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

当前位置: > 高教新闻 > 国内 >
一场学术会议缘何受热捧
时间:2014-01-24 18:08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陈建强 靳莹 点击: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术会议——“2013年光电、生物及能源材料化学前沿论坛”,在天津大学举行。

  “论科学谈新尚,你唱罢我登场。见证科学魅力,展现国人辉煌。板砖呼啸三日,砸出创新思想。不恋昔日成就,放眼未来梦想。当让欧美刮目,敢踩巨人肩膀。传承拍砖精神,远播四海名扬”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术会议——“2013年光电、生物及能源材料化学前沿论坛”,在天津大学举行。

  之所以说这次会议“别开生面”,不是因为它“高端”——6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50多位“国家杰青”、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国家级“教学名师”等“大牌”科学家与会,也不是因为它“高效”——在3天时间内87人作了专题报告,而是会议上所呈现的开放、自由、平等的学术氛围,是“讲真话、实话,对大家有用的话”的科学精神。用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的话说:“这是一场‘拍砖’的学术会议。”

  “拍砖”所表达的是“对自由思想的追求、对常识和权威的挑战”

  颜徳岳院士记得,2012年该论坛首次举办时,他是唯一一位在场的“学术权威”。这位70多岁的老先生从头到尾听完了“板砖横飞”的会后,异常兴奋。他对天津大学理学院院长胡文平说:“这个会照这样继续办下去,一定能办成让人耳目一新的品牌会议。”

  正是毫无顾忌的“拍砖”所表达的“对自由思想的追求、对常识和权威的挑战”,才让这个论坛令人耳目一新。因此,当第二届论坛在天津大学举行时,专家学者纷纷慕名而来。除了颜徳岳,另有5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在国际国内极有影响力的学术大家也欣然赴会。

  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宏达是在会议召开前一天才得知消息的。他问组委会:“还能不能报名?能不能安排在会上作报告?”在被告知“由于议程安排已满,实在无法安排”后,他还是决定参会并且第一个报到。他说:“我想等等看,如果谁没来,我就能插个空儿。”

  天津大学副校长冯亚青到场致辞后本来“另有安排”,结果听了第一个学术报告后就“舍不得走了”。后来,她全程参加了3天的论坛。会议还在进行中,接下去几届的主办权就已经被“抢订”。第3届论坛将在北京举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都强烈要求承办,并表态“实在不行也可以几家联合承办”。

  参会者不以扩大“人脉”为目的,而是要彼此借力拓展自己的科研深度和广度

  王宏达最终没能“插上空儿”,因为没有一位报告人缺席。但他争取到了在午休结束时的15分钟空当,作了自己的报告。相比之下,南京工业大学教授孟鸿就没有这么幸运,当他匆匆赶到会务组报名时,就只能做听众了。不过他认为:“很值得,也很难得。”

  作为学术交流的重要形式,学术会议所具有的内在活力和创新推动效果,比任何行政命令和经济手段更能吸引科学家参与其中。目前,我国每年都要举办上万场各类学术会议。有调查显示,当前学术会议普遍质量不高,认为“满意”的仅占被调查人数的四成。“有会无议,有议无争”的学术会议较多,批评不足,形成“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这样的会议又怎能达到“追求真理、繁荣学术、造就人才”的目的?

  作为组织者之一的马君安教授说:“我们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带到了学术会议中——不怕得罪人,不怕丢面子,不怕被扔‘板砖’。”在论坛上,无论是资深院士还是青年科技工作者,每人都只有15分钟的报告时间:8分钟陈述观点,7分钟接受提问与批评。提问与批评者直言不讳,一针见血;报告人欣然接受,感谢被“拍砖”。

  作为会议的发起者和召集人,胡文平忙里忙外,为大家服务,但在“板砖横飞”的会场上,亦不能“幸免”。他的学术报告《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结束后,与会专家毫不客气地发问:“你做的这些究竟有什么意义?”“在国际上处于什么地位?”“是否只是追着国际学术大腕跑?”

