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子 名片的魅力,源自她的标志性意义和永恒的光华。 当职业教育成为天津――这方曾经的天子渡口、九河下梢之热土的又一靓丽的城市名片,她海纳百川的恢宏气势和一枝独秀的旖旎风采,注定是一个奇迹。天津职业教育的惊世绝响,为享有“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生态城市”美誉的天津谱写了又一曲浩歌,成为“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的再一次亮剑,成为天津精神的新注解、新丰碑、新壮锦。 两个关键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综合试验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从试验到示范,昭示了天津职业教育在中国职业教育大棋盘中的定位,其鲜明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不仅属于天津,更属于全中国,全社会。 “天津职教模式”与既沸腾又冷静、既火热又凝重的津沽大地同频共振,彼此见证着同步发展、进步、繁荣、创新的一个个台阶和一串串步履。 “风景这边独好”。名片,熠熠夺目。 涅槃与重铸:天津职业教育的前世今生 “十年磨一剑”。我比相信传奇更相信现实的逻辑。 作为一个对历史、对社会、对生活高度敏感的写作者,我对职业教育有着先天的嗅觉和敏感。“教育的伟大目标不只是装饰而是训练心灵,使具备有用的能力,而非填塞前人经验的累积。”我骨子里欣赏美国学者爱德华兹的这句名言,他道出了教育的真谛,而“训练”和“能力”,恰是职业教育板上钉钉的元素。 那么,锃明瓦亮、干净利落的天津职业教育之剑,到底打磨了多久?在历史的更替与时代的大潮中,在优势与劣势的交织中,天津职业教育之舟,何能在全国职业教育的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中,一马当先,独占鳌头? 我向来拒绝简单而庸常的设问。我相信天津职业教育的前世今生里一定蕴藏着诸多的谜团。于是,当我在全国第八次作家代表大会期间接受了这个采写任务的时候,我试图通过多个省市作家代表中的好友,在第一时间感受天津职业教育在全国的影响力。我有一个狡黠的初衷:作家是社会现实的传声筒,最能深刻洞悉社会的脉络与经纬。天津职业教育,是不是墙里开花,里外都红? 答案,既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 北京初冬的夜晚,咖啡桌旁,对社会有着强烈认知意识的作家们谈到了中国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由此及彼,天津的职业教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在他们看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业教育关系到千家万户,牵动着每一个家长和孩子的神经。他们当中,有许多亲戚朋友的孩子都在天津接受职业教育,对天津职业院校的名称,如数家珍…… 这是在第一时间,我在“准全国”范围抽样调查来的天津职教信息。 一个电话打给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朋友,他给我提供了这么一组情况:根据《天津市人民政府、教育部关于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的意见》,天津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主要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扩大职业教育开放、推进就业准入制度和职工培训制度试验以及探索东部地区支持西部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等五个方面展开试验。 不是为了单纯证明天津职业教育在全国的影响和份额,我是在社会反映的意象与实质的具象之间,寻找天津职业教育的枝叶与根脉。 经验告诉我,数据和概念并非完全就是解开谜团的钥匙。回到天津,我一头扎进了天津图书大厦,让思想的小舟飘荡进了有关职业教育图书与资料的汪洋大海。我很清醒,在历史上,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职业教育的国家之一,智慧与勤劳的先民们早在原始社会晚期就开始重视技能的培训。但是,在工业文明时代,中国的现代职业教育连小字辈都算不上,特别是相比美国以及欧洲的发达国家,中国职业教育的差距还很大。 第一个接受我现场采访的,是天津交通职业学院的教授薛威。 她是天津职业教育的活字典,天津职业教育的前世今生,她烂熟于心。 这位曾经在天津半导体零件一厂当过生产科长的女强人,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职业教育,是天津职教战线上的巾帼英雄。我在乎她的话语权,在乎她对天津职业教育乃至中国职业教育的每一段、每一次发声。不仅仅因为她是天津交通职业学院首席教授、物流研究所所长、天津大学与天津交通职业学院联合建立的物流研究院院长,是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电子商务与物流专业协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电子商务与物流分委会委员。更重要的,她是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顾问专家。顾问顾问,最聪明的寻觅与探求,应一竿子插到顾问身边。 薛威教授给我撩开了天津近代职业教育神秘的面纱。 面纱的背后,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大背景。天津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早在19世纪60年代,伴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工学并举”就成为当时创办实业和兴办学校的重要思想。