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

当前位置: > 政策法规 > 教育部文件 >
刘延东副总理在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16-01-30 16:05来源:教育部网站 作者:刘延东 点击:
2015年11月19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召开了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刘延东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题为《巩固成果 开拓创新 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讲话。

教育部关于印发刘延东副总理在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讲话的通知

教技[2015]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2015年11月19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召开了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刘延东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题为《巩固成果 开拓创新 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讲话。刘延东副总理的讲话对做好“十三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工作、加快全国教育信息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将刘延东副总理的讲话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并结合实际贯彻落实讲话精神。

教育部

2015年12月28日

巩固成果 开拓创新

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

——刘延东副总理在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

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2015年11月19日)  

  在举国上下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统筹谋划“十三五”工作之际,我们召开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决策部署,总结第一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以来的成绩和经验,部署“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作,巩固成果、开拓创新,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加快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刚才,有关省、市和学校代表作了交流发言,听了很受启发和鼓舞。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教育信息化工作成效显著,极大推动了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发布实施后,特别是新一届政府成立以及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三年来,教育信息化步伐明显加快,工作力度空前加大,呈现出教育系统全力推进、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机融合、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子。

  第一,教育信息化战略地位得以确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通过教育信息化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李克强总理要求,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贫困地区和农村的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国务院相关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密切配合,协同推进。各地纷纷出台教育信息化规划,建立机制,狠抓落实。教育信息化工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并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今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在中国召开,国际社会高度评价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进展与成就。

  第二,“三通两平台”工程进展顺利。“三通两平台”工程是“十二五”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核心任务,启动三年来进展迅速,总体上超出了预期目标。

  一是“宽带网络校校通”取得重大进展。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由2011年的不足25%上升到85%,多媒体教室拥有率达77%。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学校,已全部接入互联网并拥有多媒体教室。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大幅改善,信息化应用基础条件进一步夯实。

  二是“优质资源班班通”取得显著成效。“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有力推进,提高了教学点音乐、美术、英语等国家规定课程的开课率,惠及400多万偏远地区的孩子。“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开展,调动全国500多万名教师参与、晒课300多万堂。这种“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使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促进了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三是“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国超过30%的学校开通网络学习空间,数量从2012年的60万个增长到4200万个,应用范围从职业教育扩展到各级各类教育。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推动了教学资源共享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更加积极主动,教学管理更加开放透明,家校互动更加迅捷畅通。

  四是教育资源和教育管理两大平台全面应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2012年底上线运行,已与26个地方平台互联互通,国家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建设迈出重要步伐。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两级(国家、省)建设、五级(国家、省、市、县、校)应用格局基本形成,全国学生、教职工、教育机构等管理信息系统和国家级数据中心基本建成,全国学校“一校一码”、学生电子学籍“一人一号”基本实现。

  第三,广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面提升。“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以来,600多万名教师、5万多名校长参加培训,提升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育部对全国县区以上教育厅局长进行了全员轮训,各地举办管理人员、教师及校长培训,教育战线信息化管理能力和执行力普遍提高。

  第四,教育信息化推进机制不断创新。各地各有关部门紧密配合、统筹协调,成立领导机构,形成了协同推进的合力。积极探索“政府政策支持、企业参与建设、学校持续使用”机制,推进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针对地方财力有限、投入不足等难题,各地采取企业垫资建设、融资租赁服务等多种形式,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教育信息化的积极性。

  总之,我们在世界最大规模教育体系里,初步构建了广覆盖、多层次的教育信息化系统,使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缩小了教育差距和数字鸿沟,推进了教育公平;使优质教育资源惠及了广大师生,提升了教育质量。“十二五”教育信息化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共同努力的结果,充分证明我国教育信息化的理念、思路和措施符合国情和教情。同时要清醒认识到,与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相比,与发达国家深度应用、融合创新的水平相比,我们的工作仍存在差距。一是思想认识尚需深化。一些地方和学校仍然没有深刻认识信息社会对教育的新要求新挑战,没有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的革命性作用。信息化与教育教学“两张皮”现象仍然存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力度有待加大。二是体制机制尚需创新。教育信息化工作各主体的责任须进一步厘清,数字教育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益分配机制仍须完善,广大师生和教育管理者的应用动力有待进一步激发。三是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尚需加强。一些地方和学校没有意识到,在当今网络时代,网络传播不仅涉及教育安全,还涉及国家安全。学校网络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只管建设不顾安全、只管硬件忽视软件、只管数据采集不顾数据维护的粗放式管理模式普遍存在。四是信息化建设推进进度不平衡。受制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有的地区已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并尝试融合创新,而有的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仍未完成。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齐心协力,攻坚克难。