  胡文平2012年筹办首届论坛时,曾担心这种“激烈”的会议形式不能为大家所接受,所以只是小范围地邀请“朋友圈”中的30余位同行参加。没想到,一番“论战”下来,大家反而增进了感情,觉得“很需要”这样的会议。尤为可贵的是,参会者不以扩大“人脉”为目的,而是要彼此借力拓展自己的科研深度和广度。众多的参会者未必属于同一个研究领域,但越是如此,反而越能够跳出固有思维,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颜徳岳感慨道:“此前,我还从来没参加过这么忠言逆耳的会议。”

  科学的进步需要研究者始终坚持科学的精神,坚持科学的精神要从“讲真话”开始

  超分子组装专家、清华大学张希院士在会上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一段往事:2000年,在北京香山举办的一次学术会议上,美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哈佛大学教授乔治·怀特塞兹问了他一个问题:“最近5年,中国开创和引导了哪些化学的学科方向?”张希表示自己回答不了这个问题。乔治·怀特塞兹似乎感觉到了他的窘迫,便换了一种方式发问:“你认为未来10年,中国在哪些化学学科方向上能够起到国际引领作用?”

  “我依旧无法回答。”张希说,“13年后的今天,这一命题仍然困扰着中国的化学家们。”至今,中国科学家依然缺席诺贝尔奖科学类奖项。开创性和基础性是诺贝尔奖所看重的主要因素,而这正是当前中国科学界的短板。

  中国科学家究竟在国际上开创和引领了哪些学科方向?这正是两届“光电、生物及能源材料化学前沿论坛”的主要议题,也是胡文平发起举办论坛的初衷。“如今,有些学科领域的国际方向是我们开创的,我们的科学家在国际上也有了较大的发言权。但这远远不够。我们要用这个问题一直拷问自己,激励自己在科学探索的路途上艰苦跋涉。”胡文平说。参会的科学家与胡文平有着相同的感受:科学的进步首先需要研究者始终坚持科学的精神,坚持科学的精神要从“讲真话”开始。

  把科学精神和治学态度传递给青年科学家和学生们

  面对面的批评,不留情面的“拍砖”,就是“讲真话”的体现。开始时,有人担心,德高望重的院士们能否接受这种方式?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在这次学术会议上,这些“大牌们”不仅欣然接受“拍砖”,而且带头“开炮”,把科学精神和治学态度传递给青年科学家和学生们。

  国际界面化学领域的开创和引领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江雷在张希的提议下作了一场特别的报告。在讲述自己的科学思维时,江雷使用了一张“皇帝的新装”图片。江雷说:“我们会上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就是故事中的小孩儿,我们这些院士就像那个没穿衣服的皇帝。很多时候大家明知有问题,却都不敢讲真话,只有那个小孩儿敢讲,我们都要向这个小孩儿学习。”

  颜德岳当即发表感想说,自己在作第一场报告时,时任科技部副部长的程津培院士问了他一个关于生命科学领域的问题。“我是从事化学领域研究的,怕这个问题回答不好,就表示‘不知道’。”他剖析自己说,“我当时就是怕丢面子。这种心态要不得,有违学术会议的宗旨和精神,我向大家道歉。希望大家不要像我一样。”

  老科学家的带头,引领着中国学术风气的转变,并深深感染了与会的青年科学家和年轻大学生。在某些学术会议上,学生只是“点缀”,常常是“被组织”去听讲座和报告。但此次学术会议上,学生也是参与“主体”,来晚了抢不上座位,连走廊里都挤满了人。

  一场貌似普通的学术会议,缘何受到如此追捧?因为少了恭维表演,多了坦诚直言;少了迷信权威,多了平等对话。会议名誉主席、天津大学教授盛京说:“我还曾担心这个会开不好,没想到大家‘拍砖’竟拍得这么快乐。”

  这还是一场绿色会议:组委会会前向参会者说明,再大牌的教授也“一律不接不送”;所有参会者都要自掏腰包解决食宿。即便如此,所有与会者都是“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助理教授范红金会后赋诗一首表达感慨:司令一声号召,精英汇聚北洋。论科学谈新尚,你唱罢我登场。见证科学魅力,展现国人辉煌。板砖呼啸三日,砸出创新思想。不恋昔日成就,放眼未来梦想。当让欧美刮目,敢踩巨人肩膀。传承拍砖精神,远播四海名扬。(记者 陈建强 通讯员 靳莹)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