系和专业研究技能,又了解到最前沿的研究动态,激发其科研兴趣,本科与研究生阶段课程内容也不会重复。 中国科大物理学院副院长王冠中介绍说,与普通班相比,严济慈英才班的课程在强调基础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研究性学习。学院为严济慈英才班配备专门教师,负责课程专题讨论和研究性学习,并为他们进行小班讲授、重点辅导。 “除课程外,英才班授课老师也是最好的,有的是从国外请来的名家,这为我到法国学习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目前在巴黎高师深造的华罗庚班2010级学生钱子诚说。巴黎高师数学系去年在全球只招10名国际学生,钱子诚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 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到国外一流大学研修 前不久,严济慈英才班2010级学生杨镇斌与密歇根大学的两位教授合作,在国际著名期刊《高能物理杂志》上发表一篇学术论文。下学期将赴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他,目前正在与这两位教授合作另一篇论文。杨镇斌表示,他科研上的收获,得益于去年暑期到密歇根大学两个月的交流。 近年来,中国科大大力拓展与海外大学的交流渠道,通过联合培养、暑期学校、短期研究计划等方式,派遣英才班学生到国际一流大学学习和交流,培养其国际视野。 对此,严济慈英才班项目助理曾长凎教授很自豪。“我们能让每个学生在校期间有机会到国外一流大学研修一段时间,费用主要由学校承担。”他说,去年严济慈英才班34名学生暑期到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等名校研修,让他们进入相关研究小组,这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还能提高其外语交流能力,为今后的深造打下基础。“从去年第一届严济慈英才班毕业生去向来看,达到了进入国际最优秀的研究组深造的阶段性目标。” 各英才班还利用夏季小学期,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开设前沿课程;英才班核心课程和特色课程使用原版教材,推进双语教学和英语教学。 “把好苗子送到世界上最先进的地方去学习,这好比‘借鸡生蛋’。”学校党委副书记蒋一表示,中国科大英才班超过40%的毕业生出国深造,不要担心他们今后不回来,近几年许多高端人才纷纷回国并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就是证明。(杨保国 本报记者 俞路石)
《中国教育报》2014年8月9日第2版
中国科技大学创建“英才班”的教育探索
中科大每年一度的“Robo-Game机器人活动周”是该校独具特色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深受广大学生喜爱。图为中科大学生研制的机器人在表演提线木偶剧。李雅清/摄 诞生于1978年的中科大少年班,故事颇多,2009年3月份以来,中科大的英才教育又添上“英才班”这一抹亮色。迄今为止,中科大已经与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力学研究所等研究所签署协议,共同创办数学、物理、应用物理、力学、生物、光电工程、材料科学等7个“科技英才班”,旨在通过科教紧密结合的创新模式,培养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高层次拔尖人才。 大国和强国需要科学大师的支撑 “中国的大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是在新中国,我国本土上还没有培养出世界级的大师,搞教育的人们要思考这个问题。我们不能只从国外引进世界一流科学家,也应该注重自己培养大师。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十年后、二十年后国际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中科大校长侯建国院士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这样介绍中科大兴办英才班的缘由。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世界级的科学家,需要高水平的科技人才。2020年科技发展规划已经出台,中科大的专业设置如何适应新的形势?进一步发挥中科大的英才教育特色?”中科大副校长陈初升的这段话,表明中科大的校领导班子已经对科技英才的培养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 每年的诺贝尔奖颁发前后,都会在国内引发争论和反思:为什么本土中国人一直难以问鼎诺贝尔奖? 