  二、全面落实中央要求、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当前,全球互联网大变革、大发展、大融合日益加深,世界范围内教育信息化飞速发展,以信息化推动教育变革的机遇不容错失。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紧迫性前所未有地凸显出来,具体体现在:

  第一,推进教育信息化是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要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作出了“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的重要论断;为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发贺信,指出要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李克强总理多次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国家大数据战略作出重要部署,要求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探索发挥大数据对变革教育方式、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支撑作用。教育系统必须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战线落实中央要求的具体行动,以信息化推动教育的创新发展。

  第二,推进教育信息化是顺应世界信息化发展趋势的应有之义。当前,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日渐成熟,信息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乃至思维、学习方式等都已产生巨大影响,为教育改革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教育信息化对教育领域的变革作用日益显著,全球浸润式大学和即时可学式大学引发广泛关注,慕课(MOOC)风行全球,新的教学模式蓬勃发展,正在重塑人们的学习行为和对教育的理解。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和信息产业新的增长点。发达国家相继出台政策措施,强调以应用为导向,有效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这些新趋势为教育变革提供了可能,也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借鉴。我们必须紧抓这一轮世界信息化发展机遇,将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新成果转化为教育创新发展的动力。

  第三,推进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的有力保障。到2020年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这是党中央站在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部署,为“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就是要把提高教育质量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优质的教育;就是要真正推动素质教育,更加重视培养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构建起符合时代要求、满足群众需要的现代化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不仅仅是教育技术手段和装备现代化,它涉及教育理念和体制、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方式和内容等多个方面。教育现代化要取得重要进展,就必须把教育信息化作为重要引擎。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完善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与弘扬,更加便捷高效地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推送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信息化的革命性影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丰富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内涵,满足学习型社会的发展需求。

  三、深化应用、融合创新,扎实做好“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作

  “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作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服务国家战略,聚焦重大问题和短板,谋好篇、布好局,扎实推进,务求实效。

  第一,要坚持以应用为核心,确保实现“三个基本”的目标。

  “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作要强化深度应用、融合创新,大力提升信息化在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中的效能。要运用信息技术来设计和推进“教改”、“课改”,促进教学方法、管理模式以及教育服务供给方式的变革,以教育信息化支撑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推进教育现代化目标实现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

  到“十三五”末,教育信息化要实现三大目标:一是基本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二是基本实现教育信息化对高素质人才培养和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支撑作用;三是基本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的中国特色发展路子,向世界教育信息化先进水平赶超。

  第二,要进一步完善“三通两平台”工程,努力做到“四个提升”。

  一是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加快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基本实现学校宽带网络全覆盖,提升出口带宽,完善网络教学环境。加强无线校园建设和应用,实现具备条件的城镇学校无线网络全覆盖。全面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基本建成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更加普及、深入,为学习者提供方便快捷的资源服务,基本形成与学习型社会相适应的信息化服务体系。

  二是提升教育信息化服务教学与管理的能力。要推进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统筹规划国家平台和地方平台建设,避免硬件设施重复浪费;鼓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建设平台。要完善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基础数据的管理与应用,实现多方共享和有效对接。要加强资源平台、管理平台的整合集成,形成覆盖全国、协同服务、互联互通的教育云服务体系,支撑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

