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

当前位置: > 高教新闻 > 国内 >
江苏大学:转制地方后办学水平得到快速全面升级
时间:2013-12-30 08:42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作者:陈志伟 张明平 点击:
一所既非“985”、又非“211”,“出身”于机械行业、“起家”于农机学院的地方高校,缘何能取得如此出色的成绩?“发挥依托行业和立足地方的双重优势,瞄准高端目标,坚持特色发展。”江苏大学校长袁寿其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了学校转制地方后迅速发展

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走进高校新闻特别行动

  做足特色 长处更长

  ——江苏大学转制地方快速发展纪实

  近5年,新增国家科技成果奖7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近537项;授权发明专利1120项,其中2012年发明专利授权量列全国高校第16位;新增一级学科博士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1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4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在全国并列第35位……

  一所既非“985”、又非“211”,“出身”于机械行业、“起家”于农机学院的地方高校,缘何能取得如此出色的成绩?“发挥依托行业和立足地方的双重优势,瞄准高端目标,坚持特色发展。”江苏大学校长袁寿其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了学校转制地方后迅速发展的办学理念。

  坚持“有特色”,书写“农”字精彩

  “特色是立足之本,是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袁寿其认为,倾力发展优势学科,着力强化学科特色,这是行业转制高校出奇制胜的核心所在。江苏大学曾培养了全国第一批本科、硕士和第一位农机博士,长期积淀形成了“工中有农,以工支农”的办学特色。1998年转制到地方、尤其是2001年三校合并后,尽管学科专业越办越多,但学校“阔”了并不忘“本”,始终坚持做强工科特色和为农服务的文章。

  转制到地方以后,面对行业背景的弱化,江苏大学“痴心不改”,倾力打造与行业关联度紧密的机械动力工程、农业工程两大学科群,建立培育了10多个涉农工程学科,并相继恢复了两个“农”字本科专业的招生。近年来,学校还聚焦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高端装备制造与新材料三大学科领域,整合资源,打造亮点,让“长处更长”、“优势更优”。目前,学校在上述三大学科领域建设形成了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100余项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

  “有了这套系统,我们今年10月收获的4000多吨水稻,从收割、运输、晾晒,到仓储、加工,再到百姓的餐桌,真正实现了‘不落地’。”日前,在江苏省镇江新区富农农机机械化合作社,董事长魏云烽指着19个高高的筒状“大家伙”告诉记者,他承包了2.2万亩土地,如果采用传统晾晒方式需要配套600多亩土地,多亏了江苏大学和他们合作建成的田间粮食烘干系统,“在1200平方米的烘干仓内10天就能完成晾晒,省时省地又省力。”

  田间粮食烘干系统是江苏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与镇江新区携手,开展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的合作项目之一。去年6月,江苏大学成立了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以学校农业工程国家级优势学科群为依托,整合全校资源,立足苏南,面向江苏,服务长三角,探索适应以苏南为代表的中国南方地区特点的“三农”现代化发展模式与实施体系。

  江苏大学还大力开展协同创新,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上进一步彰显特色。由江苏大学牵头的江苏省首批协同创新中心“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了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机化研究院等“国家队”力量,致力于在农业装备关键共性技术等5大研究领域进行协同攻关。“目前,我们确立了7个重大研究项目,总经费3400万元。”中心负责人毛罕平告诉记者。

  “发挥学科专业特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与其说是我们的品牌优势,不如说是地方高校错位发展的竞争优势。”江苏大学党委书记范明说。

  狠抓“国字头”,强化高端引领

  我国是世界第一油菜种植大国,然而食用油60%以上却依赖进口,油菜机械化收获水平低是导致种植面积和产量受限的主要原因。江苏大学教授李耀明领衔的“油菜联合收割机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在油菜脱粒、清选、割台和智能化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其转化产品近3年累计销售产品13360台,为我国油料安全提供了装备保障。目前,该成果已获得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

  “这已是我们近5年获得的第7项国家科技奖。”袁寿其欣喜地说,“高水平大学应该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学,而国家级学科、项目、人才、成果以及各类奖项等‘国字头’数量,则是一所大学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一所大学的‘镇校之宝’。”

  江苏大学坚持教学质量、拔尖人才、强势学科、自主创新“四个优先”的办学理念,大力实施“国字头”品牌建设工程,将其作为提升内涵,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战略引擎。正是得益于高起点谋划、高目标牵引、高水准建设,近5年来,学校的“国字头”项目不断突破:教学方面新增国家教学成果奖、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精品课程、国家优秀教学团队等“国字头”20多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科技创新团队以及国家“千人计划”、“外专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等均实现了突破;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学校参评的25个学科与5年前相比,绝对排名或相对排名均显著前移,尤其是农业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进入了全国前2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和机械工程进入全国前30%。

  打好“创新牌”,给力转型升级

  长期以来,我国高速列车用高性能安全玻璃全部依赖进口,尤其是前窗玻璃,一直由少数国外公司垄断。江苏大学程晓农教授团队与江苏铁锚集团合作,研制开发了可用于高速400Km/h以上轨道列车的专用安全玻璃。“强度高、透光性强,隔音、隔热,防飞溅,实现了高速列车安全玻璃国产化,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江苏铁锚集团董事长吴贲华说。

  “一所地方大学的活力,很大程度体现在它融入社会、服务地方、引领区域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能力。”范明说。学校坚持“顶天立地”的思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对接区域经济发展,不断拓宽服务领域,集聚形成新的特色和亮点。近年来,学校建设了与国家和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度匹配的新能源与节能、汽车与载运工具、新材料与技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电子与信息技术等6个校内专职科研研究院,承担了国家“863”、杰出青年基金、重大专项、科技支撑、国际合作等项目55项,获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物联网工程两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专业并开始招生。

  前后10年间,江苏银环精密钢管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华丽转身”:从年产值6000万元到13亿元,从生产普通锅炉到国内唯一能生产超临界火电机组用系列关键管材。“同江苏大学产学研合作的10年就是企业飞速发展的10年。”近日,江苏大学与13家大型企业开展全面科技合作,江苏银环副总韩敏在合作签约仪式上动情地说。

  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江苏大学引导科研人员走出大学围墙,走出实验室,到“政府最需要、企业最迫切、百姓最欢迎”的地方去。学校通过选派科技特派员、科技创新团,在地方建立研究院等,延伸服务平台,将为地方和企业的服务“端口”前移。目前,学校产学研辐射全国24个省、直辖市,400余名科研人员担任了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咨询专家与顾问,组建了10余个国家、省市级行业技术联盟,与170余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战略联盟,80余支教授服务团和企业对接,与企业联合申报联合项目280余项。学校3次荣获国家科技部颁发的中国技术市场“金桥奖”,2012年,全省高校科技服务江苏地方经济7个指标中,江苏大学有6个指标居全省高校前5位。(记者 陈志伟 通讯员 张明平)

  《中国教育报》2013年12月30日第1版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