今年7月底至8月初,中科大的几位校领导对英国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爱丁堡大学等名牌大学进行了深入考察。剑桥大学一位学院教务长介绍的情况,给侯建国留下了深刻印象:该学院教学以归纳式教学为主,不但学生的负担非常重,且不允许补考,淘汰率极高,但他们充满了对本校学生素质和教育品牌的自信。该学院负责东亚事务的官员也是剑桥的毕业生,他说那几年属于地狱式的魔鬼训练,Very Terrible(非常可怕),但是经过那一阶段之后,学生从基础训练到心理素质都没问题。 不仅剑桥大学如此,世界上其他著名高校也是这样: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的学生每天要学习十来个小时,每周6~7天;培养了很多著名工程师的法国工程师学院,一二年级的学生也要接受非常严格的训练。 中科大学生在基础课时学习数学、物理的课程量,是其他学校学生的两倍。中科大较早就进行了拔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1977~1999年,少年班毕业了810位学生,在学术界、工业界、金融界整体表现良好。如1991届少年班毕业生庄小威,就是哈佛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几乎获得了她这个年龄所能获得的所有的奖项。“填鸭式教育,学生的负担很轻。而越是探究性的学习、启发性的学习,学生付出的代价就越大,要接受高强度训练。但只要学生天资是够的,只要意志力够,就可以培养出来。”陈初升说。 考察归来后,陈初升大为感慨:“许多世界著名学府,都要求学生要有国际化的经历,我们也要国际化办学,学生要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我在学校校务会上说:全世界的一流研究型大学,对精英的培养无一例外都是剑走偏锋。” 发扬“所系结合”优良传统 “中科大的教育是所系结合,这也是在中科院这个大家庭中的好处。我们这个优良传统从建校就开始了。”陈初升说。 中科大历来注重结合国家战略需求设置学科专业。1958年开学不久,力学系系主任钱学森在全系大会上开心地说:“我给大家请来了几门‘重型大炮’。”他所说的“重型大炮”是指他为系里请来上基础课的科学大师:讲普通物理的严济慈,讲高等数学的吴文俊…… 1959年5月,中科大建校不到一年,就被列为16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排名第四,成为这批重点高校中最年轻的大学。1963年,中科大有了第一批毕业生,此后几年,中科大每年80%以上的毕业生,被分配到了国防科技领域和中科院研究机构中。由于中科院相关研究所在一定时期内毕业生需求趋于饱和,中科大适时调整了培养方案,更明确强调打好学生的基础,宽口径培养,使得学生毕业后可以有更强的后劲,可以根据科学发展的趋势及时调整和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 2003年后,中科大再次高举“所系结合”大旗,在中科院的大力支持下,与全院各研究院所相继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积极探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实验室建设、资源共享等多方面的合作模式。 “探索所系结合的新内容和新形式,是中科大提出的‘135’创新发展思路中的5大工作重点之一。科教结合的过程中,让学生在科研式学习中处理好演绎式教学和归纳式教学的关系。中科大最应该在这方面作一些探索。演绎式教学,主要是灌输式,让学生背诵基本概念、用公式演绎方程式、做题目。这样虽然基础概念较扎实,但学生只会沿着既定的思路。而归纳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国内相对做得较少,这样做,老师和学生都需要花很多时间思考和准备,对老师的要求更高,对自己的教学要有所改进。”侯建国强调说,“归纳式教学对中科大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侯建国介绍,“科技英才班”采取本、硕、博的长周期培养,以及“两段式”培养新模式。本科生阶段在中科大完成两年半的基础课,在中科大和研究所完成一年的专业基础课,在研究所完成半年实习;研究生阶段在中科大和研究所完成半年基础课,在研究所从事三年半左右的科研工作。英才班的学生是从高考优秀学生中录取,或从大学二年级学生中选拔,实行灵活的动态管理模式。 比如光电工程专业,中科院有7大光机所,跟国际前沿的差距很小,但是从社会上找到满足它需求的学生非常少。如果所系能够结合起来,就可以实现双赢。陈初升介绍:“当长春光机所所长得知第一批所系结合的名单中没有他们,专程赶到北京找中科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游说,总算挤进来了。” 