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文化内涵的工程人——黑龙江工程学院开展工程文化教育纪实 漠北高速、齐泰高速、嫩江大桥……记者在采访中惊讶地发现,在黑龙江开展的三年公路大决战中,70%以上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都来自于同一所学校——黑龙江工程学院。 “这个学校的学生能吃苦”、“责任意识强”、“对企业的忠诚度高”,谈起黑龙江工程学院的毕业生,企业负责人毫不吝惜自己的溢美之词。 作为黑龙江省唯一一所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的地方院校,是什么让该校学生如此受欢迎? 构建工程文化教学体系 一面是历经1400年风霜依然挺立的赵州桥的模型,一面是没有建完就垮塌的魁北克大桥惨景,“工程成功的关键仅仅是技术吗?”走进黑龙江工程学院工程文化博物馆,一进门,参观者就陷入了思考。博物馆的策展人许捷告诉记者,他想通过工程建设史上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对比,直观地让参观者感受到工程文化在工程建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卓越”,不仅在于技术更在于态度。黑龙江工程学院的领导班子敏锐地意识到,要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在工程中,自觉地融入人文关怀、环境因素、文化内涵。为此,学校确定了用工程文化教育观指导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理念。 何为工程文化教育观?黑龙江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申林有着自己的理解:“工程文化教育观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与工程的关系、人对工程的态度等为出发点,让学生受到包括工程学科知识体系在内的工程文化的全面熏陶,把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和工程教育有机结合,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体现大学文化育人功能。” 为此,学校努力挖掘各类课程的文化功能,增加专业课的工程背景内容。同时,学校组建了工程文化教育研究工作专家组,深入开展工程文化教育理论研究。作为专家组成员之一,鲍宇老师告诉记者,学校在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融入了“工程文化教育”的理念,使学生不仅了解如何做工程,还要使“工程师的道德”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升华,从而孕育出更具工程素养、团队意识和人文精神的“卓越人才”。 打造工程文化育人载体 漫步于黑龙江工程学院校园,广场、教学楼、宿舍,到处都能感受到浓厚的工程文化的气息:隽秀的文化墙、庄重的雕塑、厚重的文化石、新锐的艺术长廊、雅致的路名…… 为使工程文化教育从无形到有形,学院建立了测绘工程文化教育基地、汽车工程文化教育基地、道桥工程文化教育基地以及人文素质教育基地。在测绘文化展览室,自建校以来该校师生们使用过的设备和仪器以及取得的成果陈列其中。一名正在参观的新生告诉记者,这些让他更直观地感受到了这个专业的魅力,引起了他更大的学习兴趣。 在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宿舍楼,记者也亲身感受到了浓浓的工程文化氛围。学校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特点在该楼走廊里悬挂了车标、汽车名人、汽车历史、汽车文化等多种内容的宣传画。车辆工程专业的同学说:“学校这样做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像这样在宿舍里就可以学到知识的方式我们更易接受。” 探寻校企工程文化深度融合 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与行业、企业互动融合。黑龙江工程学院在工程文化教育中,着力于探寻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互动融合的建设运行机制。 学校先后与近200家大型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与行业、企业共建研发中心,与10余家世界500强国际大公司开展合作,共建专业特色实验室、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通过企业老师的案例讲解,让我在了解工程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更深深体会到‘责任’二字的分量,这对于我们以后工作非常有益。”现就职于哈尔滨地铁集团的毕业生王英迪说。 黑龙江工程学院院长张洪田告诉记者,“学校与企业通过合作项目,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将企业的技术和文化引入校园,并将学校的教育延伸到企业,使学生不仅了解了企业文化,还接触到最新最先进的生产环境,将专业理论知识在生产实践中运用,实现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零距离’对接”。 此外,学校将每年第二个季度设立为“工程文化活动季”,将优秀的企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中,连续举办了“龙建杯”校园科技(工程)文化系列活动、“徕卡杯”测绘技能大赛、“熔盛重工杯”、“宇通重工杯”等由企业赞助的大型校园科技文化类的工程文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我更深入地了解了企业的文化内涵,为我找工作增加了砝码。”黑龙江工程学院大四学生张超刚刚通过了宇通公司四次筛选,将进入该公司从事售后工作。(记者 朱伟光 特约记者 张士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