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

当前位置: > 高教新闻 > 国内 >
从数字看16号文件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时间:2012-07-05 09:53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李曜明 高靓 点击:
2004年,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决定。8年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和广大高校学生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高校学子精神风貌呈现出积极、健康、

踏上高校合力育人新起点

——中央16号文件印发以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综述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发展,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2004年,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决定。8年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和广大高校学生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高校学子精神风貌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好势头。

  一份重要文件,指明高校育人方向

  据教育部有关部门提供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结果显示,97.9%的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98.7%的学生认同“诚信是做人之本”。“追求理想信念”连续3年居大学生入党动机首位。

  教育部思政司负责人说,当代大学生思想主流是好的,积极健康向上,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我国未来发展趋势充满信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意愿强烈。之所以会出现这个良好的态势,源于8年前中央一份重要文件的指导。

  这份被高校思政工作者时常提起的16号文件,即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第一次以联合发文的形式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文件。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中央16号文件,为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

  8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走进大学校园,与大学生畅谈人生理想、社会责任。中央两次召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国性会议。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等部门出台了17个配套文件和多个相关规定。许多省(市、区)建立了省部级领导干部为大学生作形势报告制度。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合力育人的工作格局已然形成。

  8次党建会议,统一思想鼓舞士气

  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全国在校大学生党员总数为251.2万人,学生党员占在校学生总数的13%。高校党的建设在全国党建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2004年以来,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连续召开了8次全国高校党建会。8次党建会,每次都有重点主题。中央领导同志围绕不同主题,对加强高校党的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强化基层党组织功能,创新高校党建形式,提高党员整体素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师生。

  8次党建会统一了思想,提高了各地各高校“一把手”贯彻落实16号文件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

  “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各高校纷纷加强以文化人、实践育人。通过校训、校歌、校史馆、博物馆等载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深入社会,服务群众,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利用新媒体阵地,加强与学生沟通交流,建立大学生电子信用档案……在高校党建会的连续推动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焕发出勃勃生机。


 8万多学生党支部,高校党建最坚定依托

  “我是共产党员,有困难请找我。”各高校积极探索学生党建工作新途径,引导学生党员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学生党员在高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江南大学连续多年开展“党员责任区”和“党员名片”活动。

  上海外国语大学的40多名学生党员,分别在36个宿舍挂起了“党员之家”的红色字牌。学生党员侯玺超说:“‘党员之家’的字牌,时时提醒我要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起带头作用。”

  调查显示,高校学生党员在学生群体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在关键时刻和大是大非问题上,学生党员政治上相对成熟。在座谈、访谈中,很多高校党委负责同志表示,高校连续20多年保持稳定,学生党建工作功不可没,学生党员已成为学校党委维护稳定的重要依靠力量。

  截至2011年6月30日,全国2383所已建立党组织的高校中,共建立学生党支部81311个,基本形成了“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有党小组、高年级有党支部”的学生党建工作格局。

  10万多名辅导员,担当青春领航员

  “有一种老师叫做辅导员——他会与你一样玩游戏、刷微博、聊QQ,他知道你身边发生的细微小事,他会用智慧点亮前进的征途,指引未来的方向!”

  这是学生对天津大学辅导员柳丰林的评价,也是无数活跃在一线的高校辅导员的真实写照。

  中央16号文件颁布以来,教育部高度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特别是辅导员队伍建设。从2005年起,教育部连续举办了28期全国高校辅导员骨干示范培训班,培训辅导员骨干近6000人。组织了13期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高级研修班,选派近500名高校学生工作骨干赴英国、美国进行研修培训。2008年开始启动实施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计划试点工作,4年累计招收近240名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思政专业博士学位。

  经过不懈努力,高校辅导员队伍发生了显著变化。106654名年富力强、素质过硬、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辅导员队伍,成为青春领航员。

  付出终有所得,变化令人欣喜。调查显示,55.2%的大学生认为辅导员在自己成长成才中起到了“很大”或“比较大”的作用。在需要反映对学校工作的意见时,46.1%的学生选择找“辅导员、班主任”,远高于排在第二位的“通过网络平台发帖”。


 4门思政理论课程,入脑入耳入心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渠道。

  当前,89.4%的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感到满意或比较满意,比2004年提高21.6个百分点。大学生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抵触”到喜欢,从被动变主动,这里面凝结着无数教育者的辛劳和智慧。

  2005年1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门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2006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全面实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教材编写全部完成,经党中央审定通过,现已全部投入使用。

  “学生爱不爱听课,多半取决于任课教师讲得好不好,”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师罗永宽说,“有时只需改变一下教学方式,效果就会大不相同。”

  近年来,教育部不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征集评选“精彩一课”、“精彩教案”、“精彩多媒体课件”,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初步形成教师愿讲、学生爱听的可喜局面。

  200万名大学生,在实践中砥砺青春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他们以一腔热血挽救灾区同胞的生命;在北京奥运会赛场内外,他们在烈日下奔走、在大雨中微笑,用热情、真诚、良好的服务,为国家赢得尊严和友谊;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游行方阵中,他们雄姿英发、彰显独特魅力。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实践育人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每年,全国200多万名大学生走入社会实践的广阔天地。自2003年起,累计10万余名大学生加入“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下,在志愿者精神的感召下,大学生先进典型层出不穷。携妹上学12载的洪战辉、跳进冰窟救人的徐伟、义务照顾孤老12年的周姝、用爱唤醒植物人母亲的黄碧海……越来越多的年轻学子感动中国,在人们心中树起了美好价值理念的标杆。

  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孝老爱亲、诚实守信、扶危济困……据统计,在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教育系统入选人数比例近20%,其中近2/3来自高校。( 记者李曜明 高靓)

  《中国教育报》2012年7月5日第1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纪实
中央16号文件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综述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