中科大华罗庚班(数学班)30个学生已经完成选拔,经过面试、开小班、导师指导;严济慈班(物理班)的第一批学生也已经到位。 材料科学英才班则与中科院沈阳金属材料所合作。国家在大飞机、航天器、新一代发电机上有重大需求,但以前中科大只有无机非金属、高分子材料专业,没有金属材料专业,与金属所一拍即合。在本科生的第五学期末,沈阳金属所到中科大力学系、化学系、物理系宣传,二次招生,第六学期组班上课,开金属材料的课程,再带学生去研究所做实验。学生也慢慢进入研究生教育的学习,有的本科生阶段就能写出好论文。 “我们以英才班为牵引,引起对教育教学的全面改进和思考,带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针对所有学生,提高所有学生的素质。”侯建国强调说,所系结合是中科大的优势,在新的形势下,要研究和发现新的培养模式,两段式、长周期、三结合。对优秀学生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指导。学生有专业选择的自由,有学习进度的自由,尤其是接受能力快的,有能力多学的,要多参加一些科研活动。 基础宽、厚、实,专业精、新、活 中科大目前正在展开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研讨,持续开一个学期,英才教育是主要研讨内容之一。侯建国介绍说:“这个会已经筹备了很长时间,过去两年才开一次,每次开一两天,这次要开3个月。我们既然提出了创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如何搞好中科大的本科教育,就必须进行深度思考,并出台一个纲领性文件。” “要培养学生基础宽、厚、实,专业精、新、活。英才班学生前两年的数学和物理课都相同,打下很好的基础。我们的实施步骤都要做到符合科技自身发展的需求,随时进行动态调整。中科院的研究所都活跃在当代世界科研前沿,对前沿需求掌握敏锐,我们可灵活设置专业。”陈初升介绍。 中科大建校之初,就要求学生在5年里完成7年的学业,基础课选用最深、最难的教材,专业课教材吸收最新科技成果自编。高年级学生进入研究所实习,接受科研训练。学生毕业后,择优分配到中科院有关研究所工作。“中科大要打好‘全院办校,所系结合’这张牌。我们不仅要有自己的特色,而且要更加扎实。”侯建国说。 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最重要 从2004年到2008年,陈卿曾经担任少年班管委会主任,全过程参与了少年班学生的招生、管理、培养工作,2009年又参与到华罗庚班的招生培养工作。他对英才教育的培养有自己的看法,就是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最重要。 “一个年轻学生如何成长为有建树的科学工作者,我们认为对某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很重要,毅力和平常心也很重要。如果说兴趣爱好是鼓舞前进的动力、是帆,那么毅力和平常心就是舵,能使人们在追求科学的漫长人生历程中保持方向,不受到其他诱惑的影响。”陈卿说,鼓励和引导喜欢数学的学生学数学,开“小灶”是通常的做法,但针对不同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做法,才能真正做到个性化培养。 一位来自边疆小城的学生,2008年获得了省级数学竞赛一等奖。在面试中得知他是凭着兴趣自学数学,思考了很多问题。进入中科大后,他成了全年级学习上最活跃的学生之一,他的提问给每位任课老师都留下了深刻印象。2009年夏天,尽管除数学以外的科目成绩并不突出,他还是如愿入选第一期华罗庚班。 “我们经常提醒他要注意劳逸结合,多参加体育锻炼,告诉他学习数学、追求真理是一个漫长的路程,不必在乎眼前的一点点成绩,保持平常心很重要。我们希望他一年级圆满完成正常的课程学习就可以,但这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因此我们推荐他阅读一些介绍数学历史和数学进展的课外书籍,让他自己寻找答案,并定期与老师讨论,交换学习心得,进一步培养他对数学的兴趣。从二年级开始,我们有计划地指导他阅读一些课外书学书籍。现在,我们欣慰地看到他正在健康的成长。”陈卿介绍。 少年班学院执行院长陈旸娓娓道来,讲述了一名破格录取到严济慈班的学生的故事:那天早上8点开始面试,计划根据数学、物理成绩挑60个人。一早就有个学生在那里等着,辗转找到陈旸,问能否给一个面试机会。“我看他非常渴望来英才班,而且资质也的确不错,就给了面试的机会。”陈旸笑曰,“那孩子说话的节奏很快,希望他如愿以偿,今后在少年班学院的进步也不慢。” 少年班学生绝不是神童 2008年11月成立的中科大少年班学院,有点类似于书院,有15个专门负责学生管理的老师。 “我们学院的办学特点是专门化、交叉化、灵活多样。”陈旸介绍说,英才班实行滚动机制,有两次滚动的机会。