由此,天津这个渤海湾的大码头,理所当然成为中国最早举办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城市之一。 这是种子,是启蒙,也是无可替代的基因。基因未必能说明事物的全部,却能说明事物萌发、开花、结果的脉络。 我记得,英国学者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有这样一段话:“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这话既可以宏观理解,也可以微观认识。 从历史角度看,无论是近代还是当代,发展职业教育,都无一例外地把目光聚焦到了天津。倚重津门,在全国构成了职业教育发展的链条。 这样的寻觅,需要思维的发散与收拢,需要科学的判断和定论,根本上需要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的眼光。我调动了曾经在甘肃、天津两地从事过17年文秘工作的实践和社科研究的经验,走进了天津的历史隧道和社会经纬。 如果说职业院校是为培养技能型人才提供支撑,那么,天津兴办职业教育的优势,得天独厚。工业方面,天津是中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和重要的工业城市。农业方面,天津属于沿海都市型农业。金融业方面,繁荣的金融企业、金融业务、金融市场优势独具。商业方面,天津是全国南北物资交流的重要枢纽和辐射东北、西北、华北地区的商品集散地。另外,由外贸出口、交通运输带动的产业链,为职业教育提供了无比广阔的大平台、大舞台。 一定意义上,基础、环境以及产业链,就是兴办职业教育的绝对优势。当然,优势不完全就是立足的根本。根本因素,是一个城市的科学决策。当决策者的思路代表了民意、民情、民向,理想的彼岸就不遥远。 在天津,各级领导以及方方面面都有一个共识:即高端人才可以引进,但百万产业大军无法引进,要靠我们通过发展职业教育来培养。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作为全市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将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行重点部署。新千年伊始,天津提出“用8年左右时间,在天津构建起高标准的职业教育新体系”的奋斗目标。2005年8月,教育部在天津召开工学结合座谈会并与天津市签署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协议,当年9月10日双方出台了《关于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的意见》,明确了5方面试验内容,提出了10个方面试验重点。2007年,试验区建设正式全面推进。 用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的话说:天津市成为全国唯一的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主要是其职业教育有三大特色。那天,我在薛威教授给我提供的资料里,观察到了这“三大特色”的容颜,它们更像一朵朵花絮,飘荡着天津职教的独有风采: 花絮之一:天津职业院校推行校企联合“订单式”人才培养,实现了高就业率。这种合作方式,既解决了学生就业问题,也为企业提供了足够的一线技能型人才。多年来,在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下,天津市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却连年稳定在90%以上,其中“订单式”培养的人才占了很大比重。 花絮之二:依托行业办学,解决资金瓶颈。天津市80%的高职院校和70%的中职学校均由行业举办,形成了以行业办学为主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以天津交通职业学院为例,天津市交通集团先后选拔20余名干部和100多名技术骨干到学院工作,并累计投入6000万元。行业投资已成为天津职教的主要经费来源之一。 花絮之三: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奠定发展基础。天津市制定了“双师型”教师制度,要求教师定期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学校从企业引进专业人才到校任教。 一如潇洒、华丽、果断的转身,2010年,天津市与教育部为期5年的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圆满完成。 五年,一个大台阶,一次大跨越…… “趁热打铁”。为了进一步提升共建质量和水平,2010年3月,天津市政府与教育部签署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协议。示范区建设立足天津,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地区,为全国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重要支撑,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和创新职业教育制度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努力成为职业教育体制创新、培养模式改革、质量提升和建设学习型城市的示范。 根基和传统仅仅是基础,而氛围和环境需要政策,需要思路,需要思想的解放和制胜一筹的魄力。五年,天津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一跃成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 新的一个五年已经开始,新蓝图预示着海阔天空…… “踏遍坎坷成大道”。天津职业教育之路,从前世到今生,披荆斩棘,一马平川。 “天津职教模式”。内涵与外延,浑然天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