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社会上对大学生创业充满争议,认为大学生创业就是“不务正业”。但最近几年,大学生创业已越来越为社会所鼓励和接纳,大学生创业逐渐成为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尽管如此,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来说,仍然面临着社会经验相对缺乏、企业管理经验不足等难题,如何在创业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提升成功率,还需要相关部门和高校为有创业潜质的大学生提供“三件宝”。 “三件宝”之一:创业精神 【镜头】陈君是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一年级学生。一次深夜陪同学去打点滴,陪护在旁的陈君已经十分困倦,但由于担心药水滴完而不得不强打精神。“能否发明一种自动监控系统,来代替人工监护呢?”就这么一个小小的念头,帮助陈君后来与同学们研发出医用静脉输液监控系统,并很快成立公司。 值得关注的是,像陈君这样优秀的创业大学生,在中南大学并非少数。在这所学校里,近些年来,每一届毕业生中都会涌现出不少创业成功的典型,如“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典型”郭彦蕊、“全国就业创业优秀个人”耿占吉、“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先锋”李海星等。而且,目前在这所学校,仅在校大学生创办的公司就有181家,工作室550个,引发了令人关注的“创业群现象”,中南大学已形成了良好的“创业文化”。 让大学生更好地捕捉到倏忽一闪的“创业火花”、让大学生更有勇气地迈出创业实践的第一步,的确需要社会与高校为他们营造一种萦绕身边的创业文化与创业精神。有了强大的创业精神,很多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而缺乏创业精神,则往往会在艰辛的创业路上半途而废。 有这样一个例子很具代表性。在贵州大学,一群平均年龄仅24岁的大学生,组成了一个名为“iTiTa”的创业团队,所谓“iTiTa”意指idea(想法)在跳TiTa(踢踏舞)。这个被喻为“贵州乔布斯”的团队,已经开发出数款软件和网游产品。所研发的产品中最令他们声名鹊起的是一款“Airi”的软件,该软件可以理解为类似于苹果手机的语言助理软件Siri的中文版本,这款软件一经发布,立刻吸引了超过25万手机用户下载,同时还让深圳一家公司产生了合作意向。 这群年轻人之所以在创业路上可以做得风生水起,是因为他们有着丰富而健康的创业精神。他们说,“我们有着和乔布斯同样的梦想,就是要让电子产品变得简约化、平民化,更好地服务人们的生活。”尽管创业道路布满荆棘,如公司注册、筹措资金、市场推广等每个环节中遇到的多种难题,但这个团队始终没有放弃,他们用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时刻鼓励自己,用绝不愿做“沉默的大多数”的精神,鞭策自己在创业路上不断前行。 “准备创业的个体需要具有创造性、冒险性与革新性。一般来讲,这些品质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通过后天的培养才能形成。高校要通过培育创业文化强化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把大学生身上潜在的创业素质激发出来。”有专家指出。 “三件宝”之二:创业教育 【镜头】创业大学生沈康强的第一家打印服务点,再过一个月就要在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的IT服务中心开张了,以后学生可在网上自主上传数据后,在上课的路上就能顺手把自己需要打印的资料从这儿取走。“我不是单纯地做打印生意,主要是为了把用户圈起来,更好地拓展新业务。”沈康强说。这是沈康强创业4年来的又一个新项目,此前他为了开发一款汽车GPS系统产品,投入了上百万元资金,但最终因为经验不足,在市场上铩羽而归。谈及当年的创业失败经验,沈康强将其归结为“还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创业能力不足”。 对于大学生来说,创业固然需要创业精神、创业思路,但更重要的是需要创业能力的储备。在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各高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全过程,并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分管理。 记者了解到,尽管我国大部分高校近年来都逐步开设了创业教育类课程,但仍处于起步阶段,课程往往重理论而轻实践,同其他创业教育相比,在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和差异化指导方面,还相对欠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就十分强调差异化与个性化。他们把课程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依托专业,课程基于大学原有专业课程,并结合创业知识开发,如创业工学、创业管理学、创业经营等课程;二是产学结合,通过高校与企业联合的方式,融合大学知识与社会知识,力求培养大学生的企业家精神,如早稻田大学设置风险企业家诞生的基础课程、资产运用和风险管理等课程;三是为结合地方特色开设的课程,从振兴地域经济的角度出发,切实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并构建出不同区域间“差异性”的创业教育课程。 当然,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仅仅依靠高校还是远远不够的。有专家指出,还要通过多种手段鼓励企业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发挥积极推动者的作用。一方面,企业应该主动向学校输入经验丰富的教师,与大学联合开发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为大学生提供实践基地,为有潜力的创业计划提供风险基金。最重要的是,在大学生接受创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能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自己同社会上活跃的企业家距离“很近”,可以随时获得相应的帮助,释疑解惑。 “在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还应该重视家庭教育与过程教育。”江苏大学副校长梅强教授撰文指出:创业所需的许多能力都是从个人最基本的特质中衍生而来的。日本家庭从小就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和顽强毅力,向其渗透注入社会奉献、创造财富等观念。同时,为成就未来创业者,日本倡导从小学到大学的连贯体系,在小学阶段就注重激发创业意识,如鼓励学生利用早上课前的两三个小时勤工俭学,给人送报纸等,在中学阶段,通过开设“商店街”、“创业发明大王”等主题活动,培养创业意识。 “三件宝”之三:创业服务 【镜头】日前,海南省出台新政,个人创业小额担保贷款有望升至10万元,而此前,根据相关政策,毕业生自主创业、自筹资金不足的,可申请不超过5万元的政府贴息的小额担保贷款。这一消息令许多选择创业的高校应届毕业生感到高兴不已。 据了解,今年,海南省还将通过创业优惠政策引领、建立创业孵化基地、组织创业培训,举办创业大赛等方式,鼓励毕业生创业,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同时,海南省今年拟投入150万元扶持三所高校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提高毕业生创业成功率。 对于大学生来说,地方政府与主管部门出台税收、贷款等鼓励政策,帮助大学生走好创业实践第一步是至关重要的。“扶上马、送一程”也成为许多省份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原则,如:南京出台“科技九条”,鼓励在宁高校允许全日制在校学生休学创业。凡到南京大学生创业基地创业的学生,进入基地创业的时间都可视为其参加学习、实训、实践教育的时间,并按相关规定计入学分;北京高校毕业生在北京从事个体经营,自工商部门批准其经营之日起3 年内免交“五部门”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西安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进一步加大对创业者的扶持力度,2011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亿元,其中1亿元支持大学生创业;杭州启动“西湖—星巢天使投资基金”,凡有创业意愿、创业潜力、创新点子、创业计划和创业激情的大学生,都有机会得到资金扶助等。 从各地出台的相关政策来看,目前针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措施主要体现在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与贴息政策、税费减免政策、培训补贴、落户政策。 有关专家强调,下一步关键在于落实,让好的政策真正落在实处,让高校大学生能充分地了解并善用这些政策,是未来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记者 赵婀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