“两年后,只有‘滚’出来的,没有‘滚’进去的。” “之前的一些报道认为,少年班的学生年龄小,是一些‘神童’,这有些片面性。我认为,他们勤奋、创新思维比较好。到了大二之后,比起普通班的学生,少年班学生的后劲就凸显出来,学习普遍要轻松得多。”陈旸说,“我们的教育应该尽力抢救、最大程度地提倡学生的创新能力,尽力把应试教育的烙印搞得浅一点。” “非形式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我们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除了课程培养、科研活动,还注重非形式教育,把学科的融合延伸到学生的宿舍中去。宿舍里有自习室、阅览室、交流室,每个宿舍4个人,可能各个专业的学生都有,大家的知识就可以交叉,讨论问题思路很开阔。如果有条件,我们想设数学、物理、化学的讨论室,选出一位学生当擂主,其他人来打擂台。”陈旸介绍说,“这些孩子都很可爱,求知欲和自主性都很强,少年班整体也是正面向上的。这得益于早期少年班毕业生优异表现的带动作用,榜样的力量无穷。” 据悉,为了保护学生的学习不受打扰,中科大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拒绝记者采访在读的少年班大学生。 此前陈旸一直从事物理化学研究,2008年底,侯建国请陈旸做少年班学院执行院长。陈旸对记者直抒胸臆:“侯建国校长‘游说’我:‘教育和培养人才是大学主要任务之一。’所以我就服从了中科大的教学需要。” 英才教育绝对不能“圈养” “若圈一个班的学生像圈羊一样,这思路肯定错误。不一定这群羊就比那群羊好。好与不好完全取决于培养的方式。人才要PK,不要千篇一律吃干草,这不利于羊的成长。吃干草还是新鲜草,要让羊自己选择。”中科大物理学院副院长叶邦角教授认为,我国现在的教育是继承很多,批判很少;灌输很多,启发很少,鲜有教师能做好在批判和启发中教育,让学生独立思考、挑战权威,许多老师还是“满堂灌”。用最短时间把现有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没错,但“满堂灌”会使学生产生依赖性。 “严济慈班要打破传统的授课方式,更多地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因材施教,才能做好英才的培养。”叶邦角说,严济慈班可以把量子力学的课程从三年级提到二年级上,让学生尽快地进入科研状态。稳妥是一个方面,但也要打破常规。教师要把课堂教学更艺术化、生动化,不能把应试教育从高中延续到大学。一门课程80个课时,老师可以留一小半的时间给学生讨论、调研、查资料,这样学生会对学到的知识更加记忆深刻。
叶邦角的想法是:中科大的英才教育,要选拔最好的学生,要用最好的老师和最新的教学方法。一二年级是学生的基础课,不单是老师授课,学生也参与进来,开展DIY式学习,把研究融入到学习中,结合所学的知识及现代科技进展,写一些学生自己感兴趣的小论文、小报告,有自己的想法。哪些有创新性的,可以挑出来在班级演讲,再到全校范围内评比。“我们的《电磁学》课程已经在这方面作了十多年的尝试,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过去那些在小论文演讲中获奖的学生,思维都很活跃,成绩都很好,大部分一毕业就被世界著名大学录取。”叶邦角说。 扩展阅读 中科大实行弹性学制 英才班部分名额直接录取2011年高考即将拉开大幕,高校招生有哪些新政策?2011年各高校招生计划、招生政策有何变化? 为帮助考生了解最新资讯,新浪高考频道特别邀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招生就业处处 长蒋一于2011年5月6日做客新浪,发布201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招政策,并现场解答考生的各种报考疑问。访谈结束,以下为访谈实录: 各位新浪网友,大家下午好! 主持人尹俊:各位亲爱的新浪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2011全国重点高校招生访谈,我是主持人尹俊。感谢学大教育的支持,今天下午要跟大家继续来面对的这所高校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我们给大家请到的嘉宾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招生就业处的处长蒋一,蒋老师,欢迎您。蒋老师同时是科大一名博士生导师,物理学院的教授。刚才蒋老师讲了科大方方面面,听得我有点很钦佩,接下来这些话请蒋老师跟网友讲一讲。 蒋一:各位新浪网友下午好,非常高兴新浪给我们提供这个平台,让我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各位网友交流。