  三是提升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能力。通过“专递课堂”,大力推广“一校带多校”的教学教研组织模式,既要提高教学点和薄弱学校的开课率,更要重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名师课堂”,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辐射和指导作用,提升广大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通过“名校网络课堂”,鼓励名校带动薄弱学校,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共享。原则上所有教师都应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推进课堂信息化教学全面普及。

  四是提升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服务供给能力。加快制定数字教育资源标准规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用好存量资源,采取多种方式为教学应用提供服务,特别是为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学校提供免费服务,帮助这些地区会用、用好信息化资源。培育社会化的资源服务市场,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有资质的企业、机构开发优质资源、提供优质服务。坚持面向人人、没有围墙、超越时空,办好开放大学、老年大学、就业技能培训等,提供广覆盖、多层次、高品质的教育公共服务,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提供有力支撑,让优质教育资源更好地惠及普通民众。

  第三,要加快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创新步伐,着力实现“四个拓展”。

  一是从服务教育自身拓展为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教育信息化要紧紧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在“一带一路”、大数据等国家重大战略中发挥作用。要抢抓新科技革命机遇,把握“互联网+”潮流,通过开放共享教育科技资源,为创客、众创等创新活动提供支持,开辟大学生就业新途径,拓展全社会创新创业的边界和空间。发挥市场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催生适合国情的教育信息化新业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国际视野,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为中华语言文化、中国优质教育资源走向世界开辟更多渠道,抢占信息化制高点,增加国际话语权。

  二是从服务课堂学习拓展为支撑网络化的泛在学习。积极利用成熟技术和平台,集成教学、学习、管理等功能,拓展课堂外延,统筹推进实名制、组织化、可管可控的网络学习空间。促进传统教育与信息化教育优势互补,引导教师应用网络空间开展备课授课、学习指导等教学活动。鼓励学生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倡导学校利用网络空间开展学生综合评价、教学综合分析,提高管理效率,减轻师生负担。

  三是从服务教育教学拓展为服务育人全过程。依托信息技术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推动教学理念、方式和内容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创业大学、创客教育、微课堂等方面的应用,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完善标准,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教学培训紧密结合,纳入师范生培养和教师、校长考核评价体系。

  四是从服务一般性教育管理拓展为全面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发挥信息化在政府职能转变、教育管理流程再造中的作用,促进简政放权,创新治理方式,提高教育决策、管理和服务水平。推进管理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学校管理过程精细化、教学分析即时化,实现学校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利用信息化实现政府部门、学校、社会广泛连接与互通,推动管、办、评分离,形成高效的教育治理体系。

  四、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形成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强大合力

  当前,教育信息化工作已进入深化应用、融合创新的发展新阶段。要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明确职责、狠抓落实,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切实把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作为事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任务抓紧、抓实、抓好。

  一要明确职责,统筹推进。当前我们正处在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谋划“十三五”工作的关键时期,各级政府要积极承担起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主体责任,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十三五”规划,整体设计、系统部署。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好牵头推进、沟通协调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发展改革、财政、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要在规划、项目、经费安排中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的支持力度。各地要进一步理顺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建立“一把手”责任制,健全管理部门、业务部门、技术部门的分工协作机制。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政府、社会和学校共同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良好格局。

  二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要发挥改革的突破性和先导性作用,加快形成有利于调动各方积极性的体制机制,在教育信息化资金筹措、建设运营维护、资源服务、教学应用等方面出实招、破难题、建机制,形成良好的政策环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探索建立政府和市场作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新机制。要阳光建设,阳光运行,接受社会监督,坚决防止腐败行为。强化网络安全保障机制,在教育信息化快速推进的同时,明确网络安全责任,加强防范,堵塞漏洞,建章立制,确保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协调发展,坚决保障教育安全和国家安全。

  三要分类指导,务求实效。要结合不同区域自身实际,确定工作重点。东部地区要率先完成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任务,实现深度应用;中西部地区要在加快补足短板的基础上,推进常态化应用。各地要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基本办学条件和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制定针对区域、学校、课程、教师、学生信息化水平的评价体系和办法。加强教育督导工作,督促各地政府创造性地做好本地区教育信息化工作。

  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巩固成果、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不断开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新局面,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