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为降低大学生创业门槛,从中央到地方,各种优惠显示了政府的支持力度与决心:小额贷款、登记注册绿色通道、税费减免…… 然而,这些政策是否真正落到了实处?能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多大的帮助?政策之外,又是否还存在被遗漏的角落? 身份尴尬 在校生不算“大学生”,优惠政策难享受 作为云南云海肴餐饮公司的创始人,赵晗其实还有另一重身份——中国人民大学的硕士研究生。2009年,他刚上研一,就已经雄心勃勃地开始了创业生涯。今年6月,公司经营已经有声有色,而赵晗也终于完成学业。 按照政策,大学生创业者的确能够享受一些优惠,比如免收公告费、登记注册费等。然而,这些手续费加起来,总共才不过几百块钱,能优惠的金额只是其中极少一部分,相对于创业的投入,无疑是杯水车薪。 而即使这微乎其微的优惠,赵晗也没法享受。原来,这项优惠政策仅针对高校毕业生,还在读的他,虽是不折不扣的大学生,却也无法受惠。 无独有偶,同在北京创业的姜嘉树(化名)也遭遇了身份的尴尬。2011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姜嘉树用一年多的时间积累了一些资金,便开始着手创办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不巧的是,北京关于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只针对应届或前一年毕业的大学生,姜嘉树刚好错过。 这样的“同道中人”,赵晗和姜嘉树还认识很多。 对此,赵晗感到很不解,“其实真正想创业的人,往往在大学里已经开始准备和尝试了,不会等到毕业。有很多好的创意、高新技术,一拖就很容易失去先机。” 姜嘉树也颇感无奈。很多专家并不建议大学生一毕业就创业,最好先到一些公司积累经验人脉,才能提高成功率。姜嘉树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可不料才积累了一年多,就已经不算“大学生”了。 不过,这样的情况正在改观。如今,很多地区都已将创业大学生的范畴放宽到毕业后2—3年,让更多大学生创业者都能受惠。 但对于在校生创业的情况,仍然鲜有人关注,更不用说支持了。 “其实很多大学生都有创业的热情,只是大部分都被扼杀了。”赵晗说。为了创业,在校生们面临着诸多压力和风险,不少导师都将这当作不务正业,延期毕业也可能导致他们拿不到学位。“我希望学校能推出1—2年的‘创业假’,创业学业两不误,失败了也还有退路。”赵晗说。 手续繁杂 时间成本高昂,拖延导致未开业先亏损 姜嘉树的电脑里,有一张创业进度表,表里列出了创办新公司需要完成的30个步骤,每完成一步,他都会在表里标注出来。这张表的建立时间是2013年3月15日,3个多月过去了,30个步骤他仅完成了12个,虽然距离目标完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姜嘉树认为“已经很有进展了”。 时间成本是姜嘉树在创业过程中最在乎的。时间也意味着金钱,公司一天没有开起来,业务就一天都不能开展,写字间却在一天天的烧着租金。为了节省时间,姜嘉树特地找了代理公司帮忙跑手续,跑了一半发现,“代理公司其实也就起到了告知流程和准备资料的作用,每个环节都没少,手续都得自己办,进度没快多少,还多了和代理公司沟通的成本。” 相对于手续数量的繁杂,赵晗更难以接受的是速度的缓慢低效。 云海肴的第一家店址选在了后海,铺面租金每月七八万,十分高昂。“店里的一切都准备好了,卫生、消防、环保审查也通过了,就等工商营业执照办好之后开张。但为了等执照办下来,我等了15天。”赵晗说,“算下来,每天闲置的损失近3000元。”大学生创业,资金本就不宽裕,这样的损失让他们的团队感到很肉痛。 拿到营业执照之后,还要进行税务登记证等手续的办理,否则无法购买发票,这又花了近一个月时间。这一个月里,由于开不出发票,餐厅遭到不少客人质疑,赵晗一遍遍解释,并推出各种打折、免单活动,还是招来一些投诉,弄得焦头烂额。 “在政策说明中,这些手续的办理时间往往是5—15个工作日,可很少有5天就能办完的,基本上都是上限。”赵晗指出,大学生创业者缺乏经验,不熟悉相关程序,更容易在手续上耽误时间,“希望能够为大学生创业者开设‘绿色通道’,加快速度、优先办理。” 事实上,赵晗创业时,类似的“绿色通道”已经设立。北京海淀区工商分局《关于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实施意见》中提到:分局登记服务大厅设置“大学生自主创业登记服务室”,分局所属各工商所在登记服务平台设置“大学生自主创业登记服务窗口”,服务室和窗口实行专人专管负责制度。然而,同样的,由于政策里的“大学生”不包括在校生,“赵晗们”依然只能像普通创业者一样走程序。 落实困难 税务局曾拒售发票,资金支持难到位 广东韩山师范学院并不是一家远近闻名的学校,然而以该校22名毕业生为班底的一家大学生创业公司“蓝海动漫艺术设计中心”却屡获殊荣。 别看蓝海现在挺风光,可成立的过程也曾让现任总经理的高淦备尝艰辛。虽然广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对大学生创业进行鼓励和引导,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总是面临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让高淦记忆犹新的一件事情是,当时公司刚注册,她到税务局购买发票,工作人员一见这是一家学生公司,竟然立即“提高警惕”,不予办理。这种不信任,让高淦又生气又委屈。“作为一个合法登记的公司,要发票税务局竟然不给,这不是变相的推动我们去偷税漏税吗?” 最大的困难还是资金的短缺。公司前期投入主要来自高淦自己的积蓄及家人、朋友的资助。淡季有时连续几个月是零订单,为了维持团队的生存,“无论多小的单都接,9元、10元的喷画也接。”高淦笑称,那时候是属于“饥不择食”的阶段。 当时也有一些银行找上门来,问是否需要贷款,“但银行商业贷款门槛一般都比较高,利息也太高。”高淦说。 其实,在2011年,广东省已经推出针对大学毕业生创业的小额担保贷款,金额为8万元,多个出资者可以捆绑贷款,从事微利项目的,可按规定享受全额贴息。而今年,申请额度已提高到10万元,对于符合条件的创业者,政府部门还可给予一次性5000元奖励。 但对于这些优惠政策,高淦表示这还是她头一回听说。 不过,即使事先知晓,高淦也不一定会选择申请这项贷款,因为实在太麻烦了——街道批准、劳动保障局审核推荐、担保公司审核担保、银行审核放贷,任何一关通不过,贷款都会告吹。这样下来时间长、手续繁琐,加上贷款额仅区区数万元,多数人还是会选择亲友资助。 据了解,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小额担保贷款推出已有数年,各地都反映该项贷款担保乏人问津。一边是大学生创业者求“钱”若渴;一边是政府专项贷款资源闲置。这与当地政府部门缺乏宣传有关,与贷款及担保流程有关,也与各地银行及担保机构“谨慎”的心态息息相关。 其中,最大的门槛还是在银行。大学生创业多是微型企业,规模小、风险大、还贷能力弱,银行即使迫于国家政策开设小微企业贷款业务,也会仔细评估、慎之又慎。蓝海能获银行的“主动关怀”,高淦觉得这已经是对企业实力的认可。 如今,蓝海公司每年可以享受广东省政府规定的8000元的税收减免,高淦作为主要出资人每年还能享受到2000—3000元的社保补贴。 “相比几年前,大学生创业的门槛的确在降低。”赵晗认为,但在不少地方,优惠范围还太窄、优惠力度还不够,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也不容乐观。“希望创业环境越来越好。” 《 人民日报 》( 2013年07月01日 15 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