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中国科技大学办学特色,中国科技大学是中科院唯一的一所学校,1958年创办于北京,1970年南迁到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在半年的50多年来,以精品办学的理念,突出的科研成果,特别是优异的学生培养质量,赢得国际的良好办学声誉。比如说2010年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在全球大学排名当中,把中国科技大学排在全球第49位,在国内高校当中列第2位。精品办学讲几个方面。一个是中国科技大学在专业设置上,不求大而全,强调的是每个专业都是精品,比如说我们的物理始终在国内处于领先的位置,我们的地球物理和科学技术与工程、火灾工程等等,都始终在国内处于领先的位置。像2010年美国新闻和世界导报报道评选全球各个大学的学科排名,中国科大的自然和物质科学学科排在全球第50位,在全国高校当中列第3,我们工程和信息技术排在全球第59位,在国内也是排在第三。像英国的QS全球大学排名当中,我们的电子工程技术、计算机技术,生命科学都能排在前三前四的样子。 我们每个专业开设的时候都强调它是精品。再举个例子,2009年开设了和工程技术学院,开办了当年教育部的评估当中就排在全国高校第二位。这是我们不盲目开专业的依据。在精品办学当中,我们还特别强调我们的学生规模,中国科大这十年来唯一没有扩招学生的大学,每年把招生人数控制在大概1800人左右,以保证学生享有充沛的教学资源,因为对学生成长和培养来说是特别重要的一点。 在精品办学当中,我们科大特别强调高等教育的改革,比如说科大1978年的时候开办了全国第一个少年班,1985年在成功经验基础上,开设了国内第一个理科实验班,我们后面教育改革方针特别强调以学生为本,讲究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率先实行了不分系科的大类的招生和学习,特别强调学生的宽口径培养,强调学生的数理基础的培养,以保证学生将来的发展当中有一个好的后劲。 这几年在办学当中,新的改革是和中科院的各个所开办英才班,像我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材料应用、计算机科学、天文,包括空间物理等等和中科院各个所开办了相应的英才班,来承担国家最近开始的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真正为将来15到20年这个领域的拔尖人才培养进行试点和做一份贡献。这是科大在精品办学另外一个方面。 科大精品办学当中还有重要的理念,就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我们科大给本科生上基础课的教授副教授比例应该达到94%以上,这个在国内高校当中也是最高的,科大特别重视本科生的培养质量,科大的学习风气在国内高校当中也是最好的,一直来说学在科大。 我们科大办学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是中科院的学校,我们依托中科院进行全院办校,所系结合,整个中科院的力量为科大办学创造条件。这几年从中科院各个所聘请所长、院士包括专家到科大来任教,学生利用暑假的机会,到各个研究所去进行大学生的研究计划,我们每年有近60%的学生到研究所开展大学生研究计划。这个真正为学生科研实践以及培养他们的科研兴趣来创造条件。从09年开始,我们和各个研究所开办了11个英才班,这些英才班其中有8个是面向大一的学生招生的,所以我也特别欢迎优秀的学生,有兴趣的学生来选报英才班。精品办学的结果,使得我们的学生培养质量特别优异。 还有一条我们的科研成果,中国科技大学每年由中国工程院和科学院两院院士评选的十大科技进展当中,连续八年有九项成果入选,在国内高校也是排在第一。科大自己有两个国家实验室,国家实验室是国家实验室等级当中最高的等级,这是国内高校当中唯一一所大学有两个国家实验室的。这些实验条件以及突出的科研成果,使得我们的大学老师始终处在科研第一线,保持良好的科研状态,这种状态,对学生会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这些实验平台,实验室向学生开放,也对培养学生科研兴趣,实际动手能力特别有帮助。 在特别优异的培养质量方面讲几条,第一,科大本科生的深造率在国内高校当中排在第一位的,比如2010年有近30%的本科毕业生获得国外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出国留学,有42%的毕业生在国内高校当中深造和研究所当中深造。为什么强调这一点呢?将来的高端人才,高学历是他必备的条件之一。将来各种就业的竞争等等,高学历是必备的。我们在拔尖人才培养方面,还有一些值得指出的,比如说在科研领域方面,我们平均每一千个本科生培养出一个院士,我们在物理、数学、化学等等方面,有特别杰出的科学家,比如在美国物理协会当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跟北大毕业生一样多。在化学方面,2010年刚刚公布的国际权威的调查机构排出一百位杰出的世界化学家,其中有12位华人入选,这12位当中有6位是科大的毕业生。我们的毕业生不仅在科研方面有杰出的成就,在金融界有一大批的杰出人才,在美国华尔街从事金融业工作的,科大毕业生有500多位,占华尔街华人近三分之一还要多。在产业界,有微软的全球副总裁,还有清华紫光集团老总,有德意志银行的总裁等等。我们特别优异的学生培养质量,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他们的工作踏实,基础厚实,后劲足,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民间有一个调查机构经常调研各个高校的学生就业起薪点,科大就业起薪点始终名列在前列。 主持人尹俊:科大在华尔街,在世界各个顶尖的行业和领域所占的分量很重。说到份量重的背后背景提一下科大规模很小,每个出来都是精英。科大一年只招1800个学生,这些学生毕业以后,可以跟人家招好几千个学校抗衡,甚至超过,包括院士,您说一千个学生对比一个院士,排第二是清华。清华是8000:1,科大是1000:1,直接用8倍。我听完科大很多介绍,确实很钦佩。科大学校历史可以简单提一下,另外学校的特色和优势学科是什么? 蒋一:1958年当时国家为了两弹一星,培养科技人才,委托中科院成立中科大,当时建校的时候,确立了几个方针,第一任校长是中科院的院长是郭沫若,当时提出的“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红是道德品质,专是业务要精通,理实交融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当时建校之初确立了“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方针,全院是整个中科院办科大,所系结合就是各个研究所和中科大对应的系相结合,当时有一大批杰出的大师在科大任教,创办科大,比如说力学系第一任系主任是钱学森,第一任数学系的系主任就是华罗庚,当时还有赵九章,贝时璋,一大批当时国内最大的科学家在科大任教。 1970年因为当时国家政治形势需要,我们从北京年迁到合肥,随着改革开放开始,中科大进行第二次创业,在国内的高等教育方面,做了很多的创新和改革,比如说我们创办了少年班,创办第一个研究生院,我们创办了理科实验班等等。这些创新和成果,应该从目前学生,这么多年发展来看,是相当成功的。我特别指出一点的是我们少年班,我们少年班的学生当中,他们深造率在90%以上,而且在毕业生当中已经有一大批杰出的人才,比如有清华大学最年轻的物理系和化学,有刚才提到微软全球副总裁,也是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成立以来的最年轻的。少年班的培养现在办得相当成功。近几年来科大在学校发展方面特别强调精品办学的理念,针对精品办学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继续控制规模,强调师资的教学质量,特别强调学风的培养。跟中科院真正开办各类英才班,这是这几年办学的历史和特色。 我们科大是理科、工科为主,兼具人文和管理。理科,物理、化学、生物,是科大传统学科,在国内各个大学当中,这些学科都是排在前列的,工科方面,比如工程与信息技术,电子工程包括计算机等等,国外大学排名也是排得很靠前的,排在第三,科大强调精品办学,每个学科都是办成精品,每个学科都是强势学科。 主持人尹俊:历年的录取情况和录取分数线的波动情况,这方面大概是什么样的情况? 蒋一:招生规模1800人始终不变,在各个省的投放的招生指标基本不变,指标有几个依据,依据当地生源的总数,第二依据这个地方的生源在我们学校经过培养以后的表现,来综合考虑的。录取分数线在每个地区每年有波动,所以考分实际的分数有浮动,真正不变的依据是你这个考生在当地的名次,这几年录取来讲,在各个地方的考生名次是基本不变的,像在北京在1300名以前的学生是比较有把握的,在其他地区大概前300名,安徽省前300名,其他省份前600名比较有把握,判断名次更重要。 这个也不用紧张,科大的招生队伍在各个中学当中有良好的声誉,科大招生老师以认真负责,对学生守承诺,赢得非常好的口碑,每年在全国各地招生的省份,都会派出招生老师,跟当地招生老师联系,以你的分数跟招生老师谈看把握有多大,我们招生老师一定给你一个比较合理的建议。我们招生信息在招生网站上,都会公布,我们招生组的老师的联系方式所在地,包括住的宾馆等等都会公布。我也希望考生在报考志愿的时候,首先要跟我们的招生老师取得联系,这个非常重要。 主持人尹俊:说完这个之后,我们说说就业考研情况,学生毕业的去向。 蒋一:本科生毕业,2010年的数据是29.8%的学生获得国外大学全额奖学金,出国留学。我们统计的是全奖,自费留学不算。有42.4%的学生在国内高校或者研究所读研究生,我们大概不到30%的学生直接就业,科大的就业率不是问题,主要强调就业质量,可以举几个例子,世界五百强的企业,2010年有近30家到了科大招生招聘。国际最有名的四大会计事务所都到科大招人,我们学校没有会计专业,但是他们要学数理的学生,数理基础好,我跟德勤大中华区老总专门交谈过,他跟我这么说,学会计专业的学生我们也要,但是学数理基础出来的,这个我们更要,因为他们的会计专业知识的培养,大概只要两年左右的时间就能学好了,但是将来的后劲非常足。 主持人尹俊:因为懂技术,特别是运用的技术。所以很多人就说中科大有点犹豫不敢报,因为在合肥,担心在合肥工作,其实不是,都去国外,拿全奖去国外。工作基本上是国际公司。 蒋一:工作可以说得再详细一些。毕业生直接工作,基本上是国内外大企业,包括国有大企业,包括地域分布主要是国内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城市,北京、上海、沿海地区。 主持人尹俊:很多朋友会问为什么科大校友我见得少,因为科大培养是国际精英蒋一:这几年我们的学生毕业生逐渐回流。国内的条件相对好起来,包括科研条件,他们特别强调科研条件和工作软条件,国内随着经济发展逐渐好转,有大量的学生在不断地回流。 主持人尹俊:接下来聊聊具体的政策层面的东西,就是2011年科大的招生政策和专业的变化等等,这方面今年大概是怎样的状况? 蒋一:我们2011年招生总计划数与往年持平,因为总的数目没有变化。在分省投放的招生指标方面,也基本不变,我们只是在边缘地区根据生源的状态适度增投了指标,总体指标是持平的,在招生方面讲几条,中科大选报没有专业级分,在第一年可以在全校范围转专业,我们招生按照大类招生,比如物理学类,你招来的时候,放在物理学院,物理学院下面有四个系,在大一大二不指定专门的系,统一上课,到大二结束的时候,在四个系当中任选一个系,在大三的时候在这个系任选一个专业。学生在高考的时候,填报志愿的时候,对专业的选择比较盲目。我们科大真正考虑以学生为本,给学生在专业选择上更宽松的条件。 第二条,在填报专业的时候,特别是平行志愿的时候,鼓励学生优先填报中国科大,我们有11个英才班,拿出一部分指标,在普招当中,向直接录取的考生投放,英才班主体由进校以后在大一刚刚进校之前选拔,这是我说的第二条鼓励学生优先报考填报我们的志愿,把科大填在前面,成绩优异的学生,跟我们招生老师面谈,直接拿出英才班的名额,直接录取。 第三,填报专业的时候给学生一个建议,虽然是平行志愿,还是有风险,如果平行志愿的学校填得不是特别合理的话,依旧有落选。 第四条,科大给一个承诺,我们的学生只要进档,一定不退档,一定会录取。 主持人尹俊:科大对待加分怎么看待,要裸分还是各省加分也认? 蒋一:对于政策性加分,我们认可当地招办的所有政策性加分,只要报考生源所在地,他们招办认可的加分我们都认可。加分使用方面,在录取的时候考虑总分加分,在专业选择的时候,看的是实际的高考成绩。如果在高考成绩相当的情况下,专业选择的时候比如选物理或者数学,成绩好的优先。 主持人尹俊:很多考生比较关心的是在科大的学习环境和课程的设置,科大出了这么多精英,意味着学习压力相当大或者竞争的压力相当大。 蒋一:确实在科大,学生学习十分刻苦,任课老师十分敬业。同学之间的竞争是一种良性的竞争,我自己也给学生上课,我给大一的学生讲力学课,同学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良性竞争,更多是互相讨论,研讨的气氛非常浓。同学之间会讨论,也会跟老师进行讨论,互动是非常密切的。在科大的学习生活当中,第一学习确实很用功,而且课程确实压力比较大,但是这个不可怕,这几年观察下来,所有的学生只要认真学习,都能完成第二,科大的学习生活不是只有学习,而是有很丰富的业余生活,科大有80多个社团,而且可以选择参加,如果没有你想要的社团,也可以申请建一个新的社团。我们有很多文艺活动,包括芭蕾舞,我们还有卡拉OK,刚刚进行完卡拉OK比赛,还有很多科研实践活动,包括机器人大赛,在全世界都是有名,在国际比赛中获得很多一等奖。第四个特点,中国科大校园环境还是相当优美的,因为合肥本身是文明城市,是个环境非常有名的城市,科大在这个城市当中显得更加幽静,我记得华为老总说过一句话,只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可以放得下一张平静的书桌,这是他的话。 主持人尹俊:没有被商业侵蚀到。 蒋一:对,相对校园文化气息比较浓。我再多说一点,科大学生的生活条件还是不错的,科大目前学生宿舍是唯一的国内高校当中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的学生宿舍,这是目前的国内高校当中第一家,既有空调又有暖气的。而且学生在校园当中,我们采用一卡通制,一卡通既可以用来消费,也可以用来作为身份证明,比如去图书馆,借阅图书,包括去校医院看病,都可以作为身份证明。而且校园的信息网络十分健全的。在科大的学习和生活,条件非常好。 主持人尹俊:刚才聊录取的时候,还有一个问题,比如说第二志愿有没有很优秀的考生被科大录取? 蒋一:第二志愿录取,按照教育部的文件规定是可以的,但是有个前提条件,我的第一志愿报考的学生没有录够,比如我的计划是10个,只有9个学生报我,第10个要增补,增补从第二志愿学生成绩靠前的增补,这种情况在中国科大从来没有发生过。 主持人尹俊:我感触挺多的,我访这么多招办主任,凡是我个人访过上讲堂您是第二个,之前是香港浸会大学,其他的主任是行政工作更多一些。现在高校扩招之后,大学教授变成普及化的国民教育了,但是中国科技大学好像一直保留着精英式教育的,过去在80年代之前或者扩招之前,高校教育是精英教育,可达把这个传统保留下来了,现在基本上算是独树一帜了。 蒋一:科大在国内高校中属于特色特别鲜明的一所大学。 主持人尹俊:接下来的时间回答网友的提问。 网友:科大有没有公派读研的留学生,若有,比例分大? 蒋一:科大每年有公派留学的留学生,非常遗憾,这几年都在向国家层面申请减少这个名额,因为我们的学生他自己留学出去的比例比较高,所以我们每年都用不完公派留学的指标,公派留学和获得奖学金留学有区别,公派在留学期限上控制比较严格,一般是两年必须回国,但是获得国外大学的奖学金留学没有时间限制。因为在读研期间,一个科研的进展,一个学业的完成,可能需要时间是弹性的,很难控制两年以内,这样我们的学生更多选择自己申请出国留学。公派指标用不掉,每年都在申请减少。 主持人尹俊:您刚才提到弹性学制,这个弹性怎么弹? 蒋一:弹性学制是这样,现在本科生是四年完成,我们是学分制,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课,必修课的学分,一部分是选修课的学分,基础课的学分必须完成,加上选修课的学分,如果学分够了,什么时候毕业都可以,我们还可以放宽,比如说有些学生说我这段时间要创业,可以,弹性延一年也可以,延两年也可以,最宽放到三年,这是弹性学制。 网友(河南郑州):我的孩子在科大物理学院和信息学院之间纠结,给点建议。 蒋一:物理学院以基础研究及其应用为主,物理学院目前有四个系,物理系、光学工程与技术系,近代物理学和天文应用物理系。每个系当中分了很多专业,大概四到五个专业,这是我们物理学院的基本情况。信息学院有信息和自动化控制等等,主要看这个学生想考虑将来怎么样发展,如果要进一步选择深造留学的话,从数据比例来看物理学院比工程学院要好,物理学院大概有50%获得国外全额奖学金出国留学,有30%的学生在国内高校中进一步深造。信息学院每年有20%的学生获得全额奖学金出国留学,在国内读研深造大概有45%左右的学生。这是从深造情况来看。 从就业情况来看,物理学院的学生去向分成三大类,一类在科研机构,第二类进入高新技术企业界,物理应用当中,比如凝聚碳,比如电子信息控制,别看物理学院也有,可以进入到信息和电子技术领域当中,还有金融,在华尔街上,做金融工作的学生当中,以数学、物理包括化学毕业的学生为最多。在信息学院,可以选择进一步深造,将来主要去公司,在国内外的电子研发公司。也可以选择本科直接就业,也是去公司。每年像华为、中兴、IBM都会来招人,这没有任何问题。 主持人尹俊:时间的关系,下面几个问题,高度概括回答。 网友:中科大是一所我向往的好学校,我想上科大的物理,不知道物理保研后出来干什么,很多人说物理保研后当老师,我不想当老师怎么办? 蒋一:科大物理毕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做研究,也可以选择去公司,也可以选择去金融界,都可以。因为物理的学生培养基础特别宽,有这个基础之后,将来做什么都方便。 网友:少年班在各省的录取原则和分差? 蒋一:少年班是学生先报名,我们进行初选,初选合格的学生给予参加当年高考的准考证,高考成绩出来以后,会根据我们当年在当地录取的本科生的应届最低分做参考,一般低10到15分或者低20分左右,这个学生可以入围我们面试,面试的时候再进行综合测试。这两个通过之后,就可以被录取。 主持人尹俊:过去听说少年班招神童,不是神童不要。 蒋一:原则上是这样,少年班的学生成才率相当高,这些学生确实在培养方面有独到之处。 网友:问题一,自主招生,在第一批前填志愿是不是第一批录取和收到录取通知书。 蒋一:我大概明白他的意思,通知书寄取的时间,同一个省统一寄出,不是提前录取提前寄。 网友:平行志愿不填科大,对其他学校的录取有没有影响? 蒋一:这个我想是这样,是不是第一志愿没有填中科大,对中科大有没有影响,没有。 网友:若提前批没有录取会不会影响后面的录取? 蒋一:提前路的录取对正常录取没有任何影响。 主持人尹俊:网友的问题回答到这里,请蒋老师公布科大招生咨询的平台,咨询的方式,把联络的渠道告诉大家。 蒋一:我们的招生有几个,一个是刚刚开通了新浪微博,欢迎同学们网友们在微博里提问,我们会及时回答。同时在学校主页上有科大招生,那里招生办正式维护的网页,上面有招生信息,有各项政策,同时在各个地方咨询的时间以及招生组的派出情况包括招生组的老师联系方式,都查得到。 主持人尹俊:网站、微博,电话有吗? 蒋一:电话有,这里没有记。 主持人尹俊:去招办网站上都可以查得到,谢谢蒋老师,谢谢大家收看今天的高招访谈,再见! 蒋一:谢谢网友! 新闻链接 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走过3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